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于形容“现实的个人”的“现实性”,与感性、经验、个体、具体、受时间限定等意义内在相关,或含有“有生命的”“历史的”“单独的”及“肉体的”之意义。主要指一种受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性质。受施蒂纳的影响和刺激,马克思恩格斯曾突出强调个体性的现实性意义,但同时他们也强烈意识到个体性所具有的现实性的有限性,强调阶级甚至仍然坚持“类”的现实性意义,在个体性与普遍性,经验性与本质性之间维持一种张力,而绝没有导向仅仅在20世纪初和改革开放初被中国学者大力弘扬的个体性之中寻求现实性。另外,虽不是强调的重点,但自然性仍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现实性观念的重要内涵,而实践活动的创造性才是整合、提升实存性与本质性之统一的最重要的“现实性”含义之所在。
简介:好莱坞电影《疯狂动物城》展示了对乌托邦思考的不同维度,它将乌托邦作为一种实存形态加以叙述,而非如传统乌托邦叙事中那样将乌托邦设置为未来形态。通过这一实存叙事展示了对动物乌托邦世界三个致命敌人的思考:动物野蛮化、族群分裂、阶层固化。它们是动物乌托邦世界的三个致命的敌人,只有通过朱迪身上展示的信心、勇气和公众领域良好的引导才能有效地克服它们。动物城作为非自然存在的'编织物',本身就面临着自然界和非自然界的双重夹击,它体现为城邦之外的'午夜嚎叫花'和城邦之内的权力侵蚀,二者叠合在一起会'溶解'城邦这一伟大的'编织物'。由于自身的限制,'动物城'这一乌托邦不可能是完美、永恒的,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乌托邦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的超越,它将在尝试一切中获得永生。
简介:本文关注了德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布鲁诺·陶特(BrunoTaut)在一战及其后一段时间里富于远见性的艺术行为。陶特发展了一系列新建筑类型,它们并非仅仅是一种对新建筑或新都市主义的想象,而是一种生产乌托邦式'新人类'的完整空间计划的概要。他平衡了现代都市和工业城市的高度组织性、空间性,日常经验中建造和功能在布置上的一体性,以及现代都市无秩序、未规划的扩张,还艺术性地预示了被异化和分隔的城市与乡村的再联合,并最终拉近了所有那些被分隔开的个体人、自然、宇宙。最后,作者思考了一种更宏大的外在语境条件,它支撑了这种表现主义的建筑乌托邦,并导致陶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突然完全放弃这一主张并转而支持更为冷峻、功能主义的建筑方案,直到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