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孟子》论,唯“天下之言,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章最为难解。考该章“、故、则、利、凿、致”六字尤其是三见之“故”字及孟子论证理路或修辞,可知该章是言崇本之意扬性善、顺说。“故”字初义从“欠、古”二符出,有人为、过去两基本义,后义又衍生出原本、本初义。“则故”之则、故二字各与“惟尧则之”、“夷子二本故”之则、故用法同,“本、故”字义同而联构“本故”一词又义同《荀子》“将皆失丧其”之“故”。刘宝楠以“”解“故”,杨惊以“本性”释“故”,又以“本”释“故”,此用法亦见《中论》“丧其故”及《庄子》“始乎故,长乎”等。孟子持性善论,其“天下之言”章强调就本性而言:言本性则当利本性,就人言之则当顺人之善性而为,“则故—求其故”并称即皆求其原、效其本;“则故一求其故”而循本顺则若治水之“行其所无事”.反之则是穿凿.

  • 标签: 《孟子》 性故则
  • 简介:针对《易传》“先乾后坤”说和老子、《易纬·乾凿度》、《序卦》、邵雍“天地青始”说,王夫之提出了“乾坤建”宇宙生成发展这说。就易卦而言人认为乾坤二刘变化主体,六十二卦是变化作用,二者统一于《易》,这是对《易学》根本改造。“乾坤建”思想体现在宇宙本体和万物万象之间相互关系上,王夫之确信“乾坤之合撰”“太极”和万物万象之间是“体”和“用”关系,即宇宙本体和万物是同时发生。王夫之认

  • 标签: 王夫之 宇宙生成发展说 乾坤并建 太极 推陈致新
  • 简介:五行说起源与殷商时期农业经验有关,指有了"水"浇溉,"火"烧荒,"木"、"金"作农具条件后,就可以"土"上种植和收获了,是一种有固定中心系统认识.西周以后,五行先抽象发展舆世界基本元素,构成"相生"、"相胜"关系,后又扩大为对于整个宇宙世界一般认识;认识系统形式则是无固定中心和有固定中心并存.因为经验认识历史过程中积淀为传统先验存在,加上统治者用以阐释政治历史规律和现实政治合理性,秦汉时期五行说异变成了一种关于价值规范和认识模式先验信念.

  • 标签: 五行说 经验性认识 先验信念 认识模式 价值规范 文化思想
  • 简介:本文以《易传》中“以……”句为例,探讨句式分析对解读古籍能起作用。此一句式不见于《周易》经文,只出现在传中,是个多义结构,可作原因句、目的句或凭借名词组,可以是含有“以”字介词组之状中结构。历代注疏及现代译本除了前述多种解读,还有将之解读为结果句、并列句、顺承句或受修饰句。本文特从句法角度指出此句式作结果旬并非常态用法,如此解读需十分慎重,而后三种解读则不妥当。通过本文讨论可看出句式分析能排除一些不合句法之解读,将合理解读缩小到一定范围。

  • 标签: 易传 “以……也”句 判断句 虚词 古籍解读
  • 简介:《易传》与道家哲学有共同文化母体,其易本体曾经也是混沌,可以从象与精两方面去认识,但二者旨趣迥异,道家讲复返,《易传》讲解析。《易传》在建构其哲学过程中,确曾运用了道家一些概念,如大恒、得一,但最终这些概念都被放弃,原因在于这些概念不能满足易哲学重解析内在需求,容易与道家哲学混淆。《易传》学派属性仍当以传统儒家说为优,只是其成立有一个过程。

  • 标签: 《易传》 学派归属 儒家 道家 易本体
  • 简介:技术壁垒是一种符合WTO规则保护手段,具有合理性、复杂、灵活性和隐蔽特点,因而在国际贸易中被广为采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明显落后.因此入世后,我们应重视对技术壁垒运用,以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我国消费者权益.

  • 标签: WTO 国际贸易 技术性壁垒 中国 贸易壁垒
  • 简介:古人常以天、、人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人有一系统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人是自然一切。天、、人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和爱护天地,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和信仰之心,安守本分,奉行天理、恪守自然之法则。其次,天地人是人本一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再次,天地人是心外一切。世间万物发展都是有因果,我们要去体悟这种因果,不能盲目的将责任推于外界。最后,天地人是心内一切。天地人应与我心结合起来。世界是我心里世界,人类是我心里的人类,一切都是与我相关,大家彼此因缘共同而产生了关系。

  • 标签: 天地人 自然 人本
  • 简介:传统上人们对孔子人性思想论述往往从善恶角度立说。其实,孔子并没有明言人性是善还是恶,而是认为人性应当是“仁”,应该朝着“仁”方向去塑造。与其说孔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毋宁说是具有引人向善意义的人性观。孔子提倡用“诗”、“礼”、“乐”涵养和塑造人性,以实现自然人性向道德人性转化。

  • 标签: 孔子 人性
  • 简介:“人生而静,天之”,《乐记》这一人论对宋明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因着宋明理学影响之深之大,它真实内容和意义却被长期遮蔽。以超越善恶动静论人性,既克服了孟子以降内省或内原式道德成长路径虚玄,而转向内得真实确定礼乐而建立起德性成长客观之途;从起点上摆脱了《荀子》人性之恶带来理论逻辑困境,使人在礼乐陶治和对天理追求中,德性成长成为可能。这一人“清静澄明”中知识与德性成长,相得益彰,分任殊途,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这就跳出了宋明及至现代新儒学心性论中“尊德性”与“道问学”纠缠,将知识从后世一直被德性捆绑与束缚中解放自由出来。

  • 标签: 《乐记》 人性论 清静澄明 礼乐 突破
  • 简介:从第一个历史活动,即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到人自身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从黑格尔意识主体、费尔巴哈直观“类”主体和实证主义经验主体进入到“生活世界”中“现实个人”主体,并以此为核心创立了真正意义上“实证科学”。唯物辩证法、实践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三位一体哲学思想,它们以“逻辑前提”方式支配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念和原则。

  • 标签: “生活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 实证科学 哲学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 回归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历史考察,来揭示中华传统美德历史变迁,以及这些变迁背后所反映历史和社会需要。同时,本文特别想揭示是,1840年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西方文明碰撞,梁启超、孙中山、张岱年等人是如何思考道德中公私、古今、常变、继承与创新等问题,以及他们如何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转化、创新发展”,并提出新美德体系,以适应新时代要求。这些宝贵思想资源,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滋养和借鉴。

  • 标签: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
  • 简介:<正>征兆,即预先显示迹象。征兆信仰,即在泛神论基础上产生一种认为天地鬼神可给人世变化预示某些兆象社会观念。它是社会生产力依旧较为低下、人们虽有认识和把握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欲望但又不能科学认识和把握时产生一种社会观念。征兆信仰分为前兆迷信和占卜。

  • 标签: 前兆 占卜 自然崇拜 征兆 信仰 迷信
  • 简介: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史研究,先秦时期由于出土文献较多,已备受关注;宋明时期,海外名家用力甚深,要在理论上再予推进似亦很不容易。但是汉唐思想,特别汉唐儒学,虽亦不乏研究成果,却总还令人觉得并不满意。

  • 标签: 评价问题 汉唐 儒学 宇宙论 哲学思想史 中国古典
  • 简介:近又重读胡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所著那篇著名《说儒》,对其中两个问题更感兴趣,即《说儒》中第二个问题:论儒是殷民族教士;第六个问题:论老子是正宗儒,并且是个殷商派老儒。胡适当时发表这些观点时,由于与其有关考古文物资料尚

  • 标签: 老子 儒家思想 道家文化 宋国
  • 简介:是唐朝孔颖达为魏、晋时王弼、韩康伯所作疏,其总结并发展了汉易,促进了汉易宋易转化.并成为王弼"无本论"张载"气本论"转化桥梁与中间环节.孔颖达从"无本论"张载"气本论"转化主要标志,是他对"太虚"概念阐发和对阴阳二气阐释.

  • 标签: 太虚 阴阳之气 无本论 气本论
  • 简介:<正>陈仲是战国时期著名人物之一,与他同时代孟子等都很佩服他,称他为“巨擘”。但由于其对封建统治者采取不合作态度,故历代统治阶级对他都很反感,以致正史之中无专门记载,其著述大多流失。他隐居地方成为古代谈论争议较多问题,至今有许多疑点搞不清楚,成为一桩历史悬案,笔者在有关老师帮助下,实地考察基础上,多方搜

  • 标签: 战国时期 孟子 长白山 白云山 春秋时期 封建统治者
  • 简介:消解程朱理学形而上学,回归生活世界本身,创构一种为愚夫愚妇能知能行“生活儒学”,是明代心学之主要问题意识所在。心学从阳明学泰州学展开正好为我们呈现了“生活儒学”从理论建构到落实实践完整过程。王阳明以“心即理”、“致良知”为要良知学,确立了心学生活化、民间化理论基调;王艮开创泰州学派以订定乡约民规,开展平民教育等乡村建设实践将心学价值推向民间。从理论建构到实践应用,从愚夫愚妇能知到庶民大众来行,标志着明代“生活儒学”真正完成。

  • 标签: 明代 生活儒学 阳明学 泰州学
  • 简介:真纳由民族主义者教派主义者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4-1928年真纳是一个热情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将南亚次大陆建成一个统一国家;1929-1937年真纳民族主义立场发生了动摇,他更多关注印度穆斯林利益,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印穆团结理想;国大党赢得1937年省立法会议选举、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之后,真纳彻底放弃了与国大党合作幻想,将大多数穆斯林政党合并到穆斯林联盟,使它成为名副其实全印穆斯林政党。促使真纳转变诸因素中,国大党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是最重要。真纳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教派主义者使南亚次大陆分裂成为可能。

  • 标签: 真纳 印度 民族主义者 教派主义者 穆斯林联盟
  • 简介:现代国家宪政分权建构中,立法、行政、司法横向分权与中央地方纵向分权,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宪政纵向分权既需要在政治层面上进行。需要在行政层面上落实。对于中国而盲,解决好中央与地方关系。必须坐实宪政纵横双向分权,做到三个避免,注意三个关键问题,把握三个行为边界。

  • 标签: 宪政 分权 中央地方关系
  • 简介:刊玛窦是接受过16世纪正宗西方教育,然后来到中国与中国学者进行了近30年学术交流最早西方人。他非常熟悉当时西学特点,而且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介绍了不同于中国“天圆地方”西方宇宙观,以及中国所没有的西方演绎式推理法。然而,与利玛窦所想到不同,原来中国并不是没有和实用无关数理逻辑,研究二进制莱布尼茨就惊叹邵雍《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卦序之精妙。不过必须指出,利玛窦西学输入之后,为17世纪以来东亚文人学术有着不可忽视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利玛窦 西学 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