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伦理与儒学日常生活伦理是合二为一的。儒学的日常生活伦理不是通过概念的抽象演绎或建构形而上的体系得以证实,其价值体现于"日用即道"中,即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伴随着形上的终极关切,在日用生活伦理中蕴含着"知性、事天、立命"与"知天命"的终极追求。儒学日常生活伦理之形上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日常伦理生活的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在儒家的内在超越和伦理认同的理论与实践中,人的生命与道德终极根源、个人日常生活与伦理责任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中遵循着"中"与"和"的人生价值,并通过"诚"与"信"对超越人类自身的形上本体进行确认与体认,从而为日常生活伦理提供形而上的途径与担保。
简介: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生态的关切日益加深。本文立足中西方舆论对“中国模式”所作的正反两方面的表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若干主干价值和事实,对论题进行讨论。本文认为,漠视浸润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历史的、有意识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中国模式”的竞争性置评终无可能揭示事实的真相。通过对西方“主流”学术思想的批判,本文指出中国发展生态其实就是邓小平称谓的“自己的模式”,如果进一步挖掘对其“是者”的认知,中国发展生态未必就不能成为一种确保全面性、常规性的经济健康、社会和谐、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的趋于至善(或人类公认为善)的人类发展取向。
简介:Made,生存即实践,是除了从圣经首章《创世纪》到《约翰福音》的“语词中心论”之外的另一个主题,即身体化的行动.从male(造物)在《创世纪》中的位置来说,某种程度实际上预示着“语言-时间”向“实践-空间”的变奏.这同时也是对从古希腊转化而来的语词中心主义的内在挑战,但这一点却与圣经《约翰福音》中译本的“太初有道(Wod)”内在契合.这种“身体-实践”的行动主义在西方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时代进程中得到强化,并进而表现为歌德以“太初有为”重译“太初有言”的行动主义的自觉.在19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以来,“身体/实践”与“语词/言说”的紧张得到了调和,叙述中的双重合奏.呈现出的是人之存在就是在行动的空间展开与言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