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环,霾现象尤为突出。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继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后,成都成为另一个霾高发地,且冬季霾与夏季相比,污染天数更多,污染程度更深。成都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煤烟、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混合型污染,同时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区域复合型污染。本文采用计量模型,对成都霾与产业结构以及EKC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从回归结果出发,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结合成都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现阶段发展特点等,提出关于成都霾治理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绿色发展 成都 雾霾 产业结构 EKC曲线
  • 简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并非是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渡拿巴月十八日》中的意识形态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传统的观念”的具体含义,回答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何以要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等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 标签: 马克思 意识形态 传统观念
  • 简介:<正>在伊格尔顿看来,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是马克思的审美理想。在《路易·波拿巴的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描绘为内容与形式、所指与能指之间相互断裂的历史过程,而这部著作开头数页可以被视为马克思对这种过程的符号学批评。资产阶级革命戏剧性地重复着夸张的形式与内容的贫乏之间矛盾运动的符号化能指模仿,"一种巴洛克式的狂乱,这种诗意的喷发反向调和着它们物质方面的贫乏。它们的结构中有一种虚构,有一种导致形式与内容相断裂的隐患"。

  • 标签: 路易·波拿巴 拿破仑第三 美学问题 伊格尔顿 物质方面 审美需要
  • 简介:在以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社会,人类普遍面临着审美经验贫乏的现实。本雅明认为这根源于艺术品韵的退隐。机械复制带来艺术作品韵的消逝,而技术却可以将其再现。本文以《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为蓝本,分析艺术品在膜拜与展示两种价值之间运动的原理,以求得艺术品韵再现的契机,进而重获审美经验的可能性。

  • 标签: 摹仿 光韵 技术 机械复制 艺术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