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市场化、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是法治评估生成的重要土壤.在一国同一政治框架范围内,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同质化特征.因此,一国范围内的法治评估尤其是地方法治评估并无太多意义.只有在不同政治框架下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法治评估才更能凸显其价值.法治评估更多是晚近时期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法治评价活动.由于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中国的法治评估缺乏内在生成性,更多具有外部“嵌入式”特点和中国特色,面临着评估机构、评估对象、社会转型期法治评估等一系列困惑.在现有发展阶段,中国不宜过多关注法治评估.应当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为法治评估创造适宜的生成土壤.

  • 标签: 法治评估 地方法治评估 专项法治评估 困惑 改革
  • 简介: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或多或少地伴随着风险。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风险社会风险的实质是人本身的风险,因为人是风险的制造者。但同时,由于风险的前因后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从而使责任的承担者很难或无法得到确认。这就导致了对风险后果负责的只能是“一般化的人”,而“一般化的人”往往意味着风险后果的无人负责,这也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 标签: 伦理风险 责任伦理 实践活动 社会风险 线性关系 前因后果
  • 简介:在“工具理性”的借口下,我国各地模仿甚至照搬了国外“结果导向”式政府绩效评估的做法。各地共同性的做法是将政府绩效评估视为一种包括了行政目标分解、具体化为绩效指标体系、评估实施等主要环节的“链式工具”,这忽视了它萌生的前提条件,以致在我国引发了各种问题。被忽视的前提性条件主要包括公民主义、政治-行政两分体制、管理工具的路径依赖性、依法行政传统、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估的协同作战、绩效评价的非人格化等。要使得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充分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尽量创造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同时重点开发本土性、“在地化”的绩效评估模式。

  • 标签: “结果导向” 政府绩效评估 前提 “链式工具”
  • 简介:对结果导向的批评可谓国内绩效管理研究的一个特色,其理由涉及价值取向、可行性、公平性、片面性等。基于结果导向的准确内涵和发达国家的实践,本文对这些理由做出回应和反诘。结果导向原则不仅理论上适合中国国情,而且是矫正实践偏差及其负面后果的现实需要。

  • 标签: 绩效评估 结果导向 投入导向 产出导向 规则导向
  • 简介:风险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对未来的不确定、未知的后果和影响。这种风险本质上是人为的风险,其对未来影响的严重性超出了以往思想家们最大的想象空间并挑战着传统的伦理学观念,因而呼唤着全新的理论应答。所谓风险伦理就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当代人针对自身决策行为给予未来人造成的可能的负面后果的一种伦理应对,它是一种思考未来和考量前景的道德理论。

  • 标签: 风险本质 伦理学 责任原则 科技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 想象空间
  • 简介:人们可以用不同概念来描述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即是其中之一。事实上,更深刻的描述现代社会的存在基础并揭示风险之来源概念的应该是技术社会。奠基于科学技术并被资本与市场所驱动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将人类文明建构成技术文明,并带来了福利的巨大提升。

  • 标签: 风险社会 道德困境 认知局限 伦理 现代社会 现代化进程
  • 简介:组织内部的集体抗争及其参与兴趣是以往社会运动研究很少涉及的领域。那么,一个组织内部如果发生集体抗争,哪些人最有可能参与?本文把那些有意参与的人称为“风险人群”,将其中态度最为坚定的那一部分称为“高风险人群”。本文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入职渠道、组织内部控制、组织内部交往、在组织内的社会经济地位、工作满意度等角度研究了“高风险人群”的特征,以及他们参与集体抗争的兴趣与上述组织过程和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入职渠道的市场性和组织的国家属性越强、个人年收入水平和工作满意度越低、与下级同事的交往越多,参与集体抗争的意愿越强。

  • 标签: 组织 集体抗争 风险人群 社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