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魏晋时期是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里,玄学兴起,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知识分子对传统明教进行了强烈质疑和批判。受伦理思潮流变影响,服饰礼仪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出现不合名教礼制反叛和个性化发展。研究魏晋时期服饰风尚,可以使我们从服饰和伦理两个层面把握传统文化,为当前服饰时尚审美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

  • 标签: 魏晋伦理思潮 服饰礼仪 服饰风尚
  • 简介:尊严是之为人基本属性和内在价值,它在哲学上具有两个向度,即尊严一方面是簪遍性,这是确保人生存地位基本尊严,是之为人根本标志。作为普遍性的人尊严是授予性,是平等、客观,这是所兵有的生物性使然。另一方面。尊严又是独特性,是我之为我特殊符号,这是由于每个人在后天自我发展中都会凸显个我性.作为独特性的人尊严是获得性,是差异、主观、相对,这是所区别的社会性使然。作为独特性尊严,既可获得,使之丰厚、高尚,也可丧失,使之薄寡、卑劣。

  • 标签: 人的尊严 向度 普遍性尊严 独特性尊严
  • 简介:<正>作为物质赡养,具有单一性特点,它往往只要求生活上过得去就行了,而精神生活所具有的特点,则是多样性、丰富性,并且因不同的人性格特点、修养气质、业余喜好等而各有殊异。这也使赡养人适应难度大大增加。所以,一旦精神生活需求上升为主要矛盾,就会很快成为社会问题。

  • 标签: 精神赡养 老年人 义务性规范 精神生活 殊异 性格特点
  • 简介:信息风险,是信息由外部扩展并渗入人们生活领域,因人们非科学处理方式而引发"客观风险",通常被称之为一种"必然存在"。信息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消解逻辑起点是"信息",即是具有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且形成基本信息素质抽象存在。从责任到伦理责任,是"信息"道德层面的提升,它不仅对消解信息风险有着重要道德价值,而且还是"信息"消解信息风险道德诉求。

  • 标签: 信息 信息风险 “信息人” 伦理责任
  • 简介:<正>1987年9月,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召井了“广州更新观念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认为,广东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改革、开放较早,在物质文明建设迅速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在同步发展。从而,广州观念更新较之内地为先,并且初步形成如下特点:一、积极进取、高素质的人生价值观念。包括追求个人社会贡献、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利益、价值与社会命运、利益、价值紧密联系起来。

  • 标签: 精神文明建设 人生价值观念 个人价值 社会科学 社会贡献 广州人
  • 简介:<正>“是目的,不是手段”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是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一个重要区别是:是目的,而自然物只是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自然物,只能充当工具,只具有手段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是作为一

  • 标签: 劳动者 剥削者 康德 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和手段
  • 简介:罗尔斯所说理性多元论指的是西方当代民主社会各种不同并且互不相容合乎理性完备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多元论。他通过西方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从古代之善主题到当代之正义主题"主题转换"(它与理性多元论密切相连),以及理性多元论出现"历史必然"和"进步意义"三个方面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理性多元论"是始终伴随西方未来民主社会不可消除事实。在此基础上,他采用一种在社会基本结构(政治领域)而非完备性学说中探寻"共识"方式来解决在多元化下人类如何共存问题,他解决方式应该高于那种试图从历史中寻找共识资源或通过建构新完备性学说来探求共识做法,因而预示了西方未来政治哲学探求"共识"方式走向。

  • 标签: 理性多元论 完备性学说 重叠共识 未来走向
  • 简介: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陷入抽象性存在危机,即存在失真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一是被“常人”所左右;二是生命处于“暗昧”之中。这种失真状态不仅使内在德性源泉濒于枯竭,也使存在意义发生危机。真实存在是集自然性、关系性和精神性为一体综合状态,自然性存在实现是真实存在基本前提,作为精神性存在“能在”和作为关系性存在“真己”实现是其核心。当代中国社会实现真实存在途径有:真实存在物质基础:德富一致经济体制;真实存在社会空间:德福一致政治构建;存在意义道德救赎:德道统一生命秩序。

  • 标签: 抽象存在 真实存在 精神解蔽 道德救赎
  • 简介:在目前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着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争论。这种争论不可调和性以及它们观点不可公度性,表明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形上学危机。导致这种危机一个根本原因是:在没有确立“是什么”前提下,就展开了与价值争论,致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出现了空场。生态伦理形上学基础,不是自然物有无道德地位,而是之为人。惟有首先成为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拥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人性,他才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 标签: 生态伦理 人性 形上学
  • 简介:"元"是指"根本",元问题是指根本问题。"道德"就是那些能够在实践理性精神主导下自觉作出有益于他人却与自身利益无关甚至是有违自身利益行为或活动的人。"道德元问题就是"本质和价值是什么"问题,它回答了"道德"何以为"道德"之根本所在。在当代,解放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关于"道德"评判思维元模式是超越了"主体论"工具理性"主体间"论。

  • 标签: 道德人 元问题 人的价值
  • 简介:本文通过辨析韦伯经济伦理概念含义、韦伯经济伦理研究方法、"韦伯命题"等,说明中国经济伦理学界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理解是有欠缺,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相关文本理解思路不恰当;其二,我们自身问题意识错位与类比错位。这些理解上欠缺,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经济伦理概念理解不当,导致研究方式偏颇,从而未能抓住当代经济伦理研究重心。

  • 标签: 韦伯 经济伦理 中国经济伦理研究 影响
  • 简介:赵汀阳先生认为传统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适用于当今价值多元社会,已经过时,需改造升级为“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他对传统金规则三点评论并不十分合理,而且,他所提出新版金规则“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并不包含什么独特理论优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传统智慧结晶,很难被取代或超越,仍是处理人际关系根本原则。我们所需要是回归这一原则,真正践行它。

  • 标签: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人所不欲 勿施于人价值共识公正
  • 简介:一导言世界1/3左右国家和地区已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问题是人类面临一个全球性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意愿老年就业,以缓解"养老"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以及劳动人口减少造成经济压力。

  • 标签: 就业问题 人口普查资料 老年人 关怀伦理学 实证分析 中国
  • 简介:<正>史宇澄副教授主编《认识你自己——论之为人》(农业出版社1992年出版,24万字),是一本颇有特色的人生哲理新著。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十章。前三章为“人性”、“人情”、“人欲”,旨在寻求“真人”,探讨“为人之本”;中间三章为人道、人伦、人事,意在

  • 标签: 认识你自己 人之为人 介评 人格透视 立德 人生哲理
  • 简介:西方民主核心价值观生长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其实质是以"私"为核心个人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正在将个人引向精致利己主义和理直气壮个人主义,将国家引向碎片化、极端化、民粹化,将人类引向战争。然而,由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在当今世界强势地位,西方民主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造成了语境之困。

  • 标签: 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 核心价值观
  • 简介: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论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论建构当时文人画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并塑成了相应审美旨趣。

  • 标签: 宋明理学 道德本体论 文人画
  • 简介:关于权利各种冲突给伦理学和政治思想中各种问题提供了启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列举出来有如下内容,关涉伦理相对主义、伦理与政治关系、政治哲学家授权、哲学和意识形态不同、知识分子在政治和社会变化中角色以及情感和道德关系。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我所理解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得出了与哲学有关一些结论。为了理解人权概念历史和宗谱,我在文章开始时候简要讨论了这个概念历史,随后,试图把人权视为伦理概念或伦理实践哲学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同时,这个概念对公众话语而言中心地位是不能受到忽视。人权政治用法和哲学遗产之间鸿沟给哲学带来了多种后果。人权讨论本身意味着消除伦理相对主义,反过来,这又会使必要哲学对话成为可能。不仅如此,人权理论薄弱状态应该唤醒我们,使我们意识到一种潜在危险,即政治哲学家会被赋予没有有效哲学基础政治和社会实践立法者角色。后面这种后果涉及哲学和意识形态以及伦理学和政治学之间关系。如果人权不能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如果国际政治总是通过道德和武力而获得改变,和人权有关政治哲学能发出什么命令?最后,情感与道德关系也被视为一种可能却有问题桃源圣地,不过,它却可以解释我们人权概念依恋。

  • 标签: 人权 历史 论证 伦理相对主义
  • 简介:本文阐析全球伦理这一当代全球性思想运动理论构成,并以万俊教授《寻求普世伦理》作为中国学术界这一思想运动主要回应,肯定其重要现实意义,指出其理论不足。文章强调了全球伦理构成中那些“有约束性基本原则”或“规范性伦理原则”要想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道德准则、起到重整现代社会生活秩序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信仰化或信念化过程,因此全球伦理这一思想运动下一步发展,在于如何使其基本伦理准则成为人们信念。

  • 标签: 万俊人 《寻求普世伦理》 全球伦理 文化视域 弱宗教模式 强伦理模式
  • 简介:近年来,技术伦理学在技术哲学后现象学兴起背景下出现了“物转向”,即“技术人工物”在“一技术”交互情境中有着全新伦理意蕴。机器()伦理学研究兴起可以看作是哲学中“物”转向在科技伦理中回应,“物”转向后机器()伦理学是经典伦理学拓展和人本主义超越。聚焦“机器()”伦理视角技术人工物伦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与反思,对于准确把握“物伦理学”核心问题具有重意义。

  • 标签: 技术人工物 机器(人)伦理学 “物”转向 技术伦理学
  • 简介:什么是“”,和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就是”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说法。而道义论这个问题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说服力。

  • 标签: “对的” “好的” 效用主义 道义论 统合效用主义 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