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硬塞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76例老年急性梗塞患者,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总胆固醇(C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po)A1、B、E。结果TC、TG、HDL、LDL、LP(a)、ApoA、ApoB各项在急性脑梗塞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BV、PV、PAgt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BV及PAgt分别与TC、TG、LDL呈显著正相关,与HDL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脂异常、高凝与高粘度血症构成了老年脑梗塞发病的重要环节,血脂的变化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的改变密切相关。关键词脑梗塞血脂血液流变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13.12-2014.12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性以11比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26例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46%(23/2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3.08%(19/26),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开展全方位的周密护理,能明显降低临床并发症的产生,减少死亡率,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
简介:摘要近年来,尽管临床上急性期脑出血病例的治疗已经获得较大进步,而在治疗理念方面却未见改变,因此其治疗效果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因此研究急性期脑出血神经损伤机制新进展显得极其关键,是找寻新型治疗方案,改善脑出血病例预后效果的重要保证。文章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血肿的病理产物发挥的功效、急性期脑出血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等方面详细介绍急性期脑出血神经损伤机制新进展,以期可以成为临床研究人士参考与学习的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87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亚低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格拉斯哥昏迷程度,并在治疗后一个月评定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良好人数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配合亚低温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起效迅速,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通过对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和普通男子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实验研究。旨在探讨散打运动员气体代谢与血液流变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结果发现散打运动可以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提高血液流变性对运动刺激的适应能力,减小内环境变化对血液流变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改善血液流变性与气体代谢之间的关系,提高气体代谢机能,使其在运动中表现出通气效率高,氧气利用效率高,摄氧能力大以及承受有氧运动负荷能力强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颅脑CT检查临床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的80例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期间均接受心电图检查。统计并分析这80例患者的脑出血部位以及心电图检查的异常情况。结果入选本次临床研究分析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壳核出血25例(31.25%)、脑叶出血20例(25.00%)、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16.25%)、丘脑出血12例(15.00%)、小脑出血10例(12.50%)。73例(91.25%)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出现异常,主要是ST-T段改变。对比心电图异常患者和心电图正常患者的存活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多以壳核出血和脑叶出血为主,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心电图异常情况与急性脑出血的位置、急性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