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嫉贤妒能心理与公平激励原则萧鸿江我们给“嫉妒”下一个定义:“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的负感情”(唐秉仁《论嫉妒》),是个人和他人相互关系的势差变化引起的个人意识的非理性、非健康性的心理表现。当他人的才能、声誉、地位等方面发生向上的变化,特别是...

  • 标签: 公平激励 嫉妒心理 自我激励 自设现实 社会心理 “中庸”
  • 简介:综观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类型,可归类为三种范式:一是“由思想到行为”的偏重思想道德认知教育的模式,二是“由行为到思想”的注重行为合规则的模式,三是“思想与行为双向互动”的教育与制度管束有机结合的模式。基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实情以及当下公民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在坚持思想道德教化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推进行动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 标签: 公民 道德建设 外在机制
  • 简介:<正>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根据省委党建会议精神,从今年3开始,在全州八个县市的十八个单位和州直十三个单位进行了廉政建设试点。廉政建设的内容之一即强化监督机制。他们的具体措施是:一、建立一支监督队伍进行监督。全州廉政试点单位,均建立了有党组织、行政、纪检、监察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廉政监督队伍,共有专业和业余廉政监督人员150多名。这些人员尽职尽责,较好地发挥了廉政监督作用。今年来,龙山一中的监督人员共向上级和学校领导举报了18件违背

  • 标签: 强化监督 廉政监督 廉政制度 农转非 舆论监督 试点
  • 简介:NBIC会聚技术是主导21世纪技术革命的新兴技术群,将掀开人类技术发展历史新篇章,产生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会聚技术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正在掀开"潘多拉之盒"。会聚技术发展将逐步改造人类的遗传物质与精神世界,最终变人类自身的自然进化为完全的人工进化,进而颠覆传统自然生命神圣伦理观;会聚技术将在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上撼动传统道德谱系,引发道德秩序混乱。因而,在发展会聚技术的开端就应当特别关注相应的社会问题,及早开展与研发同步的相关问题研究,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有必要、也有可能建立起一套法律、伦理、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去调控会聚技术的发展,并依据技术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不同的规约手段和规约机制

  • 标签: 会聚技术 伦理难题 伦理规约机制
  • 简介:礼仪的价值存在于个体品德培育之中,个体品德培育的效果往往通过礼仪具体地反映和表现出来.礼仪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由一般到具体,由抽象概念到个体行为,由文本向个体品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是礼仪本体性功能的延伸与践履.本文试图将礼仪的本体性功能与个体品德培育联系起来,以揭示中国古代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

  • 标签: 礼仪 个体品德培育
  • 简介:职业道德规范主体化机制探讨仲崇盛一职业道德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工作或劳动中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另一方面,它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职业道德理想、意志培训,所达到的表现在职业工作上的道德品质状...

  • 标签: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建设 主体化 职业道德品质 行为主体 职业道德教育
  • 简介:利益是激励和支撑民族精神的关键因素,也是民族精神的内在基础。与民族精神相关的利益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民族精神建设需要建构利益调控机制,即包括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和利益工具的系统。在完善利益调控机制中加强民族精神建设需要激发利益主体的实践创造力,通过利益杠杆实现利益配置的和谐性,提升利益措施的现实调控度。

  • 标签: 民族精神建设 利益调控机制 实践创造 利益和谐
  • 简介:知荣明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性完善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以强化社会成员对荣辱观的认同为着眼点。为此,必须注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功效性和个体功效性的统一,以利益为手段进行价值观导向,建立与健全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注意教育主体的可信性、教育内容的可接纳性、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的前提下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认同,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 荣辱观 价值导向 道德认同
  • 简介:公平正义是一个具有多维度价值目标的概念。但在实践领域中,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关注往往集中于财富分配。人力资本失灵作为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经济现象,突出表现为个人收入与其运用自身人力资本创造的经济价值的严重偏离。处于转型发展的中国,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及权力寻租,在部分劳动者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存在普遍的人力资本失灵现象,它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剧并促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政治正义与党执政的合法性、制约经济公平和增长及发展转型。与此同时,失灵强化了弱势群体对社会不公的感受,正在放大并挑战当下我国的社会稳定。

  • 标签: 公平正义 人力资本失灵 贫富差距 社会稳定
  • 简介:人际伦理观下的资源物权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局限,导致了人与资源的紧张关系。资源物权立法应凸现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并具体贯彻生态限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环境权限制以及强化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等原则。加强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取向在我国资源物权立法中的渗透力度,确立有关资源物权立法的一般生态原则,为防止生态伦理成为生态乌托邦,特别应将资源物权的生态义务类型化、内化。

  • 标签: 资源物权 生态伦理 生态义务
  • 简介:公权力是国家社会维持社会秩序所必需。公权力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是合理配置资源。但公权力配置资源并不必然合理,腐败就是公权力配置资源的不合理现象。这就形成了公权力配置资源的二律背反。实际上,腐败早已蕴涵在公权力的私人性和增值性之中。因此,公权力配置资源是私有制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 标签: 公权力配置资源 秩序 腐败
  • 简介: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是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人的德性就是既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我们认为,公民德性是指公民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幸福生活和实现社会的善,正确行使一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而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体现在道德、理智和实践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性资源,这些德性资源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德性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标签: 人的德性 公民德性 传统文化
  • 简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重要的思想武器。对我

  • 标签: 绿色发展 社会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空间 主体功能区 人类社会 人与自然
  • 简介:每个社会的道德建设都需要在维护和创新两个基本层面展开,社会公德维护是其建设的中心任务。目前中国社会维护公德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往往会使人陷入道德悖论现象的“怪圈”而难以自拔,进而导致“道德冷漠症”屡见不鲜。维护社会公德的当代课题就是要走出这种“怪圈”,这就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正确认识产生“怪圈”的社会历史原因,构建维护社会公德的社会公平机制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 社会公德维护 道德悖论现象 社会公平机制
  • 简介:对于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如何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又能不损代际公正,美国学者Lamm、Daniels、Callahan和Churchill分别提出了功利主义、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出自同情的正义这四种分配正义观。这四种分配正义观各有其理论得失,它们对于同样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今中国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即老龄化社会卫生资源分配正义应秉持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立场、保持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的协同、诉诸相关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个人的道德理性。

  • 标签: 美国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 卫生资源 分配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