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学界对怒江水电开发论争的原因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从政策论证的角度加以审视,发现其之所以争议不断,是因为论证主要由精英人士的价值理念主导,而精英人士之间的价值理念又是不同的,且难以调和。为了各自的理念能够获得优势地位,支持开发怒江的精英采取了直接启动决策议程、主导方案选择过程、结成同盟、形成支持网络等行动,反对开发怒江的精英则通过咨询会、上书、签名、实地调查、公开辩论、寻找决策程序缺陷,利用新闻媒体、国际组织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途径遏制支持开发者的行动,影响论证结果。这使得该事件政策论证表现出独特性。

  • 标签: 政策论证 怒江开发论争 精英主导
  • 简介:在军事领域、航空领域、军队研究、电力行业、工业过程控制等工程学领域,共享情景认知理论对于多主体合作的促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然而,在网络化应对的危机情景下,共享情景认知理论对多组织协作应对危机的意义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梳理了危机条件下共享情景认知的影响因素和对多主体协调合作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共享危机情景认知"皇冠"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014年上海踩踏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发现,理论上,相比于其他分析模型,"皇冠"模型更能清晰展示应急网络主体协同行动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解释危机协调的理论难题;实践上,此模型可以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明晰的改进途径。

  • 标签: 危机响应 情景认知 危机共享情景认知 协调
  • 简介:突发的极端自然灾害带来巨大的应急需求,超出政府应急供给能力。如何有效地将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纳入灾害治理网络是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虽然信息的流动性会促使社会组织以自组织形式主动参与应急管理网络,但该类组织为网络带来资源的同时也会增加网络协调的难度,因此,研究社会组织的参与形态,明确该类组织的网络定位,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政府组织的良好互动,从而改善复杂适应系统中应急体系的适应能力。本文以2013年芦山地震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功能特征,分析该类组织在应急管理网络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探讨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

  • 标签: 社会组织 应急响应 复杂适应系统 社会网络分析
  • 简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机制是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顶层设计。其中评估主体贯穿稳评的各个环节,明确认识主体类别、厘清主体间关系类型、探明主体结构特征等对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健全稳评机制、指导稳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72份重大项目稳评文件和20份稳评报告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稳评主体间的关系类型和现状;而后利用社会网络,对各类主体在不同关系类型网络中的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各类主体在稳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稳评工作和主体间关系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稳评主体间关系以合作关系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为组织协调关系、监督指导关系、责任追究关系等三种形态的子关系类型;(2)主体间"权力-责任"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与其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3)主体间治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公众监督、参与水平亟待加强。

  • 标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评估主体 主体间关系 社会网
  • 简介:风险登记已日渐发展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梳理总结了风险登记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较为成功的风险登记实践的比较研究,结合项目管理领域中风险登记的“工具”属性,建立我国社区风险登记工作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以我国社区风险管理为例,设计了一个较为全面和实际的风险登记表.

  • 标签: 风险登记 风险管理 风险登记册 社区风险
  • 简介:住房是人民安居、经济发展的载体和体现,而地震往往让住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支持抗震救灾、推动灾民安置和引导恢复重建,住房评估成为震后阶段的重要工作。“5·12”地震和“9·21”地震是我国近年来震级最高的两次地震。本文以这两次地震的重灾区,即都江堰和南投为例,结合文献归纳和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来总结其在评估流程、框架和作用等方面的策略特征。文章得出,两者在整体策略上基本一致,但在实际策略的组织部署和技术利用上有所差别。本研究总结了两者的经验和不足,为震后住房应急管理中的住房评估提出思路和建议。

  • 标签: 地震 震后住房 安全风险 评估策略 应急管理
  • 简介:美国事故指挥体系(ICS)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逾40年,过往许多研究指明这项系统本身在运用上存在许多局限,这些局限虽非全盘否定这套体系在管理灾害应变行动上的优点,却是美国灾害研究者实务工作者争论ICS实用性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依凭对ICS官方文件在线训练教材分析的结果,讨论这套体系在设计上的逻辑使用上的限制。文末笔者提出ICS在使用上的四项限制,分别为:①ICS无法应用在大范围灾害应变上;②ICS的使用者在面对不常见的状况环境变化时,很难及时反应;③很难将ICS介绍给新加入救灾团队的个人;④ICS的使用者必须了解可进行临机应变的行动内容范围。本项研究的成果可作为未来讨论ICS的基础,文末还提出未来研究ICS的方向可能的发展,或许可为有志研究ICS的学者提供一些可行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美国事故指挥体系(ICS) 灾害应变 应用 局限
  • 简介:在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纵横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民防部门开始由战时防空袭走向战时防空袭和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已建立起现代民防体系的国家相比,中国民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民防向现代民防转变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制度环境的变迁,中国人防组织在领导体制、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贯穿这一变化的主线是人防实行军地双重领导体制下,军队和地方在其中主导力量的此消彼长。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防的变化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着重对领导体制变化紧密相关的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的演变特征进行描述。

  • 标签: 人防民防 双重领导体制 应急
  • 简介:保护性备灾措施对企业的连续性运营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来自美国加州地区933家企业的备灾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数据来源于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在1997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搜集的资料,主要地点是受1989年LomaPrieta地震影响的地区.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保护性备灾措施可以分为4类:规划类,资源准备类,知识学习类和保险购买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之前的因灾损失和决策者的风险认知是总体上影响企业备灾措施的显著因素.此外,位于不同领域的企业在采取保护性备灾措施方面也有所不同,金融/保险/不动产行业更倾向于采取备灾措施.另外,不同的因素在规划、资源准备、知识学习和保险购买4个维度的效果也不太一致.最后,在基于上面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企业 美国 减灾 防灾 备灾
  • 简介: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的信息释放模式方面有较大差异。有的是逐步释放式,有的是急速倾泻式。信息释放模式的差异会导致公众对事件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本文提出:危机状态下,在准确及时地传递相关危机信息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因信息释放模式不科学给公众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构建基于公众需求的危机信息整合释放模式对于提高危机信息释放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危机信息 危机管理 信息释放
  • 简介:大型工程项目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关键地位,但是也日益成为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的一大诱因。“利益相关者-问题-手段”框架可以对此进行解释。大型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项目方、专家和当地民众,按照影响力大小可以细化为上层、中间层和下层三个层次。通常,上层利益相关者主导项目的需求识别、方案制定等论证过程,中间层利益相关者充当了辅助的角色,反对的专家和项目所在地民众无法实质参与论证过程,因此其意见和诉求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持续的质疑和群体事件发生,政府和项目方不得不匆忙应对。但是,政府和项目方采取的应对手段离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化解风险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应构建“政府、项目方、专家、当地民众实质参与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项目决策论证制度,以缩短这一差距,从源头上阻隔大型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子,实现大型工程项目的良性治理。

  • 标签: 大型工程项目 社会稳定风险 源头治理 决策论证
  • 简介:在全球风险社会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公共安全形势均不容乐观。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更加重视公共安全,也更能保障公共安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中国一直将社会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中国即便不是世界上在社会安全管理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

  • 标签: 中国 安全研究 全球风险社会 校园 导语 专栏
  • 简介:事故调查是一项重要和复杂的工作,调查的目的在于挖掘事故发生的真相、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吸取事故教训等。事故调查必须坚持独立、客观、科学和公开的原则,法律要为调查主体的独立性提供充分的授权,调查主体必须具备专业素质,调查的程序要科学严谨,调查的过程和结论要公开等。通过“7·23事故”调查的案例,发现我国事故调查的法制需要进一步修改、事故调查主体的独立性需要加强、事故调查的流程需要更加规范、事故调查的公开性需要继续提升和事故调查对技术调查应更为重视。

  • 标签: 灾难 事故调查 独立性 公开性 技术调整
  • 简介:从总体安全观角度看,安全研究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或社会科学)。安全社会科学工程作为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群)的二级学科(群),在中国日益成长,其具体三级学科不断涌现。本文拟从总体性安全观和社会系统论角度,将该学科体系形象地勾画为人形、安字形、全字形结构模型图,并对其体系化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同时,安全社会科学也需要与安全自然科学技术等进行深度对话和互动。此外,本文首次尝试使用更具有总括性的汉拼Anquan,来统帅和整合英文Safety和Security。

  • 标签: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社会工程 总体安全观 社会系统理论
  • 简介:成立应急管理部是典型的大部制改革,这种改革事实上萌芽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领导分管+业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模式,有助于减少职责交叉,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效率,优化现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管理转型升级。但是,厘清内部不同机构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边界,重塑权力结构,实现优化协同高效运行,完善法律保障,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 标签: 应急管理部 大部制改革 部门整合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他强调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 标签: 传统文化 危机管理体系 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 治理体系 文化传统
  • 简介:灾害问题灾前社会问题有着存续性联系,社会人口特征灾害风险及其影响亦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聚焦社会人口特征视角下的灾害群体脆弱性研究,将灾害的群体脆弱性置于风险感知、灾害整备、灾害反应、灾害恢复维度下以梳理国外相关研究,揭示出灾害的群体脆弱性存在“高脆弱-低整备-高损失-低恢复”的恶性循环再造现象。

  • 标签: 灾害 社会人口 群体脆弱性
  • 简介:近年来,企业参与灾害治理成为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现象。以逐利为天性的企业何以且如何参与灾害治理?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其工具性和规范性两种不同视角为分析工具,将企业灾害参与和社区的抗逆力关联起来,同时基于不同企业灾害参与动机的差异性,将企业灾害参与抽象为公司导向社区导向两种不同模式。以这两种模式及其演变为框架,探讨了公司层面的抗逆力社区层面的抗逆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采用不同灾害参与模式的企业客观上有多重途径同时改善公司社区层面的抗逆力,但企业的抗逆力并非天然就能转化为社区的抗逆力,只有社区导向的企业才能有效促进社区抗逆力的提高。本文对两种企业灾害参与模式的提出及其演变路径的分析,既为理解企业的灾害参与行为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企业灾害参与能力建设和公共政策层面的企业灾害参与管理指明了方向。

  • 标签: 灾害治理 应急管理 企业参与 公司导向 社区导向
  • 简介:自2003年开始至今,问责经历了十余年的持续发展。以十八大为节点,十八大之后的问责有了多维的转向,具体包括问责事件锐减、巡视组出场、八项规定问责和反腐败等。这些通过学习和适应、吸纳和整合、优化和升级、关门和封闭等机制得以实现,其中网络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之前的问责是以社会参与为基础的,包含了大量的民主元素,问责成果较为零碎。十八大之后的问责成果显著,采用的则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体制内的控权技术。问责的发展关键还是要解决“谁来问责”的问题。民主问责必须积极推进参与式问责。

  • 标签: 问责 十八大 民主问责 治理技术
  • 简介:社区灾害弹性是灾害研究的新兴领域,对全球社区灾害弹性学术文献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的趋势。以SSCI数据库中社区灾害弹性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社区灾害弹性研究的发文时间、文献来源地、来源期刊和研究者的特征进行总结,并综合内容分析法挖掘主要的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社区灾害弹性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目前研究多停留在以案例为背景的概念梳理和影响因素研究。未来,展现时空动态性的社区灾害弹性模型框架开发将是重要方向;多类型灾害和级联灾害的社区弹性理论框架和评估工具开发将成趋势;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社区灾害弹性构建路径研究或成热点。

  • 标签: 灾害 社区弹性 SSCI数据库 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