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国雾霾问题突出且愈演愈烈,四面"霾"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雾霾预警机制是雾霾治理当中重要部分,然而在学界中对于雾霾治理公共预警机制以及其具体实现途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将为雾霾预警机制建立提供指导参考。雾霾治理公共预警机制由预警信息系统及预控处理系统组成,通过预测信息系统、预测系统、预警指标系统、预警准则、对策系统、预警中心组成运行流程。雾霾治理公共预警机制实现途径包括建立完善雾霾公共预警工作机制、整合建立预警发布平台、细化预警信息发布指标、理顺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确定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渠道。最后提出如下建议:建立雾霾治理监测信息系统,进行雾霾污染脆弱性评估,注重雾霾治理信息互动机制、完善雾霾治理公共预警机制及队伍建设和保障执法有效性。

  • 标签: 雾霾治理 公共预警机制 城市雾霾
  • 简介:学术界对志愿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常常缺乏微观层面对主体性和过程性关注。这不仅表现在志愿者声音被屏蔽,也表现为忽略志愿者身份主体建构过程,认为志愿行为、态度和价值评价是资源和制度性因素必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团队一年半追踪,运用组织人类学和扎根理论提取出以身份建构和互动为核心理论,以期从微观层面解释“志愿失灵”原因和过程。该分析框架(志愿者身份建构和互动模型)亦可作为非常规志愿组织管理分析工具,帮助预防和应对志愿组织失灵问题,并启示政策设计如何将大规模对口帮扶方式和小规模志愿者援助相衔接。

  • 标签: 灾后志愿者 志愿失灵 身份建构
  • 简介:雾霾给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尽管学术界已对雾霾成因、构成和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有关雾霾风险感知研究依然不多。本文从社会脆弱性和社会建构性视角出发,利用2018年上海市1656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雾霾风险感知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居民雾霾风险感知同时存在脆弱性和建构性两种机制,很难说哪一种机制是主导或是根本性,但是两种机制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存在“叠加效应”,即拥有脆弱性特征并处于建构性环境的人群会表现出更为强烈风险感知。最后,本文认为利用建构性机制,加强风险沟通,推动空气信息和雾霾知识科学传播,有助于提高居民对雾霾风险重视程度。

  • 标签: 雾霾 风险感知 脆弱性 建构性 上海
  • 简介:自2003年开始至今,问责经历了十余年持续发展。以十八大为节点,十八大之后问责有了多维转向,具体包括问责事件锐减、巡视组出场、八项规定问责和反腐败等。这些通过学习和适应、吸纳和整合、优化和升级、关门和封闭等机制得以实现,其中网络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之前问责是以社会参与为基础,包含了大量民主元素,问责成果较为零碎。十八大之后问责成果显著,采用则是传统自上而下、体制内控权技术。问责发展关键还是要解决“谁来问责”问题。民主问责必须积极推进参与式问责。

  • 标签: 问责 十八大 民主问责 治理技术
  • 简介:以往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狭义,以公共安全为目标的应急管理则是广义。以公共安全治理为目标实现应急管理由狭义向广义超越,既是应急管理实践突破瓶颈内在需求,也是面向风险社会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必然选择。狭义应急管理理论基础是“三角模型”,强调对象上全灾害管理、过程上全过程管理、结构上多主体参与。广义应急管理即公共安全治理理论基础则是“三棱锥模型”,它在“三角模型”基础上,还特别强调公共安全作为结果实现程度。为此,要将公共安全作为优先政策目标,通过多元参与和过程互动来推动风险治理、应急管理和危机治理协同发展,达致公共安全治理目标、手段和结果有机统一,以应对新兴风险、极端灾害和跨界危机挑战。相应案例分析显示,在中国制度情境中,“三棱锥模型”具有适用性。以公共安全治理实现应急管理由狭义向广义超越,这是一次整体性改革,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规划。

  • 标签: 狭义应急管理 广义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治理 风险治理 危机治理
  • 简介:我们在谈论“学科(discipline)”这一概念时,主要有两个语境:一是作为知识生产“学科”,例如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种意义上“学科”主要目的是生产知识,以达成知识与实践良性互动;二是作为知识规训“学科”,例如按照学科目录设置专业并讲授课程,这种意义上“学科”主要目的是传承知识,以实现知识扩散与传承。

  • 标签: 知识生产 风险社会 共同体 科研 学术论文 专业期刊
  • 简介:突发极端自然灾害带来巨大应急需求,超出政府应急供给能力。如何有效地将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纳入灾害治理网络是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重中之重。虽然信息流动性会促使社会组织以自组织形式主动参与应急管理网络,但该类组织为网络带来资源同时也会增加网络协调难度,因此,研究社会组织参与形态,明确该类组织网络定位,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良好互动,从而改善复杂适应系统中应急体系适应能力。本文以2013年芦山地震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功能特征,分析该类组织在应急管理网络中角色定位,从而探讨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 标签: 社会组织 应急响应 复杂适应系统 社会网络分析
  • 简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源于地方创新并在中央层面被制度化后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推行,至今已经历十余年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可被视作包括横向和纵向扩散政策扩散过程,对其中扩散机制分析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该决策机制实施状况与效果。基于对69份地方政策文本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扩散过程中可能出现政策学习、强制和模仿三种扩散机制;其中,横向扩散更多地表现为政策学习和模仿产物,而纵向扩散则在更多地表现强制机制作用同时亦存在学习和模仿可能。要改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效果,需在正视强制机制作用同时减少模仿发生,更重要是应更好地促成政策学习。

  • 标签: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政策扩散机制 政策学习 强制 模仿
  • 简介:为明晰心理安全契约相关基本问题,从而为建构、履行和强化心理安全契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组织中客观存在心理安全契约现象,立足于组织层面,以契约与心理契约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契约与心理安全契约定义,并对其内涵进行扼要解析。基于此,界定心理安全契约相关概念,阐释心理安全契约特征与功能,并划分心理安全契约类型。研究发现,心理安全契约是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与安全文化学等安全社会科学分支学科领域一个值得关注重要概念,心理安全契约可显著影响组织成员安全态度和行为。

  • 标签: 心理契约 心理安全契约 破坏 违背 缺失
  • 简介:在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中,无论是基于归纳逻辑质性研究,还是基于演绎逻辑量化研究,概念(concept)都居于核心地位。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从现象出发,进而通过归纳和抽象来形成理论。以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为例,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都是将现象概念化,将概念条理化。在量化研究中,研究者从理论出发,应用或建构理论,进而通过现象来验证或者修正理论。

  • 标签: 灾害 风险 归纳逻辑 知识生产 社会科学 建构理论
  • 简介:组织生存必须时刻侦测内外部环境,否则就容易遭遇危机。环境扫描是近30年来组织分析与诊断组织内外部环境常用方法,也是组织面对环境实施战略管理常规活动。本文以“组织如何使用环境扫描方法侦测环境危机”为线索。梳理了环境扫描方法应用与发展,并指出,在战略决策过程中,组织不仅将环境扫描作为一种全息扫描技术。用来搜寻、分析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信息活动。而且将环境扫描作为一门管理技巧用于准确诊断组织内在危机,更将其作为组织分析与诊断专业人员应掌握一项技能,用作即时明辨组织内外部风险,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在复杂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环境扫描应用于组织侦测环境危机过程中虽有失败案例,但它使组织对环境有更全面、更深层次认识。本文指出,未来还需要加强环境扫描研究,为公私组织适应复杂、敏感和不确定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 标签: 不确定性 环境扫描 信息 组织战略
  • 简介:在社会科学领域,"认同"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概念。同理,促进人安全认同作为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理应重点关注"安全认同"这一重要概念。本文针对目前人安全认同缺失不良现象,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大安全视角,以认同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认同定义,并对其进行扼要解释。在此基础上,阐释安全认同功能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安全认同动机、路径及其惰性产生原因。研究发现,安全认同是安全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一个值得关注重要概念,促进人安全认同需从增强人安全认同动机、综合运用各类安全认同路径,以及减弱至消除人安全认同惰性三方面着手。此外,安全认同理论是一条极为重要安全管理学原理,该研究可为促进人安全认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 标签: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认同 内涵 动机 路径 惰性
  • 简介:廉政风险科技防控系统是创新行政监察方式、建设高效廉洁政府有益探索。但是,其自身亦可能存在内生风险。由此,应当通过完善相关基础制度,有效诊断和研判其内生风险点,提升廉政风险科技防控系统运行信度和效度。

  • 标签: 内生风险 廉政风险 科技防控
  • 简介:本文通过对3777名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校园欺凌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绝大多数欺凌者同时也是被欺凌者;校园欺凌形式中语言欺凌是主要形式,而关系欺凌最具重复性;校园欺凌行为参与者表现为明显低龄化与性别差异化特点,男生参与校园欺凌行为概率要显著高于女生;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校园欺凌行为发生主要场所是学校,且遭受校园欺凌学生把隐瞒事实作为第一选择。相关性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旷课、少玩网络游戏、较开明教育方式、与同伴相处融洽、不结交帮派朋友可以降低校园欺凌风险;父母关系紧张、专制型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结构不完整、师生关系差、与同伴关系较差、欺凌环境恶劣是校园欺凌风险性因素。校园欺凌风险防控应该以学校为核心,学生、家长、教师形成反校园欺凌联盟,社会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监管互动,构筑反校园欺凌环境。

  • 标签: 校园欺凌 特征 LOGISTIC回归模型 风险防控
  • 简介: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纵横交织复杂形势下,民防部门开始由战时防空袭走向战时防空袭和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发展路径。与已建立起现代民防体系国家相比,中国民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民防向现代民防转变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制度环境变迁,中国人防组织在领导体制、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变化,贯穿这一变化主线是人防实行军地双重领导体制下,军队和地方在其中主导力量此消彼长。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防变化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着重对与领导体制变化紧密相关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演变特征进行描述。

  • 标签: 人防民防 双重领导体制 应急
  • 简介:基于社会心理危机风险放大机制,构建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其影响因素分别是事件属性、政府应对、媒体传播和群体心理与行为。利用网络爬虫软件对2014~2016年32件重大突发事件,包括新闻、新浪微博、百度搜索指数等在内相关文本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探寻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导致公众安全感缺失必要条件和逻辑条件组合。结果显示,影响范围广、应对不及时、谣言存在和消极群体情绪,是导致公众安全感丧失必要条件。当其他条件变量与必要条件同时发生时,最容易引发公众安全感缺失。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媒体传播对公众安全感解释力最大,其次分别是事件属性、群体心理及行为和政府应对。据此,构建以提升应急能力为目的,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协同参与心理危机治理机制。

  • 标签: 公众安全感 突发事件 政府应对 传播 比较分析
  • 简介: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信息释放模式方面有较大差异。有的是逐步释放式,有的是急速倾泻式。信息释放模式差异会导致公众对事件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本文提出:危机状态下,在准确及时地传递相关危机信息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因信息释放模式不科学给公众造成不必要负面影响。构建基于公众需求危机信息整合释放模式对于提高危机信息释放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危机信息 危机管理 信息释放
  • 简介:在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国公共安全形势均不容乐观。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更加重视公共安全,也更能保障公共安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改革开放实践来看,中国一直将社会稳定作为经济发展前提,因此中国即便不是世界上在社会安全管理方面做得最好国家.

  • 标签: 中国 安全研究 全球风险社会 校园 导语 专栏
  • 简介:我国近年雾霾灾害爆发日益频繁,而灾害治理方式中多以政府单方面领导为主,治理效果不明显。因此,本文提出以"公私协力"为核心新型治霾机制。"公私协力"将政府与民间组织关系看作一种平等互惠伙伴关系,通过这一框架分析国外雾霾治理实践表明,这一治理模式具有很好现实可行性。本研究强调,"公私协力"一方面,可以弥补雾霾灾害发生时政府反应滞后、监管不到位等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发展社会力量,形成全民治霾理念,做到治理与防护并存。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结合公私部门治理优势,立足于中国国情,正确处理"公部门"与"私部门"之间合作关系,摒弃原有"上传下达"低效治理方式,形成"协议—合作"治理方式,是未来雾霾灾害治理有效途径与发展趋势。

  • 标签: “公私协力” 雾霾治理 环境污染
  • 简介:危机管理研究具有跨学科交叉特点,对于危机学术理解和研究视角也不尽相同。公共行政学作为危机管理研究核心学科之一,对危机管理研究有着学科自身理论逻辑和历史沿革。本文在梳理西方公共行政领域内关于危机管理研究历史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危机定义理解。整体上,笔者将其研究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而将危机定义划分为个体事件和动态过程,客观标准与主观认知两个维度。

  • 标签: 公共行政 危机定义 历史发展 定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