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经典力学革命中起核心作用是运动概念变化。亚里士多德力学把运动理解成位移,这种运动概念与因果解释图式一起,限定了力学解释基本特征。为了解决抛体问题而引入冲力理论是一个过渡,伽利略在用冲力理论解释自由落体运动时改变了思考问题方向,转向新运动概念——运动就是瞬时运动。这个概念结合力学解释因果图式预告了惯性定律。

  • 标签: 概念图式 力学革命 位移 瞬时运动 惯性定律
  • 简介:敬畏是对万物尊严直观,是对超然性辨识。犹太一基督教认为,智慧由敬畏推动,敬畏是信仰前提,是信仰根源。人们应当接受敬畏指导。丧失敬畏,就会缺少洞察力。科学主义是失去敬畏结果。学术界最近对科学主义讨论,说明人文精神开始崛起。科学主义大概是一种国产货。我们今天应当在世界大家庭语境中说话或言说。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二者同中有异。但是,我们所说敬畏自然,一点也不意味着自然主义。我们反对科学技术僭越。自然主义恰恰忽视不同于单纯物质生命。国内学者已经普遍注意到人类道德关怀应当扩大到人类之外存在上。

  • 标签: 科学 敬畏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生命 智慧
  • 简介:在吉登看来,马克思尽管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命题,但却没有对自己命题做出明确解释。为此,他举数十年之功,从创造历史起点、方式和结果等角度对马克思命题进行全面的阐释。按照他观点,只有在启蒙运动之后,由于“历史性”发展,人类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创造自己历史。“结构二重性”是人类创造历史基本方式,这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结构一方面赋予人类创造历史条件,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创造行为构成制约。通过这种历史创造方式,社会并没有如马克思等人所设想那样变成丰裕而自由社会,反而成为“风险社会”、“失控世界”等。通过对马克思命题阐释,吉登建立起了完备理论体系,但也对马克思命题本意造成了扭曲。

  • 标签: 吉登斯 马克思 创造历史 结构化理论
  • 简介:柏拉图作品《拉克》描述主要是发生在苏格拉底、拉克和尼基阿之间一场对话,话题主要围绕“什么是勇敢”展开。在苏格拉底引导和反诘中,拉克和尼基阿观点都遭遇到了困难或自相矛盾。对话结束时,他们对勇敢定义没有结果。苏格拉底与他们双方对话揭示出他们各自观点缺陷,暗示了知识必须与构成行动力非认知因素相结合才能达成勇敢美德,而这意味着某种灵魂秩序。作为灵魂秩序勇敢并不完全是可教。对那些以伪知识兜售勇敢的人,《拉克》暴露了他们荒唐之处,同时也喻示了自己关于勇敢教育。

  • 标签: 柏拉图 《拉克斯》 勇敢 知识
  • 简介:假定一个人严肃地对待哲学,那么任何试图比较卡尔·雅斯贝尔与马丁·海德格尔作法都难免显得十分可疑。也许,甚至将比较方法列入哲学工具之标准目录也显得可疑,但是,那些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们却常为这种方法所提供巨大解释收益而辩护。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某个思想家计划诸因素和契机基本上是陌生而不可接近,但是,至少其中能被掌握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使用比较方法富有成效地让渡给我们

  • 标签: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傲慢 思维 批判 比较方法
  • 简介:在《神谱》和《劳作与时日》中,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最早讲述了普罗米修挑战神王宙斯为人类盗火神话。他还讲到,作为还击,宙斯送给厄庇米修一件礼物:潘多拉。一直以来,普罗米修启蒙斗士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通过细致阅读和分析文本,揭示普罗米修和厄庇米修这两个神话形象辩证关系,领会赫西俄德隐藏于神话诗歌背后对人类生存处境哲学沉思,同时考察普罗米修形象从古至今嬗变。

  • 标签: 赫西俄德 普罗米修斯 厄庇米修斯
  • 简介:由维多里奥·克劳特曼出版社和R.皮珀尔出版社出版《海德格尔一雅斯贝尔书信往来》属于一份重要文献,它洞察了这个世纪两位思想家哲学关系史,并且通过这一历史透视了这个时代某些问题。最初曾按照汉·萨尼尔(系雅斯贝尔一书信编者)意见在前面标上了《相遇与疏远》这一标题。后来,为自己辩解,这样一来读者目光会凝神专注于个人关系,尽管这种关系意义更多地关乎对哲学工作观察。

  • 标签: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书信 出版社 个人关系 克劳斯
  • 简介:查拉图特拉在给予蔑视身体的人以唯一忠告——这忠告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前后一致地推导出来,即让他们变成“哑巴”——之后,引用了一个孩子言论,虽然他完全了解,这其实是大多数成年人会使用说话方式:“‘是身体和灵魂’——孩子如此说道。为什么人们不像孩子这样说呢?”(39)

  • 标签: 身体 图斯 演说 理性 说话方式 上下文
  • 简介:道家倡自然,道教重益生。在生死立场与生命态度上,道家和道教之间发生重大转向与变化。它既与"道"在先秦诸子文化当中地位下降有关,也与道教产生思想资源之驳杂性密切相关;既是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现实要求,也是人们应对和解决人与宇宙及社会关系理论需要与精神诉求。

  • 标签: 自然 益生 生命态度
  • 简介:该文所论述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纳粹执政前雅斯贝尔和海德格尔这两位德国哲学大师之间交往活动。对从他们初识,到组成要革新学院哲学“战斗集体”,他们各自对对方著作评价,直至在交往中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等,进行了钩沉,并作了系统梳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交往对各自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所产生影响。

  • 标签: 存在哲学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世界观的心理学》 “战斗集体” 学院哲学
  • 简介:“异质性哲学”是近年来阐发一套哲学理论,其中包含一种自足分析方法——异质性分析法。该方法最突出操作特点是“循名责实”,即根据符号所对应直观情况去考察意识内容与品质。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实践,意味着分析着眼点不是实践主体与客体,而是实践主体用来意指其自身及其客体符号,即用作实践主词符号和用作实践谓词符号。在逻辑关系上,实践主词优先于实践谓词,而充当实践主词最基本符号就是“”。因此,从“”说起,看看“”在实际使用中究竟意指什么,以及它与其所意指对象究竟是何关系,就成了实践分析一个合理开端。本文是对这一开端演示,从作为实践主词”出发,经过作为实践主体,达到“”与我统一,即作为自由本体个人。

  • 标签: “我” 实践主词 实践主体 自由本体
  • 简介:在"生命"反抗"形式"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内在"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精神途径,就是将"灵魂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形而上学宗教性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关键。

  • 标签: 内在形式 外在超验对象 宗教性 灵魂的宗教性存在 形而上学价值
  • 简介:海德格尔著作中神深奥晦涩。透过对他思想整体方向把握,我们发现,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神是救渡人出离"存在离弃状态"之困境神,但他不是基督教上帝,上帝反倒是走向无神虚无主义起源。海德格尔敏锐地看到,近代以来人作为主体并未因脱离上帝而变得自由,反而精神贫困,无能于思考,无能于真理,人无根地生存。与此相对,海德格尔神召唤人出离困境从而踏上返乡之途。这种神有自己"面目"和出场方式,但他不是不缺乏任何存在最高存在者,甚至也不是存在自身。神不是神化的人,但人却从神获取尺度,成为"半神",在"家乡"中人共神同在。这种神是人确立自己本质必经之途和最短而最陡峭路径。这种非神学神打开了思考神性和人性另一条路。

  • 标签: 人的本质 存在历史 居有
  • 简介:反讽往往因与修辞相涉而被理解为某种语言表达方式,其形而上学意蕴常被忽略。但事实上,反讽理论在其得以产生原初形态中就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进而延至现当代,反讽始终秉持着语言学意义上修辞传统,但在其理论逻辑衍化中却始终自享着与形上之思难以厘界关联。在长时间遗忘苏格拉底反讽理论哲学旨趣之后,德国早期浪漫派又再次赋予了反讽以哲学、美学、艺术与诗等规定相互交融多重意义,而克尔凯郭尔以存在主义视域超越了这一错综复杂含混界定,他将反讽理解为人生存境遇中“立场”,这就将反讽提升至了纯粹哲学层面。美国学者维塞尔虽无意承接克尔凯郭尔所规定反讽实践性,却在对马克思阶级理论别出心裁阐释中将无产阶级视为反讽在现实世界中肉身化,这成就了反讽由修辞到理论、再到实践内在意蕴提升过程。

  • 标签: 反讽 主观性 实践 无产阶级 浪漫主义
  • 简介:“人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研究仍需进行前提性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个性?人个性对于人究竟意味着何种意义与价值?人个性究竟是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是研究人个性需要首先回答问题。真正理解和把握“人个性”问题需要超越“抽象人性论”思想局限。只有以马克思“具体人性论”思想为指导,才能形成关于“人个性”合理观念。

  • 标签: 个性 抽象人性论 具体人性论
  • 简介:德里达解构主义在政治哲学领域发起一场革命是:它通过解构,构建了一种与传统互惠和平等道德原理完全不同、非互惠友爱和关心道德原理,并把这一道德原理视为正义基础。德里达认为,基于传统互惠和平等道德原理之上传统道德观并没有真正把人当作相异个体性存在来看待,这也造成了基于互惠平等观念之上现代法律困境。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德里达道德观,并指出了他这一带有解构意图道德观所具有的积极建构性意义。

  • 标签: 友爱和关心的德道原理 现代法律的困境 互惠的道德原理批判
  • 简介:该文立论根本在于,检讨以欧美为代表西学之意识形态智能本质,其引导方向,在科学技术上谋求对自然主宰,在政治哲学上谋求对人主宰,因而,它们普世“唯一”是虚假,退而求其次“最好”显示着“最强”权力意志。而以“道法自然,大而化之”中国智慧则应开启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但首先必须在强力基础上提供“独立而互补”参照与限制。结论是“西学东渐”历史应该结束了。

  • 标签: “西学东渐” “智能” “智慧”
  • 简介:最近,读到胡潇同志新著《思想哲学》,这是他在文化现象研究中作了漫长学术游历之后,于新视界推出又一部力作。洋洋四十万言专著,凝集着作者学术理想、追求和责任,但更多是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呐喊、批判、探索和建树。他

  • 标签: 胡潇 《思想哲学》 自我意识 社会关系 创造性劳动
  • 简介:南宋时期,胡安国、胡宏、张栻等理学家在湖南创办书院,传道授学,形成湖湘学派.自'朱张会讲'后,朱学、永嘉等学派大师相继到湖南各地书院探访和讲学,展开深入学术交流和争鸣,使湖南书院成为理学传播凭藉之所,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南宋 湖南书院 理学 传播
  • 简介:<正>在近代哲学史上,休谟看到了人类理性消极一面和局限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辩护归纳法或一般扩展性推理疑难。他认为,在人经验里,没有发现任何东西足以辨明必然联系或因果概念是正当合理。因而,人们不能由原因必然地推知结果,不能为因果关系辩护。扩展性推理或称扩大知识推理是以其结论内容大于诸前提合取内容为特征,

  • 标签: 中介逻辑 归纳问题 归纳推理 逻辑系统 推理规则 合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