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学人文地理学两大传统。本论文通过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和非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人文地理学传统的典型机构科罗拉多大学自然灾害中心做了个案研究。透过"人类生态学"理念分析出了灾害研究的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基于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设计、物质基础等"体制化"维度,细致梳理了自然灾害中心的奠基、使命、演化及影响。最后,从后常规科学观的视角批判性地审视了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这一领域。

  • 标签: 灾害研究 人文地理学传统 自然灾害中心 体制化 后常规科学
  • 简介:二十世纪后期,灾害抗逆力在社会科学公共政策领域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灾害抗逆力研究的系统梳理,初步厘清了灾害抗逆力的定义、维度测量。笔者认为,抗逆力概念的界定具有张力多维性。从内在构成看,抗逆力可以包括鲁棒性、冗余性、丰富性、快速性四个维度。从作用领域看,抗逆力可以有技术、组织、经济、社会四个维度。灾害抗逆力的测量可以有结构过程两种方式,其中结构侧重于结构测量的方式,包括系统的多样化、结构的去中心化、组织的网格化,社会资本是抗逆力的结构要素,侧重于过程测量的方式,包括减少产出压力、集体决策或分散决策以及临机决策。综合来看,灾害抗逆力的研究在概念上仍然比较模糊,测量方法实证研究都有待发展,这是未来抗逆力研究需要克服的难题。

  • 标签: 灾害抗逆力 定义 维度 测量
  • 简介:舆情应对是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舆情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舆情研究的阶段特征、基础理论以及舆情演化规律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知识体系,认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对移动互联网舆情研究相对滞后、舆情主体行为及动机研究薄弱、舆情应对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研究严重缺失以及舆情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缺乏等方面,由此辨识了未来可能的创新空间。

  • 标签: 重大突发事件 舆情研究 知识体系 创新空间
  • 简介:“减生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虽然两字之差,但意义不同.“减生”是治本,“化解”是治标;“减生”要侧重找到产生社会矛盾的原因,对症下药;“化解”要侧重研究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息事宁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焦点往往直接或间接地集中到政府.化解减生社会矛盾首先应当化解减生政府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

  • 标签: 政府行为 化解社会矛盾 减生社会矛盾
  • 简介:1984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dera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简称FEMA)全美行政院校联合会(NationalAssociationofSchoolsofPublicAffairsandAdministration,简称NASPAA)合作培养了一批专注于应急管理研究实践的学者,其目的是创建一个囊括研究者实践工作者的共同体(Community),帮助各级应急管理者在面对愈来愈有挑战性的问题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虽然财政支持力量薄弱,但是NASPAAFEMA的行动引领了应急管理研究实践的改革.本文首先回顾了自1984工作坊以来FEMA经历的变革,随后在公共行政语境下探讨NASPAAFEMA的研究员在应急管理研究实践领域的影响.

  • 标签: 公共行政 应急管理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 简介:学术界对志愿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常常缺乏微观层面对主体性过程性的关注。这不仅表现在志愿者的声音被屏蔽,也表现为忽略志愿者身份的主体建构过程,认为志愿行为、态度价值评价是资源制度性因素的必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团队一年半的追踪,运用组织人类学扎根理论提取出以身份建构互动为核心的理论,以期从微观层面解释“志愿失灵”的原因过程。该分析框架(志愿者身份建构互动模型)亦可作为非常规志愿组织管理的分析工具,帮助预防应对志愿组织失灵的问题,并启示政策设计如何将大规模对口帮扶方式小规模志愿者援助相衔接。

  • 标签: 灾后志愿者 志愿失灵 身份建构
  • 简介:校园欺凌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近年来开始引起我国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相关实证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采用2016年底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开展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了校园欺凌(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对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偏差行为(旷课、吸烟、喝酒、打架、沉迷网络游戏)自杀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校园欺凌经历,无论是作为欺凌受害者还是实施者的经历,都会降低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大部分偏差行为的可能性以及其自杀的可能性。在一些维度上,网络欺凌的作用比传统欺凌要大。最后,本文探讨了研究的不足未来研究方向,以及信息社会下进行校园欺凌干预的挑战。

  • 标签: 校园欺凌/欺负 生活质量 偏差行为 自杀 网络欺凌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