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民国时期,云游道士来到北京后往往受到警察的怀疑,通常被带回警局讯问,多数依据相关律文受到处罚。这些道士未能及时了解情况,调整自身的行为。他们依靠化缘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收入,与民众的信赖密不可分。1914—1942年,进京的道士日益年轻化,在财富观念上日益功利;仍然有不少道士为道教事业努力,显示出处于衰落状态中的道教仍然不乏复兴的希望。

  • 标签: 民国道教 云游道士 化缘 违警罚法
  • 简介:2006年影印《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出版,收刊150种,总卷数达209卷(含目录索引5卷),立即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但是从数量上和品种上仍然还显得不足,特别是在做进一步调查之后,发现还有很多资料需要收入,遗漏的部分仍然很多,而且很多刊物不能收全也是一大遗憾。2007年《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由中国书店出版,《续编》85卷(含目录索引2卷),其中新增收民国佛教期刊90余种,并对《集成》中所收期刊中的56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其中补齐者多达18种。

  • 标签: 期刊文献 佛教 集成 民国 出版 目录索引
  • 简介:戒律为佛法之生命.佛法住世久暂,无不以是否制戒摄僧而定.佛陀制戒之本怀,即在于此.《善见律》明确指出:“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戒律之存亡,实为佛教法身慧命之所系.中国佛教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灯灯续焰,有赖义通大乘、被机最广的《四分律》一系.而《四分》一系之开宗弘化、护法安僧,则全仗历代祖师沥血呕心的辛苦经营.魏晋六朝,律法西来,祖师们摩顶放踵、箪路蓝缕,奠定百代基业.隋唐盛世,道宣律师横空出世,综论百家,逡巡千里,于终南山著书立说、创宗明义,从此南山一脉法海横流,树立万世不拔之基.近代以来,佛法衰微,律事难兴,有弘一大师风华绝代,苦身焦思,难行能行,矢志弘律,使不绝如缕之律学大著僧海,普及四众,近代佛教得以律幢再树,戒学重光.

  • 标签: 佛教戒律 戒律研究 民国佛教
  • 简介:本文针对边政学与边域研究中汉人主体的缺失,以清季民国新疆汉人研究,补缺边政研究和汉人社会研究;论述近代新疆汉人源流和其文化认同,以及汉人主体的社会生成;抽绎此研究的历史与学理意义。

  • 标签: 边政学 清季 民国 汉人社会 主体文化
  • 简介:河州(今称临夏)之称谓远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已见于史,而到清代中叶以后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到了民国时期,河州之名远播西北,影响到全国回族社会,及至海外穆斯林中。时至今日,知道河州之名的远比它历史上曾有过的名称——袍罕、导河为多,特别是在这块土地的辖境外。河州的魅力在何处,恐怕不能不谈到这里形成的回族文化。

  • 标签: 民国时期 回族文化 河州 民俗文化 伊斯兰教
  • 简介:清末民初以来,大量进步回族知识分子致力于这场旨在振兴族教、启蒙救亡的社会运动。他们办报译著、兴学组社,向族教内外传播着具有现代意义的全新的民族观、教育观、宗教观等,有力呼应了"改造国民性""立新人""抗战救亡"的时代主潮,推动了回回民族、中华民族的现代历史步伐。在这场历史巨变中,儿童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回族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当时回族报刊对此进行了探讨,呈现了现代回族知识分子在该领域的求索努力。

  • 标签: 儿童教育 回族社会 现代历史 回回民族 历史巨变 社会运动
  • 简介:宋朝的如净禅师曾言:“佛法是出世间法,不能苟合于世间法.”佛法的主旨在于化世导俗,强调的是于世而离世,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应该说大乘佛教不共的是出离心,不二的是菩提心.如东晋慧远所说:“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缺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也.”从历史上看,“法运都随国运转”,佛教的兴衰始终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涉,从来就没有一条脱离开社会生活而独立运行的轨道.佛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曲折发展息息相关,中国佛教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连在一起.

  • 标签: 佛教社会史 北京佛教 张蕾蕾民国
  • 简介:民国时期,佛教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有强烈的入世倾向。厦门南普陀寺创办的《现代僧伽》杂志是当时众多宣扬佛教改革刊物中的杰出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现代僧伽》的发起人、编辑者皆是改革派人物,其创刊目的也是为了推动佛教改革。从刊发的文章来看,佛教改革的急迫形势、佛理的革新与僧才的培育等都是《现代僧伽》极力传播的内容。

  • 标签: 民国 佛教改革 现代僧伽
  • 简介:民国时期宗喀巴大师在汉地佛教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主要包括对宗喀巴本人以及其佛学思想的高度认可和对其著作的翻译、出版、讲解。究其原因,其一,这是藏汉佛教交流的必然产物;其二,这是汉地佛教界站在自身立场上,欲借宗喀巴佛学的长处和优势,完善、发展汉地佛教的结果。当时汉地佛教界的有识之士认为宗喀巴的改革精神、其佛学体系的系统性、修学内容的次第性、重视戒律的精神等,对汉地佛教建设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

  • 标签: 民国 宗喀巴 汉地佛教 影响
  • 简介:中华民国的建立,不只是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同时还把封建体制下凝固的文化传统摆在了新时代的激变与转折之中.新型的民主共和体制,要求国家政权与文化与此相应,旧有的一切适应封建体制的政治结构与文化传统通通需要转变自身.于是,文化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学术界出现了反传统的研究趋势,思想界则有新学与旧学的激烈辩论.打倒孔家店也好,推行白话文也罢,尝试汉语拉丁化,提高俗文化地位,倡导立足国民的新史学,表彰走向民间的新思潮,如此等等,都是此一国家体制转变带出的文化表现.李鸿章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不是就此做出的感慨,但借用来描述此一时代转变同样十分恰当.作为文化传统中最有影响力之一的佛教及其文化,显然也被逃身无术地裹挟在此一时代转变的大潮之中.

  • 标签: 佛教研究 吴华民国 成都佛教
  • 简介:佛教团体是民国时期佛教革新运动的主体。云南佛教界通过教制变革推广革新运动,这包括云南省佛教会的建立、革新及整合,居士佛教团体的发展及抗战时期滇边佛联会的成立等。但民国云南佛教团体不仅过分倚重高僧,而且也过度依靠政要。云南一地的现状反映了当时整个佛教革新运动的实践困境。

  • 标签: 云南佛教 教制革新 佛教团体
  • 简介:庙产兴学事件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极大,佛教界采取种种措施进行应对,客观上促进了佛教在近代的发展与转型。此中太虚大师的举措是最值得瞩目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太虚大师一生对佛教革新的各项措施放在庙产兴学这一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理解,力图对太虚大师的思想做一重新认识与阐释。文章的最后总结了庙产兴学中的太虚大师带给世人的启示。

  • 标签: 庙产兴学 太虚法师 佛教革新
  • 简介:因明学两次传入汉传佛教界,成为“无用”的理论而昙花一现。但在其发祥地印度,却是维护大乘佛教合法存在的护教理论;在10世纪以来的中国藏传佛教界,是各大寺院培养学僧的教学方法;在民国汉传佛教复兴运动中,促使佛教学术登上大学讲坛,也促使汉藏佛教文化交流。

  • 标签: 因明学 佛教学术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 简介:1月24日,在奥地利内政部长普拉特宣布支持制定明确规章帮助移民融入奥地利社会,并将向奥地利政府提交“融合报告”之后,奥地利当地的各大教会及宗教组织纷纷表示,奥地利已经成为了一个移民国家。来自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的代表提出,应该允许移民家庭迁入奥地利而不受外国人配额比例的限制。

  • 标签: 奥地利政府 移民国家 宗教组织 利已 教会 伊斯兰教
  • 简介:在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4月13日上午,中国道教协会组织全体道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5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并深入开展了讨论交流,全力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教育活动落实。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国家安全法 安全教育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法
  • 简介:一、塔哈·侯赛因生平与本文论题的提出塔哈·侯赛因(■)(以下简称塔哈)(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思想家。他的著述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被人们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

  • 标签: 侯赛因 中国知识界 民国时期 埃及 文艺批评家 阿拉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