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管子》的《心术上、下》、《白心》、《内业》四篇,代表着《管子》的哲学思想。其中对“精”这个概念,有所论述。对此,学者们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意见,有的说“精”的实质是“气”,从而形成精气说,因就有人说它是万物的本原。但也有人认为“精”是一种细微之物,由它产生有?..

  • 标签: 《管子》 《淮南子·天文训》 内业 心术 “气” 《淮南子》
  • 简介:《周易》人格理论之剖析翁银陶《周易》是一部古老的筮书,然而它更是一部系统的人格理论著作,因为该书在向问卦者历示吉凶祸福的同时,还告诫他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解决问题等方面应取何种人枯,应遵循何种行为方式,《周易》的这个性质,《周易大传·系辞下》曾以...

  • 标签: 《周易》 人格理论 卦爻辞 道德型 努力奋斗 行为方式
  • 简介:扎迪·史密斯在其新作《论美》中继承和发展了福斯特的联结思想和英国讽刺小说传统,以喜剧的语言,围绕两个家庭纷争,诠释了爱与美的意义,同时讨论了种族身份、文化冲突等困扰当今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 标签: 联结 种族身份
  • 简介:<正>关于齐国得名的原因,太史公本早已言及,《史记·封禅书》谓:“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但因良史惜墨如金,用语过于简略,遂启后世学者争执之端。自东汉许慎《说文》有“齐,禾麦吐穗,上平也”一说问世以来,愈使

  • 标签: 齐国史 再探 说文释例 太史公 史记 封禅
  • 简介: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曾经成为古代文人画品评的最高标准,近年来逸引起了很多学者研究的兴趣。但是,关于逸在中国近、现代的衰落问题却很少有人涉足。文章试图从精神层面、品评层面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层面来系统探讨逸衰落的原因

  • 标签: 程式 有法和无法 出世和入世
  • 简介:继承语是移民社会的特殊现象。在英语为通用语言的美国社会中,继承语学习者和继承语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继承语在美国的发展,指出继承语项目能够维护语言生态,顺应人口变化,促进族裔认同,调整语言关系,将成为美国语言教育的新方向。

  • 标签: 继承语 继承语学习者 原因
  • 简介:罗钦顺对自然界“理”、“气”范畴和理气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形成其“气本论”的理气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论根据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罗钦顺对人生界“心”、“性”范畴和心性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扬、对陆王心学和禅宗佛学的批判与排斥形成其“性本论”的心性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论证主题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罗钦顺用人之“心”、“性”即自然之“气”、“理”作为统一其自然界之理气观与人生界之心性观的逻辑前提,但其哲学逻辑结构中阐发其论证主题的人生界之“性本论”的心性观与提供其立论根据的自然界之“气本论”的理气观存在着无法统一的内在矛盾。

  • 标签: 理气关系 心性关系 逻辑结构 内在矛盾
  • 简介:学术界对管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对三苏的研究更是全面精微,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研究管仲和三苏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三苏对管仲都非常关注,甚至各自都有同题文章《管仲论》,本文正是拟从前人的这些缺憾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三苏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述,从而深层次地分析管仲的历史影响以及三苏对同一历史人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更全面地了解三苏其人其事和管仲其人其书。

  • 标签: 管仲 三苏 异同 成因
  • 简介: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股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以上国有企业参股的公司、国有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其他非公司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的制约,无疑应当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

  • 标签: 国有企业 国企经营者 原因分析 约束软化 法人治理结构 主管部门
  • 简介:由于政府的缘故而产生的环境外部性的非内部化是普遍可观察的事实。本文讨论了它的两种重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如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标准体系、以适当的制度保证公民的评价能够影响官员的政绩考核和任命过程等。

  • 标签: 环境外部性 算计性非内部化 政治性非内部化
  • 简介:中国传统有机宇宙论在晚清遭遇基督教自然神学的挑战。而天演论作为晚清时代最先进、最有影响的科学宇宙论,与传统中国的有机宇宙论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宇宙是自动生成的,而不是被一个超越的上帝创造的;两者都坚持宇宙万物的发展动力和规则来自宇宙自身而非外部事物。这使天演论能够被中国知识分子用来支持传统有机宇宙论,并对抗基督教自然神学中的神创宇宙论和机械宇宙论。这是天演论迅速风靡知识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内在原因

  • 标签: 天演论 有机宇宙论 机械宇宙论 神创论 自然神学
  • 简介: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 标签: 逻辑学 文化的终极关怀 中国文化 希腊文化 希伯来文化 内圣外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