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基于549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对湖北省总和生育率(TFR)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自1985年以来年龄别生育率下降主要原因是计生政策严格控制生育数量,而非生育行为的推迟。TFR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其变化与高生育水平育龄妇女占比无关。与政策生育率变化有关。通过对湖北省总出生人数进行估算和分析,结论表明1985—2008年总和生育率对总出生人数的影响程度要大于高生育水平育龄妇女占比的影响;外推预测表明2009~2014年出生人数趋势稳定,2015年以后呈下降趋势。利用Logit模型对实际生育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受访者文化程度、户口性质、出生年代、工作状态、丈夫工作状态、放宽的计生政策和奖励少生的计生政策。

  • 标签: 总和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 LOGIT模型
  • 简介:利用广州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广州市不同身份人口的养老保险获得现状,并实证检验本地市民、本地农民、外来市民和农民工四群体在养老保险获得上存在的差异,并探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 标签: 养老保险 社会地位 差异
  • 简介:本文利用2009年2月在鄂州、黄石、仙桃农村外出和未外出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通过列联分析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从四个方面分别考察了外出与未外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育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主要受其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个人特征的影响,外出过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要显著少于未外出过的妇女,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外出妇女与未外出妇女本身的结构差异所引起的,外出本身对育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并没有显著作用;在生育目的上,外出与未外出妇女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出能弱化传统思想在妇女生育动机中的作用;在意愿生育性别和意愿生育时间这两个方面外出和未外出妇女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 标签: 外出与未外出妇女 生育意愿 LOGISTIC回归
  • 简介:2006年12月31日,中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对象为中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

  • 标签: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普查 数据公报 中国
  • 简介: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当前的一项重大议题,制度改革的财政成本和收益迫切需要得到准确的估算。从人口迁移和福利磁力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聚焦于制度改革的社会救助福利成本与收益,在估算公式中纳人了区域福利水平差距、劳动者定居比率和福利迁移比率等数据指标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表明:现阶段制度改革的高昂财政负担和我国相对紧张的财政状况,使制度改革只能遵循渐进的方式进行,目前仍不具备立即推行全面改革的足够空间。

  • 标签: 户籍制度改革 财政成本 福利磁力
  • 简介:文章基于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城镇等人口结构性因素与以二氧化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及工业固体废弃物为衡量指标的环境污染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是显著的正向作用,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并不一定造成环境污染的加剧;而人口老龄对环境污染指标的影响具有倒U形的特点,在人口老龄的初期会促进各污染物的排放,而随着老龄的进一步深化,则会显著抑制排污量;城镇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则有明显的滞后性,上一年度的城镇率指标会造成下一年度的排污量变化,这种影响具有U形的特征,具体来看,在城镇的初期由于规模效应会使得各污染物的人均排放有所减少,随着城镇的发展,排污量会相应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前期减少的程度.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城镇化 环境污染
  • 简介:男女失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角度的分析无疑会对我们破解难题有所帮助。本文主要是对中国明代男女比例情况的研究。根据地方志上遗留的男女人口的统计数据,笔者计算了各地的男女比例,并分别对基本情况、变化过程、未成年人男女比例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通过这一初步研究,笔者试图把握明代男女比例的大致情况和发展趋势。从统计结果来看,明代中国普遍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并已经达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

  • 标签: 男女比例 失衡 溺女 地方志
  • 简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在我国把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人口城市道路,探索实现现代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快城市发展步伐与如何科学地选择人口城市战略、城市与人口现代问题、当前在城市发展中人口现代的现状问题,

  • 标签: 城市化 中国 人口现代化 城市发展 人口流动 计划生育
  • 简介: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测度了中国农村儿童健康不平等程度,重点计算了收入、医疗保险、母亲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回归基础上的集中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高收入家庭儿童的健康状况更好;健康不平等主要的贡献因素是父母亲收入、母亲教育程度、母亲工作状况、父亲身高等:收入对于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最大,但不同的收人类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父母亲的工资收入对于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会扩大健康不平等;医疗保险的不平等程度不断扩大,进一步强化了健康不平等。

  • 标签: 儿童 健康不平等 集中系数 健康不平等分解
  • 简介:家庭内部结构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利用CGSS2013数据检验了夫妻相对收入地位和年龄差别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家庭总收入的情况下,妻子收入比重提高会显著降低丈夫幸福感,丈夫本人收入增长会显著提高自身幸福感,但妻子收入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之间相对收入地位对妻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丈夫收入增长能够显著提高妻子幸福感,妻子本人收入对幸福感也存在显著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显著度较低.年龄差别对丈夫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夫妻年龄差距对妻子幸福感有负面影响,传统上认为'男大女小'家庭关系更幸福可能这类家庭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进一步研究认为,妻子相对收入提高对丈夫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取决于主观观念,越认同'男主内、女主外'观念的男性,妻子收入比重提高对其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越大.研究采用OLS和有序probit模型,通过增减变量观察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变化,发现结果是稳健的.

  • 标签: 幸福感 相对收入 年龄差距 分工观念 资源交换
  • 简介:农村家庭女性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部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能否促进女性参与就业成为了一个经验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并使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分析了农地转出行为对家庭女性在本地非农时间和外出从业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转出行为将使家庭女性在本地非农时间增加,但对外出从业时间影响不显著.使用多值分层匹配法(SSM)分析发现,农地转出行为在总体上对家庭女性就业时间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异质性,但在农地转出倾向各层级内部,这一影响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家庭女性就业时间的个体处理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外出工作经历、家庭负担系数、家庭人口个数等特征差异是造成个体处理效应异质性的主要根源.

  • 标签: 农地转出 女性就业时间 非农就业 反事实框架
  • 简介:本文重点关注精准扶贫地区贫困人口个体特征对贫困状态的影响.基于海南省36个贫困村扶贫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更贫困发生概率与贫困人口教育水平及脱贫能力和意识等个人特征关系显著,同时与家庭人口结构、收入来源、社会组织、交通等家庭和社会特征有关.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时,要重视更贫困人口自觉、自发的脱贫努力在扶贫参与过程中起到的主体作用,使脱贫意识和脱贫能力同步提升,从根本上杜绝返贫现象发生.

  • 标签: 精准扶贫 贫困状态 影响因素 更贫困
  • 简介:本文运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检验了劳动力在迁移过程中的自选择假设,即低技能劳动力通常倾向于从技能回报率与收入差异较大的地区迁往技能回报率与收入差异较小的地区.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较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有着更高的迁移倾向,而且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降低迁移率,其主要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的迁移倾向会下降;迁入地与迁出地的收入水平也是影响迁移动机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自选择 收入差距 技能溢价
  • 简介:信息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以Internet使用为例,估计了信息技术的工资回报率,并探讨了其在农村和非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教育、民族和婚姻等因素后,Internet的使用仍然能够带来约60%额外收入。其中农村地区约为78%,非农村地区约为38%。如果采用上网变量其他度量方法,或者采取趋势得分法(PSM),仍然得到基本一致的实证发现。这充分表明,信息对于个人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与非农村相比,农村的提升效果更强。

  • 标签: INTERNET 劳动力市场 收入 趋势得分模型 信息技术
  • 简介:论文指出,关于1959-1961年人口死亡规模的争议,源于国家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历史人口数据的缺陷.论文验证了国家统计局关于数据来源于公安部门的说明,指出1983年公布的数据就是当年的统计数.论文利用公安系统1957年的大规模分年龄人口和分年龄死亡人口的统计,建构了分年龄人口在1953-1964年间的生存率.根据1953年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与生存率,计算了1964年的预期人口,比较了其与1964年人口普查时实际的分年龄人口,证实了当年确实有大量的人口损失存在.

  • 标签: 饥荒 非正常死亡 生存率
  • 简介:利用贵阳市调查数据,对不同家庭结构中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文章假定:主干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高于核心家庭,而核心家庭高于夫妇家庭和单身家庭。即: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夫妇家庭>单身家庭(">"表示优于)。并从老年人对其生活状况(包括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来考察这一假定。结果发现:夫妇家庭中的老年人主观生活状况及满意度最高,单身老年人次之。新的次序变为:夫妇家庭>单身家庭>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文章对此进行了解释。分析还发现,生活自由度可能是影响老年人主观生活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家庭结构 生活状况 生活满意度
  • 简介:城市是工业的结果,也是农村人口伴随工业进程向城镇迁移和集聚的结果。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与集聚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水平。在我国,除工业进程这一基本因素以外,国家政策对人口的迁移、集聚和城市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城市问题,必须研究影响人口迁移与集聚的相关政策。

  • 标签: 城市化 人口集聚 中国 人口迁移 城市发展 户籍制度
  • 简介:文章从人口与经济的角度分析我国人口城市滞后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认为仅仅通过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遏制消费需求的萎缩是难以生效的,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从人口方面着手。

  • 标签: 消费需求 城市化 老龄化 人口问题 中国 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