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韩愈强调孔墨相,建立新儒学,认为孔墨相同,直接利用,包括:爱内涵、思想来源、圣人崇拜、贵王贱霸、尚贤、尚同、天神等七大方面;主张孔墨互补,甄别利用;同时注意孔墨不同,谨慎利用。韩愈一生是对孔墨精神践行,是孔墨互用典范。历史上对韩愈孔墨互用进行了评说,认为孔墨互用很有必要,肯定了韩愈积极贡献,其中有蔡元培、冯友兰、陈寅恪、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等。

  • 标签: 韩愈 孔子 墨子 相用
  • 简介:当前,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对我国人口数量问题建构与误导。这不仅表现在对我国净增人口“高估”上,也表现在对生育水平反弹“夸大”上,还表现在对少部分人群“合理超生”“小题大做”上。笔者指出,我们迫切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对我国人口问题特别是数量问题进行重新认识,重新界定,需要对旧有认识范式基础上现行生育政策进行深刻反思。

  • 标签: 人口数量问题 建构与误导 生育政策
  • 简介:明万历十年赵贤本《管韩合刻》本《管子》,是在南宋浙刻本和明刻刘绩本《管子补注》基础上形成新版本。此本补充浙本、刘本没有的文句,修订讹误之字,将刘绩本注释精华部分刊印于上栏,并将赵贤本人补充注释亦刊印于上栏,印刷精美。此本用字比较正规,影响很大,明清众多版本以此为母本,清代研究《管子》学者亦多以此本为底本。

  • 标签: 南宋浙江刻本 刘绩《管子补注》本 赵用贤《管韩合刻》本 《管子》
  • 简介:经世思潮在晚清兴起积极意义自不待言,但不能爱屋及乌,忽视其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张之洞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文化观发展变化后认为,经世思想具有双重性,既蕴含着走向近代化可能,有利于西学在中国传播;又承纳着卫护封建道统本然,严守“中学为体”,成为中国近代化障碍。

  • 标签: 经世致用 中体西用 近代化儒学
  • 简介:<正>汤彤先生(字锡予)生于1893年,今年恰好是他百年诞辰。为纪念他,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 标签: 汤用彤 两晋南北朝 季羡林 支那内学院 佛教史 中国佛教
  • 简介:《周易参同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韵来判断《周易参同契》作者籍贯,是十分可靠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参同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工作,并从中分析出这部书用韵特点。再根据已有的秦汉方音研究成果参校比勘,说明《周易参同契》一书具有十分明显齐鲁方音特点,进一步证明它应该是齐鲁作者所著。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音韵 齐人 徐真人 淳于叔通 魏伯阳
  • 简介:<正>史家言“汉以孝治天下”。“孝”作为一个社会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影响甚大。探讨汉代“孝”观念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汉代“大一统”社会本质。一“孝”与早期血缘家庭有密切关系。《尚书·酒诰》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对殷遗民说一段话:“肇牵车牛,远服贾,孝养厥父母。”血亲关系是“孝”观念萌发温床。初期

  • 标签: 孝经 后汉书 以孝治天下 小农经济 血亲关系 西周初年
  • 简介:易学哲思──人类理性导引(台)高怀民前言说到易学,我想最基本认识应该有,那就是:它是哲学思想。近世以来,哲学界人士由于受广东西文化交融影响,愈重视哲学问题剖析与精索,大家把易学卦象摆在桌面上去审查他们排列组合方式,去思辩它阴阳生化思想...

  • 标签: 易学思想 哲学思想 人类理性 六十四卦 天地万物 周文王
  • 简介:“自律”概念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自从它被延用到道德领域以来。已经成为西方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核心概念之一,儒家伦理学以重视人社会属性和道德人格塑造著称,那么它所讲道德人格是否具有“自律”这一向度呢?文章结合近年来国际汉学界对这一问题探讨,并联系先秦儒家经典原型及儒家伦理学诞生其中历史背景而给予这一问题以否定回答,作者认为,儒家伦理学所讲道德人格虽然强调主体独立选择,但该“独立选择”不是西方伦理学所说严格意义上自律,在探讨其所以然过程中,作者想带出中西方伦理学根本差别之所在。

  • 标签: 儒家 道德人格 西方 伦理学 自律
  • 简介:作为20世纪深切关注现实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理性毁灭》中对二战挑起者德意志进行了历史反思和现实分析,由此激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对理性毁灭深层思考,并对风云变幻下知识分子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发出呼吁。首先,通过考察具有代表性德意志历史图景,把人类理性变幻还原到历史原貌中展现,可以以真实历史感揭示出德意志复兴历史中民族精神分裂。其次,我们不仅要从卢卡奇那里寻找理性毁灭社会根源,还要把理论视野拓展到后继者研究文本中,包括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人物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侧重于从大众性格结构、心理趋向、人自由等方面揭示理性毁灭深层根源。最后,我们要关注知识分子对理性诉求。

  • 标签: 人类理性 卢卡奇 毁灭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迷失
  • 简介:<正>理想制度形式与理想道德规范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然而,由于文化历史渊源及两位思想家个性不同,使这种“政、伦合一”在东西两大领域内又各具特色;并且这差异在后来历史中继续发生深刻影响。在孔子那里“仁”与“礼”这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形成了宗法制度前提下德治主义;而在柏拉图那里,在“善”绝对信念下,通过以“正义”为主诸种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则构成知识论基础上伦理政治。

  • 标签: 柏拉图 伦理政治 孔子思想 德治主义 正义 道德规范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出场是资本创新逻辑必然结果。在周期性危机中探索创新之路资本不断变换自己主导形态,从工业资本到金融资本,再到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不断重塑历史场景,造就新资本拜物教,同时也不断创造新生产繁荣,实现推动历史“伟大文明作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就是资本创新的当代出场形态。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本化、创利化结果。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和以往一切资本功能一样,既有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一面,同时也有“另类牵引”消极作用。

  • 标签: 资本逻辑 文化逻辑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新全球化时代 历史场景
  • 简介:孟子仁义观源自孔子,受曾子和子思学派启发,因而对孔子之道做出了相应发展和推进.孟子之仁义观把仁、义组合为仁义,实现仁礼、仁智到仁义转变.仁、义到仁义组合弥补仁义分割而各自膨胀流弊;仁礼到仁义和仁智到仁义转变,为解决礼制丧乱殆尽而权谋术智大兴时代问题指明了方向.另外,孟子把孔子畏天知命天命观发展为以仁义立命天命观,主张人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够主宰领域即属于人性东西(比如仁义),而不是去追求那些不属于人性东西(比如富贵名利),从而化解人们在现实中不得志时烦恼.

  • 标签: 孟子 仁义观 孔子之道 发展
  • 简介:关于《系辞》思想及其对文学影响翟江月《周易》之“经”与“传”产生于不同时代。《易经》为周初产物,卜辞中记载了商后期故事以及大量西周初年故事,没有西周后期故事,就是明证;《易传》7种10篇则是战国时产物,其大部分产生于战国中期或更晚。《...

  • 标签: 《系辞》 《老子》 《易经》 文学批评 《周易》 儒家思想
  • 简介:任何经典文本解读实质上皆基于个体诠释再创造,一部蔚然大观易学史亦即一部易学诠释史。本文从易学史演变入手,以诠释学角度去剖析易学在不同时代解读中所呈现出特点,并用转意、演绎、得意、生意及复意做一粗线条概括和梳理,以期对易学发展史有一个较为清晰认识。

  • 标签: 易经 诠释学 易学史 转意 演绎 得意
  • 简介:卡尔·拉纳在《圣言倾听者——论一种宗教哲学基础》中把自己宗教哲学规定为“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本体论”。事实上,这是对于作为真正形而上学根基基督教神学认识论经典阐释。在毕竟在之在和此在之在生存论关联中,拉纳把此在规定为上帝圣言必然倾听者。在本质乃是在照亮状态——作为普遍必然上帝观念,此在对于上帝之在在先把握是抽象先验条件,是纯粹理性根据,同时是此在精神对于上帝之临在先验经验。上帝在绝对自由中向此在发出可能来临启示话语——此在在自由爱中伫立在可能发出启示上帝面前,在自己历史中仰望并期待着那位在人形而上学中以完全未知者形像出现上帝可能发出启示。上帝启示一旦来临,便在人历史中并作为历史最高现实以言辞形式发生——此在必然在自己历史中倾听着可能以人言辞形式来临历史性上帝启示。作为上帝圣言倾听者,此在在自由爱中实现着自己先验本质。

  • 标签: 毕竟在 此在 在先把握 自由 人的历史性言辞形式 圣言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