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调查与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从有关的出土文物、岩画、史籍、笔记、民族志与实地调查资料综合来看,萨满教萌生于蒙昧社会,成型并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沿续于父系氏族社会、文明社会,其文化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包含了北方人类史前宗教、历史、经济、哲学、文学、艺术、体育、民俗、婚姻制度、道德规范、人生礼仪等多方面的文化成就,甚至北方民族原始的自然科学——天文、地理、医学以及采集、渔猎、游牧、农耕、航运、工艺等生产技艺也在萨满教中有所传承与传播。近20余年来,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一个萨满教文化研究热潮。
简介:2014年7月30日,新疆艾提尕尔清真寺伊玛目哈提甫居玛·塔伊尔大毛拉刚刚主持完晨礼,3名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暴徒便将其残忍杀害。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锁定目标,当日中午即实施抓捕,击毙2人,抓获1人。此案一发,全国一片震惊,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强烈愤慨。党中央对案件高度重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打电话表示哀悼和慰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表示,要以铁的手腕、铁的意志,重拳出击,迎头痛击,坚决把暴恐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国家宗教局新闻发言人8月1日发表谈话,声讨极端暴徒的挑衅行为,号召新疆伊斯兰教界人士继承居玛·塔伊尔大毛拉的遗志,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传统,与宗教极端思想作斗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从伊斯兰教义的角度出发,怒斥暴力恐怖行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直指宗教极端主义的凶残本质,同时对失去一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长者表示沉痛惋惜。逝者已去,唯其德行留于世间。本期,我们约请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解经办主任金汝彬撰写了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对居玛·塔伊尔大毛拉的缅怀与追思。
简介:"边疆"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文化、社会、象征的概念。边疆社会文化则是中国边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无论是美国边疆学派,还是早期中国边政学派,抑或是后来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关于边疆社会的研究,都表明边疆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民族、族群文化互相交往、渗透的关系。因此,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也存在着另一个重要的面向,即文化杂糅(culturalhybridity)。以往表现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更多地关注单一民族文化类型,强调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民族志影片《游走的呗玛》为例,提出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和表述都不应忽视边疆社会文化类型的重要特征,即文化的复合性、杂糅性以及文化的链接(articulation)。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关系到在摄制边疆社会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文化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