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数据已成为21世纪新石油,各国政府相继提出发展大数据战略。借助大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等技术,大数据信息所蕴含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在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伦理问题,如隐私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

  • 标签: 大数据 信息价值开发 隐私权 知识产权 信息安全
  • 简介:修身思想是儒家学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儒家学者都特别注重道德教化,把修身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儒家思想学说中,既有关于崇高完美的理想人格追求,又有一套通过修身而实现人格完善理论和方法。尽管由于时代和历史局限,其中不免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陷,但其对于人自身修养强调,以及所提倡修身方法,是有其合理因素,对此我们应当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原则,批判地加以继承,这不论对人自我完善,还是对社会道德建设都是十分必要

  • 标签: 儒家 修身思想 方法
  • 简介:休谟主张从人性内在情感欲望出发来解释人们道德行为,但这种解释走向了一种道德相对主义,无法为人们道德生活提供普遍价值规范。正义不同于道德,正义作为一种公共性规范对所有愿意合作的人应具有普遍约束力。休谟在解释正义问题上特别强调理性慎思作用,当然休谟解释并不是重回理性主义老路,不再是强调理性主导并支配情感,而是把情感作为行动动机,凸显理性慎思对情感欲望调整和引导作用。本文最终试图证明,休谟不是单纯靠情感来解释正义,而是基于情感与理性慎思相互作用来解释人类实践中正义原则建构。正义建构是人们综合情感和理性因素反思平衡结果。

  • 标签: 自然的德 人为的德 理性慎思
  • 简介: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性成果,既是毛泽东思想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内在逻辑张力。毛泽东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具备体现中国道德国情、传承中国传统伦理共同体精神、反对各种“中国式”旧道德和培育革命新道德中国特色,同时展现其独特阐述方法。认识和把握毛泽东伦理思想中国特色与方法选择内在品质,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培育中国道德文化自信。

  • 标签: 毛泽东伦理思想 政治伦理 中国特色 方法选择 唯物史观
  • 简介: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试图从人性本质和意义中寻找道德哲学基石,解决道德何以可能问题,目的是为人类道德寻找坚实基础。细读这本真正伟大小书,从严谨论证和思辨的话语中读出了康德内心无比焦虑心情。细细玩味,深感康德:焦之也深,言之也切;虑之也远,说之也详。哲学植根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因此它必然关注生活。每个时代哲学家,都在关注着他生活时代,并关注着那个生活时代问题。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 原理 焦虑 生活时代 道德哲学
  • 简介:<正>伦理学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只有运用科学方法论,即科学地观察、分析、研究,才能获得科学认识。目前在社会主义道德有关问题上,理论界尚存在诸多争论,在道德生活实际中,也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本文试图从有关方法论角度分析,提出自己对社会主义道德有关问题看法,以供商榷。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 研究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功能 《决议》 旧社会
  • 简介:随着哲学研究价值论转向,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所提出"是"和"应该"关系问题,受到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和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人们将此称为所谓"休谟问题"或"休谟法则",并作为一个重要理论课题而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这里所谓"休谟问题",虽然直接表现为从"科学判断"能否推导出"道德判断"及其正当理由与合法根据问题,但其实质却是价值论和伦理学研究中"价值"与"事实"之间合理逻辑关系及其实现正确方式与合理路径问题。

  • 标签: 价值论转向 逻辑路径 休谟法则 休谟问题 西方伦理学 哲学研究
  • 简介:现代西方法治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提倡以理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科学反对神学,奠定了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理性根基;文艺复兴提倡自由、平等、民主、公正等价值观决定了现代西方法治精神价值取向,为法治社会形成提供了深厚文化底蕴;文艺复兴彻底打破了神权诫命统治,树立了现代西方社会法律笃信思想。文艺复兴对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形成具有奠基性作用,时至如今,对于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意义。

  • 标签: 文艺复兴 现代西方 法治精神
  • 简介:当前我国大陆公众腐败容忍度究竟如何,通过对高校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公职人员为主)问卷调查发现:一,在校学生与在职人员腐败容忍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二,人们对政府腐败更不能容忍,其具体容忍值可划分为三个等级:较低容忍腐败(Y〈3)主要是危害公众安全和官员私生活混乱腐败;中度容忍腐败(3〈Y〈4)是≯亍立名目收取贿赂和以权谋私腐败;而较高容忍腐败(Y〉4)主要是集体性腐败和被动型腐败。三,低腐败容忍度并未带来高反腐积极性,人们对腐败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参与度较低,且反腐意愿不受教育程度影响。四,收入水平和利益相关度直接影响人们腐败容忍度,个人收入越高,腐败容忍度越高;而利益相关度与腐败容忍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腐败容忍度 政府腐败容忍等级 反腐意愿 利益相关度
  • 简介: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中,外在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在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塑造。

  • 标签: 德性 礼法 幸福 荀子 亚里士多德
  • 简介:德育方法论是关于德育方法理论。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传统灌输法失去了其合法性。面对价值观多元化挑战,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关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提出了各自应答方法。由于它们理论基础不同,解决问题侧重点不同,其方法功能仅关注某一方面,所以它们德育方法论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所面对现实道德冲突问题。以系统论为研究视角,科学阐明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方法理论基础,并论证其整合可能性与合法性,把现代德育方法进行系统整合连接,构建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方法论整体系统是当代德育方法论发展历史必然。

  • 标签: 价值引导 实践体验 感情建构 德育方法论整合
  • 简介:法律原则能否作为判决依据取决于个案中法律行为所体现出道德强度程度,表现为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向下看”,准确判断在具体个案中,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违背程度;二是“向上看”,全面考察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法律规则对道德规则转化法律原则是如何回应。埃尔默“谋杀被继承人”继承案,如果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违背是严重,也是为整个法律体系所不容,该案适用法律原则具有有效性;相比较而言,泸州“婚外同居”继承案,如果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违背要轻微些,也为整个法律体系所容忍,该案适用法律规则具有有效性。

  • 标签: 司法判决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道德强度
  • 简介:通过分析和梳理2006~2015年发表档案学核心论文,本文从一般价值指标、主体价值指标、区域价值指标三个层面,勾勒出当前国内档案开放研究价值坐标体系。本文得出主要结论是:核心作者群表现出较强务实性价值选择偏向;高校和档案局(馆)作为国内档案开放研究主力军,在档案研究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主流引导角色;学术人及学术机构以研究成果为中介或目标,在组织科学研发过程中与多方发生联系,在彼此交错互动中形成了复杂伦理规范;区域研究力是档案学术研究实力集中体现,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地区影响力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档案研究 价值坐标 学术伦理 区域研究力
  •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不变重大战略部署。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2012—2017年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现状为考察对象,本文发现,中华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呈现了两个特点。在贸易总量以及贸易总金额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时候表现了巨大贸易逆差,在贸易进出口对象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主要地域对象是亚洲。为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亚洲,克服贸易逆差,本文从情感视角分析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所面临情感挑战,并以这种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可以帮助中华文化更好、更顺利地"走出去"情感路径。

  • 标签: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亚洲 情感挑战 情感路径
  • 简介:改革开放后中国,资本以一种强劲姿态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总体性扩张,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支配性力量。资本为实现其价值增殖本质,通过空间扩张(即全球化进程)和领域渗透(即市场化推进)确立自身。因资本构成、运营主体及约束机制不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式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帮助企业超越资本逻辑宰制,针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差异化现状,依据经济、社会、文化三元生态模式进行建构。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资本逻辑 差异化格局
  • 简介:社会公共伦理作为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所应该遵循原则和规范以及维持社会稳定有序运转重要保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公共伦理建构中,却存在一种伦理需求与道德供给之间深刻矛盾,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公共伦理缺乏与道德日益多元化、个体化之间矛盾。面对如此困境,在实际操作层面,基于个体社会角色一种思考或尝试也许能为当代中国社会公共伦理建构打开另外一扇窗户。

  • 标签: 公共伦理 个体 角色
  • 简介:兴起于20世纪初道德现象学主张采用现象学方法分析道德经验。道德现象学涉及两方面的含义:处于现象学传统中道德哲学和道德经验现象学研究。道德现象学研究目的有二:实践研究目标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道德冲突,而哲学目标则是为达成实践目标的成功而提供道德理论基础。道德现象学研究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关于道德经验、广泛、独立和坚定。其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内容”方法和“泛型”方法,具体研究形式是问卷法和内省法。道德现象学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成果,为解决道德研究之争论提供了较为新颖视角,对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启发。当然,它也存在着现象学与道德研究关系仍存争议等局限。

  • 标签: 道德现象学 现象学 道德经验 道德哲学 内省法
  • 简介:境遇伦理(境遇论)作为一种诞生和发展较晚、逐渐流行、不可或缺道德选择方法,与传统功利论、道义论和德性论三种道德选择方法有何异同是一个值得探讨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凸显境遇伦理方法论特质、价值与意义,以及传统功利论、道义论和德性论三种道德选择方法特征。

  • 标签: 境遇伦理 道德选择 德性论 功利论 道义论
  • 简介:在大量实证调查基础上,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城市90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观念、内容、方式、方法、主体、模式、价值取向、教育中家长面临困境八个方面对孝感市城区90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并针对城市90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分析原因,探寻了相应路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科学家庭教育方法,以正确价值观做指引,从而促进独生子女全面发展。

  • 标签: 城市 90后 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 简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形成并发展起来,是在对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进行充分总结分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一项重要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学业水平考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2017年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试点及全面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文基于对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诸多分析和对沪浙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新高考方案调研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与管理体系"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构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学业水平考试设置和操作规范,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高效、有序地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沪浙试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