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价值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也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西方的普世价值论以价值的个体性代替共同性、一元性取代多元性;习近平的共同价值论则强调个性与共性、自身一元与世界多元的有机统一。基于这种统一,各国倡导“共同价值”以解决人类社会的“共同威胁”,满足共同需要、实现共同利益,也就不会构成国家价值安全威胁。价值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立足共同价值,尊重不同价值体系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实现多元价值体系的和谐共存。维护国家价值安全并不仅是关心自身安全,也须在尊重价值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强调共同性,强调世界各国围绕共同利益以实现共同安全,遵循“彼此尊重,平等相交”“合作共赢,共生共荣”“共建共享,权责共担”的行动准则,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 标签: 共同价值 价值安全 国家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全球化潮流、全球发展风险、国际新秩序构建等视角提出的新理念,也是走向世界过程中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的典型体现,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还具有深邃的伦理意蕴。它体现了资本逻辑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正义的追寻,凸显了多元文明场域中共同价值的守护,彰显了构建国际新秩序中中国的责任和道义担当。从伦理视角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有助于展现其价值理性和实践诉求。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伦理维度 共生共存
  • 简介:"人间佛教",是星云法师所倡导的、佛教现代化运动的一个崭新走向;"全球伦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旨在积极应对全球化发展态势的一种理论构想。二者的共同指归,在于通过普世性的生活化、伦理化的文化思想创新应对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以保证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源始深层结构的理论基石的支撑,这种努力可能只是表达了一种良好的愿望或祈使,而不能深入人心、达成共识。对此,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代表和体现其元典精神和思想特质的"性学",有可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本文通过关于"性学"致思指归和理论要义的发明和诠释,揭明"人间佛教"和"全球伦理"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建构和揭示"性学"与"人间佛教"和"全球伦理"的本质联系,并为后两者提供思想理论支持和背景文化支撑。

  • 标签: 性学 人间佛教 全球伦理 人的本性
  • 简介:中国传统村庄共同体在其形成基础、结构特征和指向意义三个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伦理共同体特征。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传统乡村伦理共同体走向式微。转型期乡村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应通过村庄经济发展、人际关系协调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操作和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建立在有机团结基础之上并与乡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新型乡村共同体。

  • 标签: 乡村 伦理共同体 机械结合 有机团结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企业开始了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跨国经营。参与其中的中资企业为此所做的准备并不充分,至少在早期阶段,几乎没有明确的企业伦理建设目标。在消费者、当地人士和学界的不断批评下,中资企业做出了伦理改进,但进度缓慢。这缘于国内的制度建设不足,减少了企业人士社会学习的机会,抬高了跨国经营的试错成本。中国政府应当放松管制,开放社会空间,鼓励非政府组织生长,从而为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伦理跃升提供动力。

  • 标签: 中资企业 跨国经营 企业伦理 非政府组织
  • 简介:在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框架中,道德是一个显性概念,伦理则是一个隐而不彰的概念。马克思伦理思想中不仅有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而且也有关于伦理概念的考量,其共同体思想中就包含了对伦理内涵的把握。通过对马克思伦理思想中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的分析,既可以发现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黑格尔元素,更能够发现马克思伦理思想对黑格尔伦理思想的超越。

  • 标签: 道德 伦理 共同体 马克思伦理思想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