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清华简《筮法》简6、8第一栏的“”应读为“时”,解为乃;清华简其他地方和《尚书》中的一些“时”字也应当如此理解。简19第一栏的“亢”应读为“更”,解为经,“一卦亢(更)之”指艮卦由首至尾经过整个卦例。简5、7第三栏的“”应读为“辩”,指辩论。简8第三栏、简23第四栏的“”字应是“退”之讹写或异体。简21第三栏“”应读为“表”,训为外,指卦例中上面的两卦,“表肴(淆)”指该卦例中两外卦一为少男、一为中女,淆乱不相搭配,或如贾连翔之说,指该卦例中左上卦为三个不同的数字构成。简53后半段“”应读为“管”,“權(管)”与“侗(筩)”为同类之物。简57后半段“”从玉、燭声,可读为“”,指弓袋。本篇“当日”指出现与占筮之日天干相合之卦,“当辰”指出现与占筮之日地支相合之卦。

  • 标签: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 《筮法》 文本解释
  • 简介:新出清华简以及相关传世文献的证据表明,《书序》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13年之间,它既不是孔子所作,也非刘歆等人伪作,而是这一时期的儒家后学托名孔子所作。

  • 标签: 清华简 《书序》 孔子
  • 简介:清华简《保训》篇自面世以来,学人们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释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综合大家的工作,间出己意,对《保训》篇作一系统的解读分析。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 标签: 清华简 《保训》 哲学 中国
  • 简介:利用新资料探讨齐楚关系的发展阶段尚属首次.召陵之盟、城濮之战、断道之会、越国伐齐是文中所讲齐楚关系的四个节点,而其中最关键是楚在城濮之战失败中认识到齐在晋楚争霸中举足轻重,主动对齐友好;断道之会使齐认识到晋国势力深入河济及河济以南地区是齐的最大威胁,愿意与楚友好.齐楚大国牵涉面广,对齐楚关系发展阶段的探讨有益于先秦史研究向深度展开.

  • 标签: 先秦 清华简《系年》 齐楚关系
  • 简介:最近公布的清华简《厚父》,学界基本认同其为《尚书》类文献,但有《夏书》说、《商书》说、《周书》说,通过分析三说,判断《厚父》可能是源于创作于商初的"语"体档案,是商汤灭夏后,访夏王室贵族厚父,借鉴夏代贤王恭明德事迹,以史为鉴的产物。商汤与厚父的对话,经商代史官记录整理成为商代典册,在商代官学教育中传习而得以保存,成为《商书》的一篇。经历商周王朝鼎革,周对包括《厚父》在内的商代典册档案进行整理,因其载有夏代贤王明德事迹,具有较强的史鉴意义而得以继续流传于世。至战国中后期,《厚父》依然存世,见引于《孟子·梁惠王下》,而清华简《厚父》则可能是战国时流传于楚地的《商书》抄本。《厚父》对于判断《商书》时代、证明夏王朝存在性意义重大。

  • 标签: 清华简 《厚父》 《商书》 创作时代
  • 简介:第二十一节四季吉凶春:来巽大吉,劳小吉,艮罗大凶,兑小凶。夏:劳大吉,来巽小吉,艮罗小凶,兑大凶。

  • 标签: 修订稿 解析 筮法 清华
  • 简介:清华简一《程寤》篇文辞古奥晦涩,部分释读有待进一步商讨。本篇文章认为"敝"当读作"蔽",训为明察、明断,"敝不义"指为政要明断是非;"行量"与"出入有量"义相近,"乏"训为匮乏,"行量亡乏"指为政有法度,无使生民困乏。"周"训为忠信,"长"训为善,"周长不贰"指忠信仁善没有二心。

  • 标签: 清华简 《程寤》 “敝” “行量” “周长”
  • 简介:《芮良夫毖》中的"圣人"特指有威权的诸侯大臣,"彼人"指周厉王,"君子"指普通卿大夫,"君"、"元君"指世族伯长,诸词汇的使用均具早期特点,非战国时之泛称。竹书"和德定刑"的提法与西周早期"明德慎刑"观念一脉相承,且其散韵结合、"诗""书"合体的文体特点反映了部分"诗"类作品的早期传述状态。竹书当作于西周晚期厉王出奔之后,共和行政之前。学界针对楚简"诗"类文献所提出的"战国虚构说"尚可商榷。竹书主旨直斥周厉王已无资格为王,主张征召有威权的诸侯伯长入主朝政,实为"共和行政"张本。竹书反映了西周晚期世族势力勃兴,家臣制度完善,世族之间矛盾丛生的历史情实,同时反映了西周晚期王权观念的重大改变。

  • 标签: 清华简 《芮良夫毖》 《诗经》 西周
  • 简介: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在著名的柏举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中有关于伍子胥的新史料,其与传世文献最大的区别在于:《系年》记伍子胥在吴国所担任职官为"太宰",而传世文献所载为"行人"。文章通过对春秋时期"行人"与"太宰"职责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吴楚争霸的形势,认为:伍子胥在吴国所担任的职官应为"太宰",其担任"行人"则属临时差遣。

  • 标签: 《系年》 伍子胥 太宰 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