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往大处说,它是中西两大思想文化传统经过激烈碰撞而相互融合的产物。因为从根源上讲,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哲学分属中西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在哲学基本理念如本文所要讨论的实践概念上更是如此,任何深入的研究都必须放到中、西、马三大思潮相互作用的大背景中进行。这样我们对毛泽东实践概念的研究就成了一种比较研究。这种比较共有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的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的关系的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生态议题的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的优劣,并以中国的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中的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的挑战。
简介:葛兰西与毛泽东的革命观有相同之处,但二者同中有异。一方面,二者均看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功能,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都属于总体的革命观。另一方面,二者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条件的判断、两种领导权的顺序抉择和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策略选择上。葛兰西和毛泽东的革命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组成部分,是对东西方不同社会结构下革命问题的回应,分别代表了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和政治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思考。这种思考对我们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依然非常重要。
简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均曾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表面上看,这一命题在两者哪里一字不差,在时间上哈贝马斯还要早十余年。但从本质上看,笔者认为二者绝不可同日而语,有着天壤之别。
简介:由于历史的主客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执政党”的历史地位与“革命党”的政治思维的角色错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现时的发展阶段和中国共产党现时的历史任务,并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目标,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建设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循序渐进地实现了政治思维从革命党的“对立”与“务虚”向执政党的“中和”与“务实”的重大转变。
简介: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跨越社会制度的全球性顽症。面对腐败这种“全球性威胁”,世界各国在加强司法和行政部门反腐职能的同时,借助媒体监督、民众举报、签订反腐公约等多种方式,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惩处高层腐败。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反腐斗争中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国际间反腐败协作不断加强,许多国家为打击腐败行为曾集中力量和时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
简介: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将马、恩、列、斯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特色和理论创新的知识分子理论。当然,他们的理论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脉相承、不断向前发展的。研究这种前后相承与发展的轨迹,对于党在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确立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简介:恩格斯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卓著,不仅表现在他们的理论和方法的深刻一致性上,而且突出地表现在各自的特殊性上。把他们的战争方法论进行比较,无论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还是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这门科学,都是很有意义的。
简介:毛泽东邓小平作为站在20世纪前列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两位伟大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住他们所能达到的高度对如何实行民主进行了探索,比较他们的民主思想的异同,可以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
简介:阶级分析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社会革命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识社会本质的一个基本方法。在我党早年历史上,陈独秀和毛泽东都运用过阶级分析方法来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革命理论。今天,我们将他们关于阶级
简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治国雄才。其中尤以诸葛亮与周恩来最为著名。前者是“两朝开济”的一代名相,后者是享誉世界的开国总理,他们不仅有着相似的地位,更有着相似的才智、功勋和无私奉献精神,因而他们无论是在生前还是身后都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敬。通...
简介:一、引言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千百年来的追求和梦想。为了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马列主义精典作家对此都进行过积极的探索。马克思在1857—1858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
简介:公共政策过程能真实反映一国政治体系结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甚至更根本的历史文化基础。本文通过选取“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两个切入口,以公共政策的结构分析为基础,管窥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具体细节上的异同。以此为基础,找寻理解各国政治体系结构的钥匙,并阐释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国立场和本土化学术理念。
简介:踏进新世纪之门,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并正向中等收入国家靠近,同时,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双重目标的矛盾也更趋尖锐,发达地区(东部)与欠发达地区(中西部)的经济差距更趋扩大。对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曾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1999年,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和十五大精神.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揭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备受关注。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都对党建问题做了探索,且论述中不乏相似之处,只是较深陷囹圄的葛兰西所作的“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而言,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更多地付诸实践,更富实践性、更为具体化。
简介: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是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两部重要文献,其中的一些精辟见解不仅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现今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决议》)相比较,《历史决议》不仅继承了前者的宝贵精神,同时由于受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任务等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
简介:治国方略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概念,是指治理国家的谋略、策划和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即一个国家的建设蓝图、方向道路和目标任务;二是怎么样建设好国家,即治理国家的途在、部署、方针政策和领导艺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精心的设计和不懈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治国方略,既一脉相承有其共同点,又与时俱进有其时代特色。
简介: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而使一个生产力落后的东方大国走向复兴之路的总结,是当代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结晶。其形成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比较优势是后发国家稳步有效地推进现代化;其理论架构和内在逻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治理制度和政党制度协调发展、相互支撑、整体推进的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这一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简介:马克思和杜威哲学都主张以实践或者行动来改造传统哲学,拒斥"形而上学"。但是对于实践与行动内涵及其价值功能的理解,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区别。这种区别表现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与主客不分的经验;创造人类历史的社会活动与个体适应环境的行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实验性的探究行动;作为目的的活动与作为工具的行动。由此导致两者在哲学总体上是实践唯物主义与自然主义经验论的分野。
简介:知识分子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自新民主义革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与国家建设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领导人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态度及观点,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影响深远。本文从比较的角度研究邓小平与毛泽东的有关知识分子理论。
毛泽东实践概念的比较研究
生态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比较研究
葛兰西与毛泽东革命观之比较
邓小平与哈贝马斯科技观比较
两种政治思维的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比较
毛泽东、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比较研究
毛泽东与恩格斯战争方法论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之比较
陈独秀与毛泽东阶级分析法之比较
周恩来与诸葛亮人格魅力之比较
毛泽东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
从政策过程解读政治体系——基于中西的比较
关于西部大开发条件的比较分析
葛兰西和毛泽东有关党建思想的比较研究
中共历史上两个历史决议之比较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治国方略比较
中国方案的形成基础、比较优势与理论逻辑
马克思“实践”概念与杜威“行动”概念之比较
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知识分子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