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要解决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要从“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开始,儒学所说的天,指宇宙自然界,它是一切生命的创造之源,因而具有神圣性,但不神,天有形而上的超越层面,但不超自然的绝对实体,人天之所生,又是德性的存在,人以完成其德性实现与天德合一的境界,可说是一种自我超越,但决不是离开现世人生而进入另一个世界,在儒学中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儒学有敬天思想,包涵着深刻的宗教精神,但不是神学宗教,儒学一种人文主义宗教。

  • 标签: 儒学 宗教 究天人之际 人文主义宗教
  • 简介:孔子与《易》有密切关系的,抛开《史记》和帛书的记载不言,仅就《论语》中两条最直接的材料来看确实如此。“加我数年……”当为孔子五十之前所说。五十之前,孔子也曾学《易》,而孔子认为知天命之年尤需学《易》。“不占而已”表明孔子解《易》以德,判定吉凶不需要占筮,而是取决于人的德性。孔子以“生生之德性”解《易》,以“道德必然性”解“天命”,通过揭去《周易》的神秘外衣,发掘并发展其天人之学,将隐微难言的性与天道托诸于显著的人道德性,发展出天人合一的德性学说。

  • 标签: 孔子 《周易》 五十以学《易》 天人之学
  • 简介:近又重读胡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所著的那篇著名的《说儒》,对其中的两个问题更感兴趣,即《说儒》中的第二个问题:论儒殷民族的教士;第六个问题:论老子正宗的儒,并且个殷商派的老儒。胡适当时发表这些观点时,由于与其有关的考古文物资料尚

  • 标签: 老子 儒家思想 道家文化 宋国
  • 简介:《管子》中的“宙合”本体概念陈红兵《管子·宙合》篇言:"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通又)橐天地。"橐,指无底的长布袋。""天地,万物之橐"有两层含义:一万物生于天地;二天地开放的,生化万物的功能无限。《宙合》在另一段中言:"天(通育)养,无计...

  • 标签: 《管子》四篇 本体概念 天地万物 郭沫若 圣人之道 《易传》
  • 简介:西方学术机构中的和平研究对西方大学来说,和平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新的,大致开始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内,学术机构对和平问题很少研究.当时,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状况比较稳定,由两个传统政党的精英人物控制;两国政府以及几乎所有的对立党派都坚定地推行一种大力发展军力、以核武器为后盾、针对苏联的战略.

  • 标签: 和平学理论 学科建设 联合国 国际关系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较多注意到了来知德的易学贡献,却少有人关注和阐发来知德的儒学思想,遑论来氏学术的整体逻辑。事实上,来知德首先是一个儒学理论上颇有自得之处的大儒,其次才是卓有建树的易学大家,而贯穿其儒学和易学的理论基础则是太极之学。来氏太极之学以理、气、数三概念为基础展开哲学建构,简言之,理为本体,理不离气,有气则有数,理气数结构宇宙万物的存在方式。太极之学进入来氏儒学论域,既以理、气、数解释宇宙、社会和人生,又以理气存在论为基础展开理欲之辨,进一步提出格物克己、躬行明德的修养方法,并指出天理流行境界为修养归宿。太极之学进入以来氏易图学、来氏易象学和来氏义理易学为基本构成的来氏易学论域,太极之理成为来氏义理易学的目标和归宿,太极之气成为来氏易图学、来氏易象学的基础,太极之数(象数)成为来氏易象学的建构基础和基本内容。而从思想渊源看,来氏太极之学整合并发展了邵雍太极观和朱熹太极观,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来知德 太极 儒学 易学 邵雍 朱熹
  • 简介:本文通过与多数民主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讨论协合民主的概念和特征:多数民主产生于同质型的社会结构,协合民主则源自于应对分裂型社会结构的挑战;多数民主一种排斥型的政治制度,协合民主则是一种分享型的政治制度。

  • 标签: 多数民主 协合民主 社会结构 亚政治文化
  • 简介:论文学价值一个流动的范畴余逊涛文学价值问题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价值文本的属性,作为事物的客观属性一成不变的”这一静态层面上。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一作品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氛围里,对不同的接...

  • 标签: 文学价值 一个流 论文学 接受者 潜价值 二重性
  • 简介:对儒家学说进行功夫诠释可从四个方面理解。首先,它意味着把儒家学说当作修齐治平的功法指导,而不是描述世界的理论系统。其次,它意味着这些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艺术人生的能力,而不是对人生作出道德规范。再次,它意味着儒家经典中的许多言语需要从语用的角度去解读,而不是只看字面的意思。最后,它意味着儒家经典的某些内容必须要通过修身实践才能充分理解。

  • 标签: 儒家学说 诠释 艺术人生 儒家经典 道德规范 意味
  • 简介:大易深处科学──易卦与区组设计研究王俊龙易卦与组合设计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自然相互的:已有的组合设计理论及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易卦的认识,同时,易卦所具有的无穷启悟功能也引导着我们从某种特殊的角度对组合设计作进一步地研究。怎样在易卦的启发下进行...

  • 标签: 区组设计 二进制数码 格雷码 乘法规则 易卦 组合设计
  • 简介:《易经》作者主观意向《易经》吉凶重要成因之一钮福铭《易经》吉凶成因错综复杂,多种因素所致。其中作者的主观意向决定吉凶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卦爻的吉凶受其制约。一般说,符合作者主观意向的,许之以吉,背离者则归之于凶。下面略举数例,择要述之,以见一斑。...

  • 标签: 《易经》 主观意向 周易本义 象征 《蛊》卦 客观基础
  • 简介:<正>中国逻辑史发轫于何时?开创者谁?我国逻辑学界对此似有定论。目前已经出版的几本有影响的中国逻辑史专著都认为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春秋末年郑国的邓析。笔者认为,邓析开创中国逻辑史的观点与史实不符,因为邓析的逻辑思想远没有孔子丰富,邓析对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的影响也远不及孔子,且邓析比孔子小6岁,由是观之,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应属孔子。本文拟从逻辑思想的产生、"正名"理论的提出和《论语》中的逻辑思想三个方面来论证孔子在中国逻辑发展史上开创者的地位,并对"邓析开创中国逻辑史"的几条主要论据作一些分析。

  • 标签: 中国逻辑史 开创者 逻辑思想 孔子 邓析 中国古代逻辑
  • 简介:文章针对学术界普遍把《白虎通义》视为“经学”和“法典”的主流观点,对经、礼关系和“法典”一词的古今含义进行辨析,认为把《白虎通义》视为“经学”和“法典”都是不够准确的。文章随后分析了汉礼的制作过程和汉章帝制礼的主观意图,认为《通义》章帝为制作汉礼而预先对诸礼义理和礼制框架进行甄别与审定的产物,它直接派生了章帝命曹褒撰定的《汉礼》,因此把它定为“礼典”比较恰当的。

  • 标签: 白虎通义 经学 法典 礼典
  • 简介: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一个崭新的世纪,大规模的战争杀戮将被和平与发展所替代,意识形态的残酷斗争与搏击将为人类文化的交融与竞争所削弱,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主要凸显各自文化的生命力.

  • 标签: 历史文化研究 大众化 传统文化 文化交融 民族复兴
  • 简介:独尊儒术与儒学独尊有区别的。前者一个事实的认定,即对一种主张的认可并付诸实践;而后者指一种局面,"独尊儒术"主张所要达到的目标。西汉武帝时代,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思想路线,但儒学并没有取得独尊的地位。

  • 标签: 独尊儒术 儒学独尊
  • 简介:通行本和《集解》本蒙卦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中的“告”,帛书本和汉石经皆作“吉”。自帛书《周易》出土以来,有许多学者开始脱离传统的看法,而越来越倾向于以帛书本和汉石经的“吉”字作为正解。然而,从蒙卦卦辞的文意来看,还是以作“告”字;从赞同以帛书作“吉”为长的各种观点来看,他们其实也并没有提出可以站得住脚的论据。虽然帛书《缪和》的确已将蒙卦卦辞的“告”解作“吉”字,但这种解法实际上对蒙卦卦辞的篡改、曲解或误读;就笔者有限所见,在各种主要传世文献中,至少从西汉时代起,就基本上将蒙卦卦辞解作“告”,而非解作“吉”的。说明作“吉”解读的帛书本和汉石经本并非主流版本。

  • 标签: 通行本 《集解》本 帛书本 汉石经 周易 蒙卦
  • 简介:“自律”概念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自从它被延用到道德领域以来。已经成为西方伦理学(尤其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儒家伦理学以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人格的塑造著称,那么它所讲的道德人格是否具有“自律”这一向度呢?文章结合近年来国际汉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并联系先秦儒家的经典原型及儒家伦理学诞生其中的历史背景而给予这一问题以否定的回答,作者认为,儒家伦理学所讲的道德人格虽然强调主体的独立选择,但该“独立选择”不是西方伦理学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自律,在探讨其所以然的过程中,作者想带出中西方伦理学的根本差别之所在。

  • 标签: 儒家 道德人格 西方 伦理学 自律
  • 简介:加西华·格林(JoshuaGreene)认为,人们通常作出的符合道义论的道德判断大多是情绪驱动的产物,而符合后果论的道德判断则多是理性推理的结果。格林关于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验表明,当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时,人脑的情绪系统和认知推理系统都有可能参与。前者易于被“贴近的与切身的”情境所激活,其反应更为直接和快速,而后者则涉及一系列高级的认知推理和控制过程,有助于作出符合后果论(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格林认为,这种情况对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道义论哲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 标签: 认知科学 科学实验 哲学构成 道义论 道德判断 推理系统
  • 简介:过去被认为伪书的《列子》。经近人研究并非伪出,作者赞同这一观点。证之以刘向《列子序录》,《列子》实为道家黄老学的早期著作。《列子》一书有九处言及“黄帝书”“黄帝曰”或黄帝事,大体皆托黄论道或托黄解老,其道家性质可以确定。逮至稷下学宫,其黄老学派传承《列子》,可证《列子》为稷下黄老之先导,而战国中期的田齐变法,为黄老学的传播掀起了高潮

  • 标签: 伪书 列子 黄老学 稷下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