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以淀山湖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u、Zn、Pb和Cd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和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金属Cu、Zn、Pb和Cd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淀山湖沉积物对重金属饱和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Zn>Cu>Pb>Cd.淀山湖沉积物的组成对重金属吸附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沉积物中粘粒对Cu、Zn、Pb和Cd的吸附最强.沉积物中有机质对4种重金属也有较强的吸附,特别对Zn的吸附最强.碳酸盐对Zn的吸附较弱,而对Cu、Pb和Cd有较强的吸附.pH值对重金属吸附也有较大的影响,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则较小.
简介:收集了国内39个大中城市的3720个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评价分析、聚类分析和功能分异分析,初步确定了我国大中城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的成分及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城市街道灰尘中As、Cd、Cr、Cu、Hg、Ni、Pb、Zn的平均赋存量分别为17.82mg/kg、3.67mg/kg、152.85mg/kg、143.58mg/kg、0.66mg/kg、46.74mg/kg、220.88mg/kg、602.30mg/kg,且变化幅度较大,呈偏态分布。除As、Cr、Hg外,其余重金属均低于国外相应平均值。富集系数、Nemerrow指数、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污染最为严重的重金属是Cd、Hg、Pb。39个城市中,铜陵、广州、株洲、湘潭、惠州、韶关属于Cd-Hg-Pb-Zn-Cu极严重污染型,南京、上海、北京、芜湖、沈阳、香港、石家庄、杭州、合肥、乌鲁木齐等15个城市属于Cd极严重污染,成都、金华、镇江属于Pb-Zn-Cu强度污染型,其余15个城市的其他重金属为一般中度污染型。南方片区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污染整体比北方片区严重,中小城市的Cd、Hg、Cu、Zn等污染比特大城市严重,Pb、Cr则相反。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污染按功能区从高到低为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风景区。
简介:本文以废物资源化为目的,以寻找廉价而有效的吸附材料为出发点,分别对活性炭、粉煤灰、蛭石、蜂窝煤渣、废酵母等五种材料吸附Cr(VI)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1)每种吸附剂的剂量与铬去除率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铬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作为参照物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最好,对Cr(VI)的去除率可达99.78%,而啤酒酵母、改性蜂窝煤渣、粉煤灰、蛭石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活性炭最大吸附量的94.84%,52.37%,45.11%,37.67%;(3)所选用实验材料的吸附性能由优到劣的排序为:啤酒酵母>改性蜂窝煤渣>粉煤灰>蛭石.
简介:基于2008—2012年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26个断面的重金属监测数据,以Hg、Cd、Cr6+、Pb和As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水质标准比较法、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内变化特征各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Cr6+污染程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Hg、Cd、Pb和As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其中Hg下降趋势显著。渭河流域陕西段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西安段变化幅度最大,是影响渭河陕西段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的主要河段。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不同粒径磷矿粉对玉米吸收积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不同磷矿粉均可显著地降低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玉米植株对Cd、Zn、Cu和As的吸收积累也受不同粒径磷矿粉添加的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200μm、22μm和0.8μm的磷矿粉可导致玉米地上部Cd和As质量比分别降低14.1%~26.8%和15.4%~22.9%,玉米地上部Cu质量比和地下部As质量比分别提高5.2%~10.5%和56.3%~75.6%。与200μm和22μm相比,0.8μm磷矿粉可显著降低玉米根系对土壤Cu、Cd和Zn的吸收,说明该粒径磷矿粉是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潜力的材料。
简介:为研究湘江长沙段洲滩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的质量比,应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u、Cd、Pb和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6.40mg/kg、12.87mg/kg、164.41mg/kg和431.21mg/kg,土壤Cd、Zn污染严重,污染水平超过II级土壤水平。土壤中各重金属均以极高比例的可提取态存在,因而重金属在土壤中不稳定,Cd、Zn弱酸提取态质量比较高,容易释放,具有较强的潜在环境危害。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递减趋势为Cd、Pb、Cu、Zn,Cd为极强生态风险元素,Cu、Pb、Zn为轻微生态风险元素。研究区域所有采样点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MRI均高于1200,属于极强生态风险级别。4种重金属中,Cd的平均风险贡献率为98.21%,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Cd污染应引起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
简介:为估算随泥沙颗粒迁移的重金属镉(Cd)的质量分数,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Cd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黏粒(6.65)、粉粒(4.13)、细砂(0.92)、粗砂(0.90)。黏粒级沉积物对Cd属于重度富集,粉粒级沉积物对Cd属于中度富集。其原因有二:细粒级沉积物中腐殖质含量明显高于粗粒级;细粒级沉积物中稳结态腐殖质比例较高,稳结态腐殖质的腐殖酸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在复合体表面形成了S-HA-Cd三元配合物,增加了黏土矿物表面吸附位。西辽河沉积物在汛期黏粒级和粉粒级冲泻质泥沙所携载的吸附态镉质量分数可分别按沉积物原样的6.65和4.13倍估算。
简介:利用粉煤灰-水泥体系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底泥。固定胶凝材料和底泥的质量比为1.5:1,在不同养护时间(7d和28d)F,研究粉煤灰掺用量对水泥同化/稳定污染底泥的影响。浸出毒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方法,HU/T300--2007)结果表明,固化体浸出液中主要重金属cd、Pb和zn的浓度均符合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的要求。在稳定浸出液pH=4的条件下,粉煤灰掺用量不超过50%时,浸出液中cd、Ph和zn浓度均低于GB5085.3—2007规定的限值,适量掺加粉煤灰降低了重金属的浸出毒性。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表明,8%的粉煤灰掺加量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固化体抗压强度,继续增加粉煤灰用量导致固化体抗压强度持续下降。环境耐受力测试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对固化体的破坏不大,而冻融循环对固化体的破坏较大,当粉煤灰掺用量超过33%时,养护28d的固化体冻融循环质量损失高于30%。利用粉煤灰一水泥体系固化/稳定重金属污染底泥,合适的粉煤灰掺用量为33%。
简介:在对新疆奎屯河表层沉积物粒径组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了不同粒径沉积物中Co、Cr、Cu、Mn、Ni、Pb、Zn7种重金属的质量比,研究了奎屯河表层沉积物不同粒径中各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各采样点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奎屯河表层沉积物粒径主要分布在〈250μm的范围内,其中粉砂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质量分数达到63.66%;黏土次之,平均占16.77%。从上游到下游地区,各重金属污染物没有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特征。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除了Co,各采样点不同粒径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存在着不同等级的污染,在粒径〈4μm、4~63μm、63~125μm、125~250μm的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样品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为Cu、Zn、Cr、Pb、Ni、Mn,Zn、Cu、Ni、Cr、Pb、Mn,Cu、Zn、Pb、Cr、Mn、Ni,Cu、Pb、Zn、Cr、Mn、Ni。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表明,各采样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简介:为了探究新建电子废弃物拆解厂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与同源相关性,对上海某新建(2012年)电子废弃物处理厂附近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土壤中As、Cd、Pb、Cu、Zn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Zn外,该场区附近土壤As、Cd、Cu、Pb质量比的最小值均大于当地化工区土壤的背景值,其中As和Cd的质量比更高,分别为国家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1.7倍和1.68倍。评价区土壤重金属的风险指数为392,属于强生态风险,其中Cd的潜在风险指数达到了285,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As的风险指数为83,具有强生态风险;Pb、Cu和Zn具有轻微生态风险,应用地累积污染指数法得到了相似的结果。通过重金属相关性分析得出,5种重金属相互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初步判断均来自电子废弃物拆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的污染控制。
简介:以石家庄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采集252个近地表灰尘样品,研究其重金属污染及环境质量状况。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石家庄城市近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最后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空间插值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地表灰尘中重金属质量比均超过当地背景值,质量比变异系数较大的为Zn、Cd、Cr、Ni、Cu、Pb、Hg等,As的变异系数最小。重金属单元素污染评价表明,Zn、Cd为严重污染,Cr、Hg、Pb、Cu为潜在污染,Ni、As为清洁。重金属综合评价表明,石家庄市近地表灰尘重金属综合污染严重,重污染以上比例达到30.56%,其严重污染区与工业区域、交通分布发达程度的分布相吻合,重金属污染可能与城市的燃煤、交通等污染源有关。
简介:测试了安徽北部矿区4个典型煤矿深层地下水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样采自松散、煤系、太灰和奥灰4个含水层。在对各含水层5种重金属质量浓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加附注评分法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矿区主要含水层深层及区域整体开展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松散和太灰含水层中水样重金属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Ni、Pb、Cu、Cd、Cr,而煤系和奥灰含水层中水样重金属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Ni、Pb、Cu、Cr、Cd;整体地下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从高到低为Ni、Pb、Cu、Cd、Cr;标准差显示煤系水和太灰水可能已受到采煤活动的扰动;松散层和奥灰水质为良好,太灰水质较差,煤系水质极差(F=7.52);整个矿区地下水水质分级为较差,综合污染评价结果为警戒线(NI=1.0),污染水平为尚清洁。
简介:研究钼矿尾矿区周边菜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选取20个钼矿尾矿区周边受污染菜地的土壤样本,用HNO3-HF-HClO4处理后,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Mo、Pb、As、Hg、Cr、Cd、Zn、Cu、Ni的全量并分析其存在形态,进行生态风险预警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结合态〉酸可提取态(Ph、Zn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Hg有机结合态=酸可提取态〉氧化结合态);菜地土壤的生态风险指数IER=80.62,其预警类型为重警;主要重金属污染为Cd、Hg、Cr污染并伴有Zn、Ni、Cu污染;Hg的酸可提取态所占比例较大,可能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重金属污染可能来自尾矿石中重金属的释放,并与污灌及化学农药的使用有一定关系。研究为清除或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和改良已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建立了番茄果实和土壤中氟吡菌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用乙腈水溶液提取样品中的氟毗菌胺,以C18柱为分析柱、乙腈-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电喷雾正离子源、外标法定量。氟吡菌胺在0.05~1.0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964.10x-143.28,决定系数为0.9968。向对照番茄果实、对照土壤中分别添加氟吡菌胺标样,使其添加量分别为0.10mg/kg、0.40mg/kg和2.00mg/k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43%~103.32%和92.75%~104.4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4.9%和3.4%~4.4%。番茄果实和土壤中氟吡菌胺的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1.7μg/kg,检出限分别为0.3μg/kg和0.5μg/kg。
简介:基于物元理论和关联函数,将可拓理论引入采空区危险性辨识中。由于影响采空区稳定性因素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从实际工程角度选取能够综合反映采空区特性的指标进行评价。以某矿采空区为例,根据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采空区危险性辨识的可拓模型,并对采空区危险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0—10采空区危险性等级在Ⅲ级、Ⅳ级之间,由危险性极高偏向危险性较高;而10—12采空区危险性由Ⅱ级偏向Ⅰ级,稳定性较好,危险度较低。本文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采用可拓理论评价采空区危险性可行。此外,采用改进的AHP法求解指标权重可以避免实际工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权重的计算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