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有机朗肯循环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余热驱动,是回收余热、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途径。有机朗肯循环可与喷射制冷循环结合,可同时提供电能和冷量。喷射器内部流体的不可逆混合引起的能量损失,是该系统最大部分的能量损失。着眼喷射器内部流场分布和机理,分析工作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以优化喷射器设计,减小系统能量损失,提高带有喷射器的有机朗肯循环复合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潜力。结果显示,提高引射压力和出口压力会导致喷射器内部更多能量损失,制约整体系统的性能;在给定工况下,可通过钝化喷嘴内壁面、喷嘴处于最佳位置使喷射器达到最大喷射系数、最优性能,和最小的能量损失。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制冷 冷电联产 喷射器
  • 简介:为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organicRankinecycle,ORC)合理选择工质需要综合考虑太阳能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基于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太阳能资源区划标准,将我国分为了11个太阳能利用区。利用太阳能ORC热力学能量流通数学模型,以太阳能ORC系统典型月平均热发电效率最高为原则,为太阳能ORC系统绘制出推荐的工质地图。

  • 标签: 太阳能 有机朗肯循环 辐射强度 环境温度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 简介:以系统发电成本(electricityproductioncost,EPC)为评价指标,对用于回收工业锅炉烟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进行了热经济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器和冷凝器节点温差的增大,系统发电成本先减小、再增大,即存在一组最优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节点温差使发电成本最小。分别以纯工质R245fa和R236ea、非共沸混合工质R141b/RC318和乙烷/丁烷为循环工质,得到了最小发电成本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最优工作参数,以及对应的系统净输出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换热器节点温差 热经济 优化
  • 简介:空冷机组汽机排汽热损失巨大,而有机朗肯循环是利用中低温热源的重要技术之一。提出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空冷机组汽轮机排汽余热的技术方案,建立空冷机组和有机朗肯循环的物理模型,编制有机朗肯循环回收空冷机组汽轮机排汽余热技术的模拟程序,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厂家提供的某型号有机朗肯循环机组的性能数据进行对比。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某典型600MW机组为对象,探究汽机乏汽温度、环境温度、ORC机组过热度等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ORC机组净出功和ORC机组热效率随着汽机乏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随着环境温度和ORC机组过热度的增大而减小。

  • 标签: 空冷机组 有机朗肯循环 热力性能分析
  • 简介:基于热力学基本定律,建立了带喷射回热器的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regenerativesupercriticalor-ganicRankinecycle,RORC)和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supercriticalorganicRankinecycle,SORC)的热力循环模型。在膨胀机入口温度为340~550K时,对8种工质在两个系统下的净输出功、泵功和热效率等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喷射器后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净功和热效率并减少总炯损。此外,研究还发现湿工质在RORC中能有效提高净输出功和热效率,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超临界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器
  • 简介:对于可再生能源和工业余热资源,有机朗肯循环技术(organicRankinecycle,ORC)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其中R245fa因为其自身良好的环保性以及热力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ORC工质。对于ORC系统来说,工质的材料相容性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针对ORC系统实际工况,确定部件、温度、材料等因素的对应关系,提出一套适用于ORC工质材料相容性研究的实验方法,并以R245fa为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304不锈钢与R245fa的相容性要优于铜材料;同时在橡胶密封材料的选择上,不建议使用氟橡胶,且三元乙丙橡胶的相容性要优于聚四氟乙烯。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五氟丙烷 材料相容性
  • 简介:固体可燃火蔓延速率对于火灾的蔓延有重要的影响.以此为背景,采用热电偶瞬态测温技术,测量了牛皮纸、硬纸板的火蔓延速率.探讨了对流环境下风速的大小对薄片可燃火蔓延速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经验公式.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薄片可燃火蔓延速率的简化模型,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 标签: 可燃物 蔓延 速率 牛皮纸 理论计算 经验公式
  • 简介:为了寻找适宜的表面处理技术制备能长期地维持滴状冷凝传热型态,实验研究了垂直黄铜管外类金刚石和含氟有机薄膜水蒸气常压下冷凝传热特性.两种表面均能促进水蒸气的滴状冷凝型态,但类金刚石表面上液滴形状较扁,脱落频率不高,而有机膜表面的液滴形状、大小以及脱落频率均优于类金刚石表面.在管内冷却水雷诺数为1.0×104~2.0×105时,类金刚石和含氟有机薄膜表面的热流密度和冷凝传热系数分别为485~807kW/m2和18~23kW/(m2@K)、171~330kW/m2和4.8~7.2kW/(m2@K).含氟有机薄膜表面表现了优良的涂层结合强度,寿命实验已经持续了近10个月.

  • 标签: 水蒸气 实验 类金刚石薄膜 厚有机涂层 冷凝传热
  • 简介:2009年6月8日道康宁公司(以下简称“道康宁”)怍为有机硅、硅基技术和刨新领域的全球翘楚,正在进行业务战略转型,帮助客户提升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效率,并使之在动态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趋势中一帆风顺。

  • 标签: 有机硅 业务 市场 在线 道康宁公司 硅基技术
  • 简介:摘要:有机热载体在工业加热系统中广泛应用,然而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导致其变质、结垢,影响传热效率和系统安全。因此,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和清洗剂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有机热载体清洗的相关条件,以及在线清洗剂与溶剂清洗剂在清洗过程中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对清洗原理、适用范围、清洗效果等方面的分析,为有机热载体系统的有效清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有机热载体,在线清洗剂,溶剂清洗剂
  • 简介:Kynar光伏薄膜出众的性能源于Kynar氟聚合树脂。包括其优异的耐候性和介电性能以及良好的耐湿热性,使其非常适用于光伏电池背板的保护。本文主要介绍Kynar氟聚合树脂的材料特性和Kynar氟聚合薄膜在光伏应用中的典型优弊性能,诸如抗紫外性。介电性能。绝缘性能,以及Kynar氟聚合薄膜应用于太阳髋电池背板能起到持久保护的作用等。并与其他氟聚合薄膜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光伏 背板 氟聚合物 薄膜
  • 简介:美国NanoDynamics日前开发成功了便携式固体氧化燃料电池(SOFC:SolidOxideFuelCell)。以丙烷气为燃料,每填充一次燃料,大约可连续24小时输出50W的电力。该电池已在2004年11月1日到5日于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SanAntonio)举行的“FuelCellSeminar”上公开。

  • 标签: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便携式 电力 输出 丙烷
  • 简介:《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33—2003)要求“火力发电锅炉须预留烟气脱除氮氧化装置空间”。根据一些工程预留脱除氮氧化装置和一些改造工程装设脱除氮氧化装置的经验,编写了《燃煤电厂预留脱除氮氧化装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该文介绍了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火电厂脱氮氧化的主要技术,特别介绍了采用低氮氧化燃烧、采用选择性还原(SCR)NOx,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技术。SCR技术已有20年历史,技术成熟,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易于操作,效率可达90%。被国内外一些电厂广泛采用。该文给出了SCR流程示意图。该文重点讨论了预留脱除氮氧化装置,设计应注意的确定脱硫氮氧化工艺、与锅炉厂的配合、SCR反应器的布置位置、荷载及地基、空气预热器的防腐、防堵、引风机选择、液氮的贮存和计量、设计文件要体现预留了脱除氮氧化装置等问题。

  • 标签: 氮氧化物 设计 预留
  • 简介: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建立平板武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燃料电池(SOFC)的三维数学模型。在阳极与阴极多孔电极中使用尘气模型模拟气体质量传输并采用Brinkman—Forschheimer—Dacy模型来模拟多孔电极中黏性与惯性效应对气体流动的影响。研究给出了燃料气与空气在同向流与反向流情况下组分浓度、电压与温度分布。结果显示在同向流情况下,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较大与温度分布较均匀合理。研究给出了多孔电极结构参数(孔隙率、曲折因子与孔径尺寸)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较计算的极化性能与文献的实验数据两者较好的吻合。

  • 标签: 平板式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传质传热 三维模拟
  • 简介:对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螺旋盘管蓄热器的蓄热和放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在石蜡中添加铜粉、硅粉和不锈钢丝带对石蜡螺旋盘管蓄热器蓄热和放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蓄热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蓄热器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性逐渐增大;纯石蜡蓄热器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性最为严重;插入不锈钢丝带的蓄热器内温度分布最均匀.在放热过程中,纯石蜡蓄热器的出口水温下降最快;而石蜡加不锈钢丝带的蓄热器出口水温最高.

  • 标签: 蓄热器 螺旋盘管 温度分布 放热过程 热性能 相变材料
  • 简介:氢氟烃(HFC)/氢氟烃和氢氟烃/碳氢(HC)混合是两类重要的制冷工质。采用PR状态方程结合Horon-Vidal(HV)混合规则对7种HFC/HFC和7种HFC/HC二元混合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了计算,并与PR状态方程结合vanderWaals(vdW)混合规则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FC/HFC体系组元性质比较接近,非理想性不强,vdW混合规则即可达到较理想计算效果,HV混合规则对计算精度的提升有限;对非理想性较强的HFC/HC体系,vdW混合规则对共沸性质的描述不够理想,HV混合规则可以显著提升相平衡的计算精度。

  • 标签: 气液相平衡 PR状态方程 HV混合规则 氢氟烃 碳氢
  • 简介:给出了一种利用测定圆管对流传热温度场求解确定成分的非共沸混合的组分的方法。基于定压力条件下液体低雷诺数圆管层流充分发展段流体力学特性,利用数值方法求解变热参数对流传热模型温度场特性,采用反问题方法对对流传热控制方程的热参数进行非线性模拟和反算,通过反演计算热参数得到物质组分的定量值。对非线性热参数条件的对流传热控制方程和反问题L-M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通过试验比较,测定了对流传热过程温度场的理论计算组分与预设的组分。结果表明,测定温度场推算的非共沸混合组分与实际测定结果满足预设误差。

  • 标签: 三元非共沸 组分 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