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4月-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仅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比单一阿司匹林效果更好,而且副作用更低,用药安全性更高,可以作为治疗脑梗死的首要药物进行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组给予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分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组护理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分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活血化淤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估该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减少复发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活血化淤汤。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较大,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活血化淤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复发风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法医临床医学对外伤性脑梗死鉴定的要点。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本司法鉴定所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所受理的共计20位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回顾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以及脑梗死出现的时间、患者死亡存活情况以及残疾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研究的全部患者均存在着明确的外伤史,诸多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其主要会存在并发脑损伤的情况,在伤后2~7天为实际的高发阶段,整体临床的伤残率以及实际的致死率相对较高。结论:法医鉴定人员在对外伤性脑梗死鉴定以及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综合因素进行考量。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中静脉溶栓作为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疗效由于个体差异大,统计较为困难,所以本研究旨在构建其溶栓后临床结局预测模型。通过多维度回顾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收集病史、临床指标、影像学及溶栓信息等多维度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糖、溶栓时间、梗死体积等关键预测因子,构建 Logistic 回归模型及机器学习模型(如随机森林等)。利用内部验证(如 k-折叠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评估模型性能,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较高的 AUC 值。本模型综合多因素优势明显,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溶栓后结局的预测依据,辅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但存在地域种族局限性、潜在因子未纳入及回顾性研究偏倚等不足,未来需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以推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精准化发展。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和康复干预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CT灌注成像检查,根据CTP参数(CBF、CBV、MTT、TTP)与后续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预后相关性,结合治疗方式(静脉溶栓、机械取栓)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CTP参数中,CBF降低和MTT延长与急性脑梗死核心区的大小高度相关(P<0.05);CBV对可逆性缺血区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预后良好的患者(mRS评分≤2分)CBF水平显著高于预后差的患者(P<0.01)。CTP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范围和治疗决策中具有重要价值,是预测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有效工具。
简介:摘要: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对诊断早期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2月期间莒县人民医院80位疑似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常规序列、DWI、FLAIR序列扫描。由两位资深影像老师单独阅片,对检出结果与临床综合分析确诊进行对比分析。DWI与 FLAIR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对比研究,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都高。DWI和FLAIR序列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为98.63%、97.14%、98.75%。DWI和 FLAIR在早期急性脑梗死诊断上优于常规 MRI。还可以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DC值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 摘要:目的:评价和探讨D-二聚体,血糖(BG),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22年7月份到2023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以及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者50例,各取2ml静脉血于抗凝管中,使用转速为3000r/min离心机离心10min,在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用CS5100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进行对照实验。结果:D-D、HCY、BG的三项联合检测相对于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较高。结论:因此D-D、HCY、BG对于急性脑梗死具有监测疾病进程的作用。
简介:【摘要】全方位护理是临床重要护理模式之一,对患者进行心理、疾病、生理等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较常规护理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2 月于中心医院 就诊的 66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 33例。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积极感受、总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考组,疼痛不适、昏迷状态、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评分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5)。参考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理正常率分别为 57.58%(19/33)、 81.82%(27/33)。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正常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面心理。
简介:【摘要】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因其脑组织发生大范围损伤,故除脑梗死一般症状外,亦多伴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进而增加脑疝发病风险,进一步威胁患者预后。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建档顺序将中心医院 80例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 (2016年 3月至 2019年 2月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 (并发症、病死 )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0.0%与对照组 17.50%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无病死病例,与对照组 2.50%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专业度及护理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术后可取得显著护理效果,虽尚无直接数据证实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病死率,但患者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D-二聚体(D-D)、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ACI组根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分数的标准,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20例轻度的患者,24例中度的患者,36例重度的患者,并选取了体检中心的40例健康人,以其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对象和标准相同,对每一个实验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检测,并对血清S100B蛋白、血清D-D、 CRP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脑梗死组的血清S100B蛋白、D-D及 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