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有关消极伦理与积极伦理的区分构成了当前伦理学探讨的一个话题。积极伦理主要是表明行为者应该做什么,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行为界限具有模糊性,同时积极伦理可能要求行动者花费应有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某种伦理行为。而消极伦理则通过道德禁令的形式呈现出一种边界清晰、定位准确、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以及对想要避免之后果的一种更为直接的路径。不论是传统的宗教教义,还是现代的道德理论,似乎都呈现出人们对消极伦理的偏爱超过了积极伦理。消极伦理在生态文明社会中表现为一种放弃之美德,这种美德的本质就体现在对那些过高的物质追求和经济繁荣的主动放弃上,而这种放弃的目的在于对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和权利提供保障。

  • 标签: 消极伦理 放弃之美德 积极伦理 道德义务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是理解道德历史形态的钥匙。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都是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得出的正确结论。相应地有道德发展三形态论和五形态论,三形态论更符合道德的内在精神。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现实社会主义道德处于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单子式的道德发展阶段,虽然其起点比当时资本主义还低,但社会主义道德以其科学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价值追求为落后国家摆脱整体性道德、超越单子式道德、建立和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型道德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道德 历史形态 社会主义 方位
  • 简介:要清晰地刻画出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至今的社会道德变迁简况,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道德自身范畴及其体系的变化,而应放眼于道德所面临的社会境况(尤其是社会交往形态的变换),以及这些境况所衍生的人们对待道德态度的变化。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正在迈入的信息社会所分别对应的三种交往形态——有限确定性交往、无限不确定性交往和无限确定性交往所引发的道德变迁及其形成的三种模式是:原村落道德、后村落道德及新村落道德。

  • 标签: 交往方式 原村落道德 后村落道德 新村落道德
  • 简介:法律中包含了伦理性内容和技术性内容,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法律都有着伦理道德的基础。道德法律化是立法中的普遍现象,它经历了从伦理、物理再到法理,最后成为法律的过程。道德法律化的具体方式包括道德向法律的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法律最后拥有了技术性和国家强制性的特征。从道德法律化的表现形态上看,它包括道德义务的法律化和道德权利的法律化,以及道德的公法化和道德的私法化。在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中,道德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法律的价值基础,演变成一种制度性的伦理形态,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道德法律化 伦理 法理 法律的技术性
  • 简介:大学精神是以至善为特征的伦理精神,是伦理实体和道德主体的统一,是大学道德理想和道德现实的综合体,不仅反映着大学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而且规定着大学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发挥大学精神的能动作用推进社会道德治理,一方面能够推动大学参与塑造社会伦理实体,形成更加民主、自由的社会伦理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学的道德教育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公民的道德品质素养和道德行为,培育社会道德主体。

  • 标签: 大学精神 伦理 道德 价值 至善
  • 简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可以说是西方乌托邦传统发展到巅峰阶段的产物,作为现实对立面的存在,通过对现实进行批判,进而成为改造现实、推动现实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表达和论证,他本人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处于“断裂”前后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否有本质差异?能否进行统一理解?若着眼“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一崇高目的和归宿来加以理解,用之筹划未来社会的蓝图并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真正践行,就可以得出根本不存在所谓断裂,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极具启发意义。

  • 标签: 共产主义 “断裂” 自由发展
  • 简介: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国家的创新发展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创新意识,更需要在这种意识之下形成的普遍品质。只有当创新成为人们的心理定势和自发意向时,创新才会渗透于并体现在国家和人民的一切活动之中。如此,中国人民才会真正成为创新性的人民,中国才会真正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并走

  • 标签: 心理定势 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进步贡献率 社会环境 课程教育 实现理论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基础》这部著作,不仅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奠定了价值基础,而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研究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高度,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历史性跨越。这部著作理论研究有深度、有新意,在实践研究方面有比较强的针对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价值基础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已经从各个渠道向受众渗透,但要真正入耳入心,还要进一步创新传播艺术。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艺术创新 传播艺术 教育实践 党中央 总书记
  • 简介:对企业、经济伦理创新依据的完整思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为什么”和“如何”,而且两者应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为什么”强调的是认识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描述:“外在的压力和挑战”以及“内在的正当性证明”。就前者而言,包括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化三个元素,这也可以看作是事实依据;而内在的正当性证明同样可以从另外三个方面得到解释: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的相互支撑关系;综合意义上的财富创造,这些可看作是理论依据。“如何”强调的是操作意义上的实践理性“应该怎么做”,这涉及五个伦理原则:尊重、平衡、公正、开放、共享。

  • 标签: 企业 经济 伦理创新 金融化
  • 简介: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特点、社会变化、民众生活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 创新性
  • 简介:负责任创新(RI)是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科技伦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其对创新过程及其后果中"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引发了对责任伦理的深刻反思。本文从追溯作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来源之一的责任伦理入手,基于文献分析系统考察负责任创新中"责任"概念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负责任创新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创新治理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负责任创新 责任伦理 概念框架 现实意义
  • 简介: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创新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在继承中创新。新时代要在重点继承中国共产党说服教育法和典型教育法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德治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儒家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主要由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两大部分构成,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不仅体系完善,而且功能强劲,对于传播统治阶级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法 继承 创新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年伦理学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议于2008年7月22日-24日在山东威海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培训中心举行,会议由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机构挂靠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和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此次会议得到了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许多省、市级党校的众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有70余人参会,并收到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 标签: 改革开放 学术交流 伦理学 研讨会综述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湖南师范大学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年伦理学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2目至24日在山东威海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会议由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机构挂靠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和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部分省市党校的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伦理学各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和某些前沿、热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体现了会议主题和伦理学工作者的责任取向。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改革开放 伦理学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湖南师范大学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对于中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能够提供重要的知识与方法论资源的“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等著的《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是一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 标签: 现代西方 伦理思潮 伦理研究 教授 杨明 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