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和中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立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7日9时2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汤用彤等学界泰

  • 标签: 方立天先生 深切缅怀 缅怀方立天
  • 简介: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圣祖康熙十年(1671年),是明末清初(相当于十七世纪)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三为约法”的方法论,用以研究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及认识规律。

  • 标签: 方以智 解析 十七世纪 明末清初 认识规律 运动变化
  • 简介:五阶幻与洛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易理思想。从五阶幻的均衡和谐布局的数字结构中.我们可以分别找到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及其关系的巧妙体现。我们从这里综合地思考易数系统,可能产生一个更广阔而深刻的认识空间。

  • 标签: 幻方 河图 洛书 易数系统
  • 简介:东美认为西方哲学不重视时间问题,往往将时间空间化,这导致他们没有承续的历史,而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的《周易》则非常注重时间问题。相比于循环的时间观和线性的时间观,他将《周易》的时间观念概括为“回旋变易”,这一时间观集循环的时间观和线性的时间观的优点于一体,不仅使得中国历史呈现出接续性,而且对于儒家精神人格的培养以及中华文化在其演变中价值的保持和发扬光大都至关重要。

  • 标签: 周易 时间 回旋 变易
  • 简介:《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对《五十二病·痿入中者》中“然”解释为“形容火焰炽烈”,此解释不妥,值得商榷.今从文字训诂学和中医药学两方面来分别进行论证,认为“然”当训释为“火焰缓而小貌”.

  • 标签: 《五十二病方》 “然” “火焰缓而小貌”
  • 简介:作为对《周易本义》具有注疏性质的《易经蒙引》,其对于理解朱子的《本义》,到底有多大帮助?蔡的理解与朱子《本义》原义是否贴切?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蒙引》是对朱子主要易注的宏观审视与抉择,其对《本义》与《程传》的承传与不同有清醒的分判与吸取,并融会宋元诸易家研究《本义》之释,择精存义,且以历史的、礼学的阐释具化对《本义》的疏解。《易经蒙引》是蔡在对朱子易说进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作出的,是研究朱子《本义》不可或缺的材料。

  • 标签: 《周易本义》 《易经蒙引》 蔡清 朱熹 《程氏易传》
  • 简介:《周易》坤卦“直大,不习无不利”体现出古人有关心性修养和治理事务的方法思想,影响了后世很多思想家,是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思想之一。其中对人的心理深层的分析,认为人内心的本然体性纯粹湛然,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对现代心理学有深刻启发;其提倡的正心诚信思想对当今社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易 坤卦 直方大 直心 心理学
  •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它与西方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体形态的形而上学不同,亚氏的形而上学是由对是的逻辑分析开始的,即由对逻辑命题的分析而寻找不变的实体存在。亚氏的思维方式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则不然,它是由“省身”,“尽心、知性、知天”,“思诚”、“静观”,“玄贤”、觉悟而去认识世界的本体,这种形而上学固然是境界形态的,至于现代,西方哲学出现了转向,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对存在(是)作了新的诠释,海氏的诠释在某种意义上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所潜含的现代意义。

  • 标签: 境界 实体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海德格尔
  • 简介:东美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旁通不仅是《周易》的根本原理,还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他在“学易者所以其象,学易者所以其辞”的基础上加上一点,即“学易者所以其理”,而这个“理”就是“旁通”之理。通过对中、西、印不同文明的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人所特有的旁通统贯的机体主义思维模式与西方二分思维模式不同.这种思维方式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旁通的有机整体,从而避免了西方二分模式所带来的分裂。

  • 标签: 方东美 旁通 易传 融贯型 分离型
  • 简介: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易学思想是以“感”为基本的线索、视野而展开的。通过感之理,唐君毅展示出他对《周易》经传及其哲学的若干新解读。首先,唐君毅通过感之理,揭示出《周易》从卜筮之书转化为德义之书的内在脉络与动态过程;其次。他阐发出古人通过观象而体知到天地万象是相互感的,并由此体知到人们应从物象感之理中引申出修德工夫;第三,他通过人的修德过程以及神明之知,阐发了天道与人性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当中也包含了感之理;第四,本文简要概述唐君毅所论感之理的特质与取向,以显豁出唐君毅易学思想的基础视野;最后,本文总结唐先生易学思想中感通论题的当代性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感通 唐君毅 现代新儒学 易学
  • 简介:清河郡本《纬书》含有大量不见于其他纬书辑本的独有佚文,学界对其文献学价值多予以肯定。然此本来源不明,存在伪作的可能。清河郡本《易纬·卦验》是该本《易纬》书中保存独有佚文数量最多的一种,通过文献梳理、比勘及内容、语词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清河郡本《易纬·卦验》佚文多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应为后人根据已有文献伪造而成,在使用这些佚文时应加以甄别。

  • 标签: 《易纬》 《通卦验》 清河郡本 纬书 辨伪
  • 简介:《周易时论合编》是孔熠易学思想的结晶。本文以这部著作为中心,阐发了孔熠对“时”的形而上意义的理解。首先,他增加了“时”的内容,将其扩展到一切知识领域;其次,他依靠“中统有无”、“中五”等范畴,揭示了事物的三层本质规定.以作为“时”的形而上意义;景后,他还利厢“格物”说表达了本体和认知统一的思想,实现了本体之“时”和价值之“时”的沟通。

  • 标签: 中五 中统有无 格物
  • 简介:现代中国哲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西方文明的冲击。西方的科技物质文明,已经全面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西方的哲学思潮也趁势而入。在20世纪当代中国哲学家中,惟有方东美和程石泉二先生,在面临这项挑战之时,以他们的智慧洞见中国哲学优胜之处,是在关于圆融的思维形态。无论是原始儒家、道家,受到《周易》的影响,还是隋唐华严佛学中国化之后,灿然完备,均以圆融为其特色。这圆融的思想,可和当代西方哲学家怀特海所标榜的机体哲学会通,指示了中西哲学交流的通道。

  • 标签: 方东美 程石泉 易经 核心思想 哲学
  • 简介: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校整理,中国学者吕宗力、栾保群等译《纬书集成》,是纬书整理研究的一部力作。然白璧难免微瑕,该书标点断句尚有某些不尽完美之处。就《易纬卦验》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未辨“推移”为双音复合结构而点破;二、未辨“之言”为训诂术语而点破;三、误认“宫商”为音乐术语而将“出宫”点破;四、未辨“耀魄宝”含义而将“北辰帝”点破;五、不识“日冬至”为冬至别名而点破。

  • 标签: 纬书集成 易纬通卦验 语言 标点
  • 简介:鹿教授的《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在中国大陆出版,无疑是一件嘉惠学林的好事。本人才识浅陋,对于被牟宗三称为“中国文化生命”的所谓“道统”问题本来没有多少发言权,这里不揣冒昧,简单谈谈拜读后的一点感受。

  • 标签: 《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 蔡方鹿 儒家思想 民族文化
  • 简介:清末民初,巴蜀“好今文家言者”主张以今文之“理论”统一古文之“事实”,并对以康有为公羊学为中心的今文学系谱提出质疑。蒙文即认定晚清公羊学近乎伪今文学,而以礼制为本,按家法条例治《毂梁》才是成熟今文学。蒙文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不仅丰富了对道咸学术流变的认识,更呈现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多元路径。近代今文学的疑古思潮为整理国故与古史辨运动变经学为古史学,以史代经提供思想资源;然蒙文弘扬廖平《春秋》学,由廖平以今古讲两汉,进而以《春秋》论先秦,志在复古求解放,为其以史证经,以经御史埋下伏笔。

  • 标签: 蒙文通 今文学 毂梁
  • 简介:本刊主编答香港中社社长郭招金先生问不久前,刘大钧教授到香港访问,香港中国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郭招金先生就有关大陆《周易》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专访了本刊主编刘大钧教授,现据采访记录,整理发表如下。问:人们经常谈论,中国近十年来出现一股《周易》热,您是否认...

  • 标签: 《周易》 《周易》研究 周易研究 《易》学 易学研究 易学史
  • 简介:睽卦卦义为睽而,其卦辞与各爻爻辞亦皆围绕此义而展开。睽是睽乖之义,睽乖之所以能,是因为本卦还有逊退之象义。卦辞之所以仅“小事吉”,是因为逊退只能用于非原则性冲突,或者仅作为一种策略运用。初九爻:“丧马”是睽,“勿逐自复”是;“见恶人”是睽,“无咎”是。九二爻:臣仆遇主人,本应退避,但“遇主于巷”,避无所避,是睽;因属情势所逼,自身无过,故“无咎”,是。六三爻:受刑者艰难赶车,是睽;因赶车很卖力,喻能洗心革面,终能获吉,是。九四爻:睽孤无助,是睽;遇元夫得助,是。六五爻:同宗之间有乖违之事,是悔,是睽;乖违之事消解,故同宗之人一起登上宗祠吃肉庆祝,是。上九爻:求婚或娶亲队伍似寇盗,是睽;“往遇雨则吉”,是

  • 标签: 睽卦 睽而通 逊退
  • 简介:绪论WernerMahrhalz尝于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literargeschichteundliterarwissenschaft)一文中谓学术材料之处理,或出诸体系哲学之观点,或出诸历史实用之观点;以体系言,则即体知其用;以史实言,则即用显其体;本文拟执体系以求诸数论(Samkhya)之说而非作史实变演之考证.

  • 标签: 栏目 数论 量论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