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青少年罪犯存在抑郁症状的比例达74.5%以上,患焦虑症的比例为30.5%.引起青少年罪犯抑郁的因素有自罪、精神性焦虑、胃肠道症状、体重下降、迟滞与疑病;引起焦虑的因素有躯体性障碍、焦虑的心理障碍.

  • 标签: 青少年罪犯 焦虑与抑郁 特征
  • 简介:罪犯李某还有四个月就刑满释放了,随着出监日期的临近该犯出现了紧张、失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头疼、感到左小腿及右胸有麻木和胀疼感等躯体症状。社会行为表现为经常顶撞警察、人际关系较差。心理测试结果显示该犯目前处于焦虑状态。经过分析该犯处于焦虑状态是由于其认知出现偏差所致。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对该犯进行了五次心理咨询后,该犯的焦虑状态有了一定的改善。

  • 标签: 刑释前 焦虑情绪 认知疗法
  • 简介:李响(化名),男性,19岁,入监服刑后觉得未来没有希望,情绪低落,很少与人交往,症状持续一个月不能自行缓解,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案例 咨询 合理疗法
  • 简介:功能思维障碍是学习不恰当思维模式的结果,主要是通过经典条件化获得的,在罪犯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有绝对化思想、过于普遍化、精神过滤、自我轻视、自我中心化等特征表现,通过认知治疗,在揭示被治疗者思维障碍的基础上,促进其改变错误认知,最终达到改善不良情绪的目的,因而对罪犯功能思维障碍最具有针对性,而且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认知疗法 罪犯功能思维障碍 运用
  • 简介:付某,男,服刑人员,自诉活着没有意思,想轻生,伴有焦虑、多梦等症状。正常的劳动和学习受到影响,病程为4个多月。诊断为非神经病性心理紊乱,严重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自杀倾向罪犯 心理咨询报告
  • 简介:求助者李明,男,30岁,在押服刑人员,因服刑期间父亲去世,妻子长期不来接见,引发了抑郁、焦虑情绪:咨询的,本人认为这是一例以焦虑、抑郁情绪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其根源在于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观念,导致了一系列痛苦的情绪体验的发生。为了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进行了6次咨询,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严重心理 合理情绪 放松训练
  • 简介:通过对271名不同刑期男性罪犯人格问卷和改造表现问卷调查,以探讨不同刑期男性罪犯的人格与改造表现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分数高的罪犯改造表现成绩优于人格分数低的罪犯。(2)中长刑期罪犯人格与改造表现呈显著的正相关,中刑罪犯的恃强性和自律性,长刑罪犯的怀疑性和乐群性对其改造表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高乐群性对罪犯获得年度奖励具正向的预测作用。提示应根据不同罪犯群体的人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达到更好地改造好罪犯的目的,为针对不同刑期罪犯开展循证矫正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 标签: 罪犯 人格 改造表现
  • 简介: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以史为鉴。近年,司法工作者试图将诸葛亮的心理战术应用在教育改造罪犯系列“工程”上,也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尝试。1.以《出师表》为监狱干警增强了心理素质诸葛亮的《出师表》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尽管他北伐没有成功,但他那忠心耿耿,呕心沥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忠君爱国思想,堪称中华民族崇高道德的楷模。

  • 标签: 改造罪犯 心理战术 诸葛亮 教育 《出师表》 为现实服务
  • 简介: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针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StyleQuestionnaire,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SCL-90总分前后测平均减分率为17.3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维度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05),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2、应付方式的退避维度(t=2.88,p=0.02)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自责维度(t=1.95,p=0.08)前后测差异临界显著,后测分数低于前测。启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未成年重危罪犯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是提升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未成年罪犯 团体辅导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