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正>周易丁氏传二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周易丁氏传》二卷,马国翰所辑,载《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丁氏者丁宽,宽字子襄,梁人。景帝时为梁孝王将军,事蹟具《汉书·儒林传》。宽受《易》于田何,又从周王孙受古义,传同郡砀田王孙。《传》称宽“作《易说》三万言,训古举大谊而已。”《艺文志》易家,“丁氏八篇”,《隋志》不著录,盖佚已久。国翰因陆德明

  • 标签: 周易 玉函山 子夏 汉书·艺文志 京氏易传 辑佚
  • 简介:<正>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人既是群体(类),又是自我(个体)。当人的存在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时,(群体)己(自我)关系便成为一个不能不正视的问题。儒家是最早对己关系作自觉思考的学派之一,从先秦开始,己之辨便已展开于儒学的演进过程之中。儒家注重群体原则,但同样在某种意义上确认个体(自我)的价值,二者错综交融,使儒家的价值体系呈现颇为复杂的形态。本文着重从分析孔孟荀的原始儒学入手,对儒家的己之辨及其理论意蕴作一检视。

  • 标签: 孔子 群己关系 儒家 群体原则 自我完善 价值体系
  • 简介:李伯元的文学之路欧阳健居晚清四大小说家之首的李伯元,不是梁启超那样的时代巨子,而是处于政治漩涡之外的小人物;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作为一名职业报人和职业小说家的成功事业和开创一代风气的广泛影响。李伯元,名宝嘉,又名宝凯,伯元是他的字,别号南亭亭长.又号游...

  • 标签: 李伯元 庚子国变 “游戏” 《官场现形记》 《绣像小说》 弹词小说
  • 简介:《焦氏易林》的文学价值近期出版的上海社科院院刊《学术季刊》(1993年第2期),发表了著名古文论家、诗评家陈良运教授的《论(焦氏易林)的文学价值》一文。作者指出:《易林》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一部占卜书。明代中叶以后虽有一些有见识的学者、诗人,开始注...

  • 标签: 《焦氏易林》 《易林》 文学价值 思想内容 中国文学史 艺术特色
  • 简介:临淄古墓数量庞大,出土文物众多,是齐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地下博物馆。本文从临淄古墓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入手,依据临淄古墓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临淄古墓群 保护 开发 对策
  • 简介:文学与影视互动传播的角度历时性审视研究齐鲁文化及其传播镜像,80年代齐鲁红色文化与民间草莽文化并行,90年代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并峙,新世纪政治文化重塑与移民文化重温同步。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加强文学与影视良性互动,是有效促进齐鲁文化的品牌塑造与影像传播的路径。

  • 标签: 齐鲁文化 地域文化 互动传播
  • 简介:关于《系辞》的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翟江月《周易》之“经”与“传”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易经》为周初的产物,卜辞中记载了商后期的故事以及大量西周初年的故事,没有西周后期的故事,就是明证;《易传》7种10篇则是战国时的产物,其大部分产生于战国中期或更晚。《...

  • 标签: 《系辞》 《老子》 《易经》 文学批评 《周易》 儒家思想
  • 简介:晚清经学有今古文学之争,而今古文家都将此学术现象追溯至两汉,以为两汉经学亦然。但返观两汉,则其时虽有王官学与民间学之辩,却无廖平《今古学宗旨不同表》所罗列的那种壁垒森严的对立。文章从廖平表中选出四例,即今文与古文、《王制》与《周礼》、孔学与史学、义理与考据等,证明以今文和古文不能概括经学之争,而王官学并未必以经学为孔学,民间学也不以史学看待经学;且二派都既重义理,也重考据,二者不偏颇;又《王制》之大法未行于汉代,新莽乃以《周礼》改制。凡此证明经今古文学之争是晚清所特有的经学形态,与两汉事实不大相符,如再以今古文学的对立思维来研究经学,显然不甚妥当。

  • 标签: 今文学 古文学 王官学 民间学
  • 简介:文学价值是一个流动的范畴余逊涛文学价值问题是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价值是文本的属性,作为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一成不变的”这一静态层面上。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一作品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氛围里,对不同的接...

  • 标签: 文学价值 一个流 论文学 接受者 潜价值 二重性
  • 简介: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己平衡、甚至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在"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 标签: 近代思想 天理 政治伦理 有限 个人 理想
  • 简介:试论孔子及孔门弟子所构成的社会亚文化赵志坚李栋柱群体生活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外在体现,社会群体是人类普遍的存在形态,人类所独有的灿烂文化也具有超个体性,它只有在群体、社会中才能留存。社会群体间之所以彼此各异,千差万别,正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

  • 标签: 孔子 亚文化群 社会亚文化 社会群体 文化特质 儒家文化
  • 简介:本文不拘泥于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框架,从推动孙中山哲学思考的先行著作入手,重新探讨了《孙文学说》。认为《孙文学说》除人们所熟悉的知行关系等认识论外,还有更丰富的哲学内容,尤其是给人文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构建。它力图摒弃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人为对立,注意吸取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成果,并努力把人文精神的追求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使二者互相为用,相得益彰,试图以此为革命实践提供一种更加恢弘积极的哲学思维。

  • 标签: 孙中山 人文精神 叔本华 心性文明 柏格森 精神生活
  • 简介:6月21~2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哲学系和杭州佛学院承办。本次会议的独特之处在于展开了以神经科学、演化论、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为主要学科支持的“新自然主义”与人文学科(主要是传统哲学)的对话。

  • 标签: 人文学科 自然主义 杭州佛学院 论坛 浙江大学 科学研究院
  • 简介:清末民初,巴蜀“好今文家言者”主张以今文之“理论”统一古文之“事实”,并对以康有为公羊学为中心的今文学系谱提出质疑。蒙文通即认定晚清公羊学近乎伪今文学,而以礼制为本,按家法条例治《毂梁》才是成熟今文学。蒙文通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不仅丰富了对道咸学术流变的认识,更呈现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多元路径。近代今文学的疑古思潮为整理国故与古史辨运动变经学为古史学,以史代经提供思想资源;然蒙文通弘扬廖平《春秋》学,由廖平以今古讲两汉,进而以《春秋》论先秦,志在复古求解放,为其以史证经,以经御史埋下伏笔。

  • 标签: 蒙文通 今文学 毂梁
  • 简介:儒家文化作为统摄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方式的文化形态,尽管在20世纪初其政治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并没有被截然切断。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始终有一种强烈的社会功利性目的,可以说与20世纪初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密切相关。转型时期梁启超坚持的文学“开启民智”理论和王国维强调的文学艺术“审美自治”观,应该说和儒家文化的文学功用论的深层结构是同构的。

  • 标签: 儒家文化 文学观念 现代性
  • 简介:<正>江苏省社科院建院已有十年,文学所建所也有十年。从最初的只有研究人员2人发展到现在共有研究人员16人。十年来,由于路子对头,只有两人、几人、十几人的文学所,却出版了专著26本,编书18本,编辑《明清小说研究》12期、《台湾与海外华文

  • 标签: 社科院 道家道教 明清之际 台湾 新文学史 研究人员
  • 简介:世纪的检阅与沉思──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概述大壑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江苏省烟草专卖局联办的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4月23日—25日在古城南京隆重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

  • 标签: 世界华文文学 国际研讨会 东南亚华文文学 江苏省 健康发展 社会科
  • 简介:智能体的行动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在通常的理论框架下,行动这一概念具有完全的预先给定的定义,即一个行动由其行动名称、行动执行的先决条件以及行动执行的后果组成。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并不总能预知一个行动的完整定义,行动的后果并不总能预先判定。休谟的恒常联系理论是哲学中对因果关系的解释理论。一些逻辑学家给出了基于恒常联系理论的形式化模型和系统。

  • 标签: 因果关系 英文 学习 结构 时态 形式化模型
  • 简介:期权波动率预测是期权风险预警管理的关键问题,传统方法采取GARCH等时间序列模型。与传统方法不同,本文创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SKRG递进集成”新预警体系,体系以中国波指为对象,采取48个相关指标作为对中国波指预测的特征(Feature),依次引入SVM机器学习、KNN样本不平衡机器学习、RF划分、GBDT优化完成机器学习建模过程,逐步提高预测精准率。测试样本显示,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效果好于传统的GARCH模型。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丰富了期权随机波动率预测领域的相关文献,应用价值在于为波动率的预测进而期权风险预警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机器学习 期权交易 波动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