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透过佩珀的论述可见,他十分正确地认识到,以深生态学为主要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旨在维护自然的"生态正义"是不成立的。"环境正义"本质上就是"社会正义"。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即社会正义与生态健康,且社会正义是生态健康的前提和保证。而因为深生态学无以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也就无以实现生态健康,所以,必须从"深生态学"转向"社会正义"。这种转变有两种意义:一是在"目的"上从"生态正义"转向"社会正义";二是在"手段"上从"深生态学"转向"生态社会主义"。
简介: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具有浓厚的乌托邦思想。他不仅继承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经济批判维度,而且创新了科技观的生态批判维度,提出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并从政治生态学视角将科学技术分为'集权式'技术和'分散型'技术,指出科技异化、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虽然高兹的这些生态科技观具有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技术乌托邦'情结,但无疑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有着重要启迪。
简介:艺术机构在对艺术品的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分析美学家阿瑟·c.丹托认为,博物馆利用它的筛选机制在实际上承担了艺术定义的功能,在已经成熟的博物馆体制背后,隐藏着一整套定义艺术的法则,传统博物馆一方面表征了传统艺术存在的样式,另一方面体现了传统的艺术认定方式。然而先锋艺术的全新实践,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用品纳入艺术范畴以后,使得博物馆无法死守固有法则而无视鲜活的艺术样式的出现,在这样的前提下,丹托提出了超博物馆的概念,从而延伸和拓展了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博物馆能够持续回应不断翻新的艺术实践。
简介:徐碧辉的《实践中的美学》系统总结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中国古代美学为参照,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经验、学术个性和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以学术史总结为基础,此著又提出一套由审美基础论、审美感性论、审美把握论和审美文化论四部分组成的、个性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本著史论结合,既有个性化理论创见,又能体现平实、包容的健康学风。
简介:建党以来,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举得了丰硕的成就。总结90年来的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我党意识形态始终坚持"高势位"建设,既重视意识形态内容上的高势能和高位阶,也重视意识形态在党的生死存亡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以及普世价值泛起、社会阶层分化的全新挑战,为此必须秉承长期以来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主动应对挑战,确保我党意识形态始终处于"高势位"。
为什么要从“深生态学”转向“社会正义”——戴维·佩珀的环境正义观论析
“后工业的乌托邦”: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科技观研究
博物馆和超博物馆——艺术机构定义艺术的两种方式
平实臻高境 广纳铸新基——读《实践中的美学》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当代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