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究污泥造粒颗粒在曝气中培养过程中形态、粒径、含水率、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悬浮物固体含量(MLSS)的变化,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材料,进行人工造粒,对造粒颗粒进行好氧培养.结果表明:培养20d,颗粒污泥粒径由450.21μm增加到598.60μm,MLSS由5373.01mg/L上升到5576.02mg/L,颗粒污泥的SV由24.31%下降到19.31%;SVI由45.23mg/L下降到37.41mg/L;含水率由96.10%下降到95.19%.说明污泥造粒颗粒在曝气中培养过程中稳定性增强.

  • 标签: 活性污泥 造粒颗粒 好氧培养 特性研究
  • 简介:观叶植物是居室绿化的重要材料.为了合理进行居室植物设计,采用3种常见室内观叶植物豆瓣绿、吊兰、铁线蕨为试材,分别将其置于居室的东、南和西面,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这3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分别为25.7、29.6和13.0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约为1300、1400、1200μmol·m-2·s-1.由此可见,铁线蕨对光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荫性植物,而吊兰和豆瓣绿则是半荫性植物,这为观叶植物的室内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图6,表2,参10.

  • 标签: 观叶植物 净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 简介:水体重金属污染较难处理,且会对水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探讨水体中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影响,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和铬(Cr^3+)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r^3+对普通小球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的Cr^3+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小球藻的最优生长温度为31℃。此条件下,Cr^3+浓度为3mg·L^-1时,小球藻的生物量最大。Cr^3+的浓度低于3mg·L^-1时,Cr^3+能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且藻细胞中光合色素、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逐渐增加。当各胁迫组的Cr^3+浓度超过3mg·L^-1时,随着Cr^3+浓度的提高,C.vulgaris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藻细胞的光合色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MDA含量持续增加,SOD和脯氨酸则表现出先持续增高后降低(Cr^3+浓度为7mg·L^-1时)的趋势。证明不同浓度的Cr^3+对小球藻的生理生化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 标签: 铬(Ⅲ)胁迫 普通小球藻 生长抑制 氧化损伤
  • 简介:为明确不同复方基质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生长影响效应,本研究以甘蔗渣作为基质配方的主要原料,研究比较了不同复方基质在其幼苗生长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复方基质处理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单株干物重和根冠比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叶片数上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M5(甘蔗渣∶珍珠岩∶河沙∶蛭石∶泥炭土=5∶1.5∶1∶1∶1.5)处理在幼苗个体形态指标上表现出较显著的比较优势,其株高、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与CK间均无显著差异,其叶片数和单株干物重比CK分别降低了7.77%和15.90%,但其根冠比比CK显著增加了28.80%;其次为M1(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1.5∶1∶2.5)和M4(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5∶1∶1.5∶1.5∶1)两处理,与CK相比较,根冠比分别显著增加了23.30%和16.60%;其主根长和单株干物重与CK均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其株高、叶片数和一级侧根数均表现较显著的负效应;表现较差为M2(甘蔗渣∶珍珠岩∶炉渣∶花生壳∶泥炭土=4∶1.5∶1∶1.5∶2)和M3(甘蔗渣∶珍珠岩∶河沙∶泥炭土=5∶1∶1∶3)两配方处理.

  • 标签: 复方基质 蔓性千斤拔 漂浮育苗 幼苗 生长特性
  • 简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特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增加(P〈0.05),土壤种子库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提高(P〈0.05),土壤种子库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显著降低(P〈0.05);(2)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植被密度显著增加(P〈0.05),植物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的大小顺序均为:恢复阶段(Ⅲ)〉恢复阶段(Ⅳ)〉恢复阶段(Ⅱ)〉恢复阶段(Ⅰ)(P〈0.05);(3)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0~10cm、10~20cm和20~30cm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其变化范围为259.55~368.32mg·kg-1.研究表明: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自然恢复有利于改善植被与土壤特性.表4,参21.

  • 标签: 自然恢复 土壤种子库 群落结构 土壤性质 衡阳
  • 简介:针对渔用废电池被大量丢弃在海洋中的现象,分别开展了废电池中主要重金属离子溶出特性试验和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海洋生物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20的40L海水中自然浸泡状态下(45节电池),松下一号锌锰废电池溶出液中铅、镉、汞溶出浓度不断增加,但溶出速率较慢.单节电池在第6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08μg、0.52μg和0.60μg,溶出率分别为0.004%、0.018%和1.263%;第21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8.76μg、6.38μg和1.02μg,溶出率分别为0.057%、0.224%和2.147%.一节废电池中铅、镉和汞总量在1L海水中全部溶出后浓度分别可达到50445μg·L-1、2850μg·L-1和47.5μg·L-1,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1009倍、570倍和95倍.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废电池浸出液混合浓度中铅、镉和汞浓度分别为3.39μg·L-1、0.64μg·L-1和0.76μg·L-1时(45节电池40L海水浸泡60d),对黑鲷、脊尾白虾和缢蛏的96h半致死浓度值分别为溶出液混合浓度的5.13%、4.87%和6.71%,废电池浸出液中各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毒性具有非常强的协同作用.在鱼、虾、贝三类受试生物中,贝类对废电池溶出液毒性的耐受能力最强,鱼类次之,虾类最弱.

  • 标签: 废电池 重金属 溶出特性 海洋生物 毒性效应
  • 简介:为筛选出适宜的营养液配方,在漂浮育苗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配方营养液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幼苗叶片数外,不同配方营养液处理在株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和单株干物重、根冠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SF4(番茄营养液)处理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与CK相比较,在其株高、一级侧根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252.3%、14%和236.6%,但叶片数上无显著差异;其主根长和根冠比分别显著降低了38%和76.9%;NSF2(改良Hoagland’s营养液)和NSF3(日本园艺均衡)两配方营养液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次之,表现较差的为NSF1(Hoagland’s营养液)和NSF5(莴苣水培营养液)两配方营养液,但其在幼苗根冠比上具有较显著的比较优势.

  • 标签: 营养液 蔓性千斤拔 漂浮育苗 生长特性
  • 简介: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暴露于DBP5个浓度组中96h急性染毒,测得其半致死浓度(96h—LC50)为8.51mg·L^-1,从而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85mg·L^-1.在此基础上,等对数浓度差设置4个质量浓度0.38、0.85、1.90、4.25mg·L^-1进行20d慢性染毒,期间每5d测定斑马鱼的体重、肝重和鳃重,同时测定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结果表明,斑马鱼比肝重总体随DBP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而比鳃重总体变化不大.随DBP浓度增大和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肝脏、鳃中SOD酶和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P〈0.01).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毒性 斑马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腺三磷酸酶(ATPase)
  • 简介:没有一种动物像马具有如此矫健完美、风姿绰约的体形体态;没有一种动物像马拥有如此温文尔雅、高贵潇洒的风度气质也没有一种动物像马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它经历了几乎全部人类战争的刀光剑影、动乱的腥风血雨,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更迭和文明的兴衰。

  • 标签: 扮演 完美 角色 风度 气质 形体
  • 简介: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利用白色塑料泡沫作为浮岛载体的“生物浮岛”栽培技术近日获得成功,这种技术让栽培在浮岛内的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内陆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的目的。

  • 标签: 湖泊水 植物吸收 水体富营养化 河湖 治理 江河
  • 简介:天然林拥有人工林所无法企及的诸多优点,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多种功能也非人工林所能替代。因而对天然林的抢救和保护应当放在刻不容缓的第一位。

  • 标签: 人工林 天然林 森林保护 植树 生态保护
  • 简介:石漠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功能退化、岩石裸露的生态地质灾害,但其根源是脆弱的地质环境,故其治理必须从地质条件入手.植物地境是植物的地下生境,是植物生存的地下空间,由土壤、部分母质及包含在其中的水分、盐分、空气、有机质等构成.地境再造即是人工塑造植物所需的地境条件,为植物生存提供基础.地境再造模式包括植物地境特征调查、地境空间再造、土壤再造和适应所选物种的种植过程.事实证明,植物地境再造模式适用于石漠治理.图4,参10.

  • 标签: 石漠化 地境再造 生态地质
  • 简介:入侵植物会损害环境生态系统,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虽然入侵植物的感作用研究较多,但是很多缺乏对感作用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入侵植物的研究进展,该研究阐述了小飞蓬的研究现状、感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以及入侵机理研究的进展.参24.

  • 标签: 入侵植物 化感作用 小飞蓬
  • 简介:城镇是涉及诸多影响因素的复杂动态过程,而水环境又是城镇进程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南通市城镇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城镇进程中水环境问题,提出了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增强水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水灾害防御能力,提升水经济调控能力等有效措施和对策.参13.

  • 标签: 城镇化 水环境 调控
  • 简介:学科具有协同性、适应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复杂的生态特征,这些特征决定其进化、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进化的规律.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学科的生态特性,该文阐述了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理论层面及实施操作层面提出了学科生态发展的路径选择.

  • 标签: 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生态 生态发展
  • 简介:大蒜感作用的研究很广泛,实验采用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芥菜种子萌发、根长、茎长和幼苗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大蒜鳞茎浸提液处理后的花叶芥菜种子在不同浓度下呈现不一样的形态,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不同浓度的大蒜鳞茎浸提液的影响下随着浓度而变化,在0.02g/mL的浓度下,花叶芥菜的发芽率为97.8%,为最适宜种子发芽的浓度,而对于种子的发芽势来说,最适宜的浓度则为0.04g/mL,达到了54.8%,浓度为0.02g/mL时的平均根长为1.82cm,平均茎长为2.28cm,平均茎重为0.05g,0.03g/mL时的平均根重为0.06g.不同浓度的大蒜鳞茎浸提液对种子幼苗的不同部位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也不一样.

  • 标签: 大蒜鳞茎浸提液 芥菜 发芽率 发芽势
  • 简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对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的含义、背景以及要求作简要分析,并就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的生动实践进行系统阐述;从而来加快我国生态文明的步伐和加速实现美丽的"生态梦".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中国化 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
  • 简介:为了解大蒜鳞茎浸提液的感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种子经大蒜鳞茎浸提液处理后,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明显下降;对幼苗根的抑制作用比幼苗茎的抑制作用强;且不同浓度大蒜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胚根和幼苗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大蒜鳞茎浸提液 化感作用 小白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多氯联苯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一定的雌激素干扰效应,导致动物雌激素水平紊乱或功能异常,从而影响生殖、发育或行为。羟基多氯联苯是多氯联苯最主要的活性代谢产物,已经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被检出。羟基多氯联苯的化学性质和分子空间构象使其雌激素干扰效应可能较母体化合物更强。因此,它们对人类和动物机体的潜在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毒理学问题成为内分泌干扰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相关的毒性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对多氯联苯的代谢途径、羟基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的暴露水平、雌激素干扰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羟基多氯联苯 代谢 雌激素效应
  • 简介:近年来,大量的规模养猪场的不断出现,任意排放的病死猪尸体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试验利用sq复合菌剂、病死猪、米糠、泥炭土作为原材料,在发酵箱内,经过7d反复发酵搅拌后生产有机肥的工艺流程,从微生物接种浓度、原材料的投放C/N比例、原材料的含水率、反应时的翻堆间隔时间方面进行单因子试验,探究复合菌剂在工艺流程中的最优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菌剂在接种浓度为2%,微生物与原材料碳氮比例为28∶1,原材料含水率保持在50~60%,12h堆翻一次的工艺条件下反应效果最佳.

  • 标签: sq复合菌剂 病死猪 接种浓度 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