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程大是南宋时期图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易原》、《易老通言》两部易学专著,他以刘牧所论的黑白点图式的河图洛书为《周易》之原,以“太极”为制变之祖。本文指出,在尚未对河图洛书的来源与内容上进行理性求证的情况下,程大提出“卦画之智发于图书”,并将圣人作《易》看成是天地用心“以数发智”的结果,为《周易》的源起抹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他解“易有太极”为“变易之道有立乎其极者焉”,释“四象生八卦”为四气生八卦“出震终艮”更迭之序,将《周易》之“太极”与《老子》之“一”贯通理解,则拓展了《周易》文本的诠释空间。

  • 标签: 程大昌 《易原》 图书 太极 易学思想 南宋时期
  • 简介:蒋锡(1897-1974),江苏无锡人。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学系,与同乡钱穆等人为友。蒋锡毕生研究老庄学说,相关著作有《老子校诂》、《庄子哲学》、《庄子解题》(未出版)三种。《老子校诂》和《庄子哲学》二书是蒋锡在二、三十年代历经十多年锤炼的精心之作,抗战前夕相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后人研究老、庄之学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 标签: 庄子研究 无锡 《庄子哲学》 1921年 商务印书馆 高等师范
  • 简介: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易学思想是以“通”为基本的线索、视野而展开的。通过通之理,唐君毅展示出他对《周易》经传及其哲学的若干新解读。首先,唐君毅通过通之理,揭示出《周易》从卜筮之书转化为德义之书的内在脉络与动态过程;其次。他阐发出古人通过观象而体知到天地万象是相互感通的,并由此体知到人们应从物象通之理中引申出修德工夫;第三,他通过人的修德过程以及神明之知,阐发了天道与人性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当中也包含了通之理;第四,本文简要概述唐君毅所论通之理的特质与取向,以显豁出唐君毅易学思想的基础视野;最后,本文总结唐先生易学思想中通论题的当代性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感通 唐君毅 现代新儒学 易学
  • 简介:象数观念是经传乃至易学中的基础和核心观念.历来对象数观念的理解和解释,往往局限于象数观念本身,而对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其中的另一个重要观念--"",则关注不够.本文从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在考察经传的产生背景以及""、"象"、"数"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经传中的象数观念其实是原始时代的感性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其宇宙观的积淀.具体说来,"数"也是"象",它们本来都是"互渗"或"交感"的中介;换句话说,经传象数观念的最终依据其实是;象数因而蕴涵着向天道观和伦理观发挥的可能性.

  • 标签: 周易 哲学人类学
  • 简介:孝道在儒家伦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释儒家对"孝"这一品质的道德期许是厘清儒家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孔子看来,只有出自道德情感和正确感受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安乐哲和罗思文先生采用儒家角色伦理诠释《论语》中的"孝",将"孝"视为家族的、社会的角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运用角色伦理说明儒家孝道,不仅会束缚人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而且会面临绑架道德的风险。从德性伦理学的视阈阐述"孝"的道德力和规范力,能更加准确诠释儒家孝道的合理内核,显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孔子 德性 道德情感 角色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