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群际接触理论指出,群体间的互动和接触能够显著影响群际信任。本文假设就医形式影响医患之间的群际接触有效性,进而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因此,基于CGSS2011调查数据,本文探查了不同就医形式如何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以及媒体传播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有住院就医经历的被试比没有住院就医经历的被试具有更高的对医信任水平;(2)在只有门诊就医经历的被试中,门诊就医(西医)经历越频繁,对医信任水平越低,而门诊就医(中医)经历对对医信任水平无显著预测作用;(3)媒体传播对有住院经历和只有门诊就医经历(西医)被试的对医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只有门诊就医经历(中医)的被试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群际接触 就医形式 媒体传播 对医信任
  • 简介:选取大学生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考察不同评估反馈类型(个体反馈,任务反馈,社会反馈,无反馈)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时间的推移,4组成绩均升高,任务反馈对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其余三组无显著差别,评估反馈与动机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任务反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余三组降低学习动机。

  • 标签: 评估反馈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干预
  • 简介:该研究对大学生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当从远期的时间距离来透视自我(可能自我知觉)时,个体更加偏好理想主义价值;当个体从近期的时间距离来透视自我(当前自我知觉)时,个体更加偏好实用主义价值。但是,时间自我透视与价值偏好之间并非遵循严格的线性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上述规律只出现于个体对自我的知觉中,个体对他人的时间透视并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 标签: 时间距离 时间自我透视 理想主义价值 实用主义价值
  • 简介:我的老家,在一个小山村。村前,有一座石头山,山上,寸草不生。那年,村里的山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唯独这座石头山,谁家也不肯要,成了村里唯一一座没有分出去的山。

  • 标签: 价值 金子 石头
  • 简介:对8省市的428位专业人员所进行的价值取向研究表明,我国专业人员的价值取向总体倾向是积极向上,与社会期待相符合的,重视社会责任、工作、公众利益、法律规范、感情和家庭的价值;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因素显著影响专业人员的价值取向的个别侧面,但收入水平、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的作用不显著。

  • 标签: 专业人员 价值取向 价值观 法律法规
  • 简介:尝试用新的视角——取向研究视角,对价值观进行整合研究,建构一种与社会情境结合更紧密、更具概括性的价值观取向理论。价值观取向理论的假设结构模型包括四种价值观取向维度: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积极取向和消极取向。根据理论模型编制价值观取向量表,以974名被试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该理论结构的存在,理论结构中各维度的因素负荷和拟合指数良好,价值观取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 标签: 价值观 取向理论 结构 实证
  • 简介:体感交互是新兴的人机交互方式;当前,相关的人因学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采用典型任务结合主观评价法,首次探索了用户运动信息反馈形式对体感交互用户体验的影响。笔者从易学性、控制性、情感与心理负荷四个方面,比较了有、无人形反馈形式对游戏体感菜单操作可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在心理负荷上无差异,无人形反馈在易学性上优于有人形,但有人形反馈在控制感上优于无人形,且更受用户喜爱。基于该结果,笔者建议在体感操作界面上使用有人形反馈。

  • 标签: 体感交互反馈形式用户体验
  • 简介:价值观是个体深层的心理建构,是个性倾向性的核心,指导着个体的行为。他同时包含着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成分,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本文在对价值观心理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价值观主要是通过认知成分中的价值思维模式和价值认知内容对心理健康发生影响。文末从认知心理疗法的角度给出了对价值观进行调整的步骤。

  • 标签: 价值观 心理健康 思维模式 心理成分 认知成分 调整方法
  • 简介:基于心理测试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学界对心理测试符合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的观点予以认可,但法律制度对民事诉讼证据法律属性的规定却是具体而明确。由于民事诉讼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应变性、反复性等,因此对心理测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应在完善其法定程序、形式的基础上,发挥其在心理上有助于当事人化解纷争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理测试 诉讼证据 证据价值
  • 简介:保护性价值观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保护性价值观分为"有关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性价值观"和"有关人伦人权和人际情感的保护性价值观",并发现前者比后者更受重视和更有普遍性.研究还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具有的数量不敏感性、当事人相关性、道德责任感、拒绝、愤怒情绪、故作姿态这六个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两类保护性价值观在各特征上的差异.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结构 特征
  • 简介: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是近年在西方关于自尊的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为了探讨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作用和性质,特别是其对行为产生的调控作用,以9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进行测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自我价值感、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变量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感权变性对被试的活动或任务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感权变于个人目标的个体较少愿意参加助人活动,较少选择难度大但有利自身成长的任务。

  • 标签: 自我价值感 自尊 自我价值感权变性 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 自我调控
  • 简介:保护性价值观(protectedvalues,PVs)是这样的一种观念:它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1].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保护性价值观及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考察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管理领域保护性价值观研究的设想.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决策 忽略偏差 框架效应
  • 简介:本文重点论述儒家伦理之精神性内涵及其当代心理健康价值。儒家伦理思想从先秦百家之一种学说发展为汇通儒道佛的理学,经过历史的磨砺与选择,最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名片,成为洗印中国人心理的统一底片,这种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足以与任何宗教比肩。如果以"永恒信念、情感联通、自我超越"作为所有宗教的精神性公约数的话,那么儒家的"天理伦理、民胞物与、圣人之道"等价值观以非宗教的形式完全起到了宗教的精神性功用,还避免了宗教带来的种种弊端。同时,儒家伦理的精神性功用对于中国人的身心健康亦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对于因为封建专制制度带给儒家文化的负面作用我们也不必讳言。

  • 标签: 儒家伦理 伦理精神性 心理健康
  • 简介: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感之前的关系。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价值取向对社会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取向 社会幸福感
  • 简介:本文先讨论个建构心理一些有关的主要概念;然后,对格栅的一些有关的主要概念;然后对格栅的实质及其分析作了阐述,它括它们在心理测量方面的一些特点,对员工选择/职业指导的文章,包括那些有关工作分析、工作各方面的意义和处理工作问题的那些文章作了介绍。

  • 标签: 个人建构心理学 贮备格栅技术 企业组织
  • 简介: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的基线调查,编制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进而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大学生择业观.结果表明:(1)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因素依次为工资福利、自我价值的实现、专业及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要、工作稳定性、生活环境等;(2)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维度,而且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取向;(4)不同性别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择业标准的认识上可能不同.

  • 标签: 择业价值趋向 因素分析 效度 信度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天津地区7所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在选择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时所用的标准却有很高的一致性。这说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且具有稳定性。(2)高级职员既是大学生理想中的首选职业,又是现实中的首选职业。(3)收入、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成为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标准。(4)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与所在的学校、与其所学的专业科类、与其是否临近毕业、与其性别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他们在择业时所用的标准却不因上述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 标签: 职业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问卷调查 大学生择业 理想职业 在校大学生
  • 简介:根据学者喻国明和郑丽勇的传媒影响力理论和学者黄希庭的价值观体系理论,自编问卷,对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的1998名在校医学生展开调查,实证研究涉医传媒信息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索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涉医传媒信息对医学生价值观产生显著影响:(1)涉医传媒信息内容、信息时效性正向影响医学生的心理需求;(2)信息加工程度、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媒介、信息发布者等正向影响医学生对涉医传媒信息的信任程度,并进而影响医学生的价值观;(3)心理需求和信任程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医学 信息 价值观 医学生
  •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物质主义价值观、金钱态度与薪酬满意度的关系。对329名社会人员(男149,女178)的调查结果表明:(1)物质主义价值观、金钱态度对薪酬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金钱态度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薪酬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

  • 标签: 物质主义 金钱态度 薪酬满意度 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