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掺入不同掺合料的机制砂掺合料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相对动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其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掺合料对机制砂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不断增多,各组机制砂掺合料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损失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相对于无掺合料的对照组而言,其他试验组的下降速率明显较慢,而复掺试验组的下降速率最慢。由此可见,混凝土掺和料在机制砂混凝土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促进作用,掺合料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质量损失率等物理力学性能。相较于单一掺合料混凝土,在一定比例下的复掺混凝土具有更加优良的工作性能,它同时具有多种掺合量的特性,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测桡动脉压力、流速、直径等指标,分析抬高上肢导致桡动脉有创血压改变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至12月期间入住清华长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胆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26例。分别在抬高上肢前和抬高上肢时,记录有创血压数值,并以多普勒超声测量桡动脉置管处的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上升,分别为(107±16) mmHg比(120±17) mmHg和(75±6) mmHg比(71±9)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12.6,均P<0.05),但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0) mmHg比(87±11) mmHg,t=1.1,P>0.05]。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和阻力指数均显著增加,而桡动脉横径与纵径则显著减小,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4、-14.6、-22.5、31.4、25.3,均P<0.01)。结论动压代偿和血管阻力代偿可能是抬高上肢时桡动脉压力改变的主要机制,抬高上肢可以作为血管阻力反应性试验在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自混凝土被发现以来,其凭借着出色的强度和性能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例如随着火灾的日益频发,混凝土建筑结构材料的耐火性问题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中,高温性能作为衡量混凝土建筑物结构承受火灾破坏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者们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此,本文综述了混凝土高温力学性能研究进展,分析了混凝土高温破坏机理以及高温力学性能影响因素,为我国混凝土结构材料防火研究、设计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