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台湾海峡新生代沉积盆地由厦澎、乌丘屿、新竹和台湾等坳陷组成。通过对海峡西部的地震地层特征和东部的新生代地层的分析和对比,结合沉积盆地的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特征,认为该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地壳拉伸(孕育期)、晚白垩世-古新世张裂(幼年期)、始新世早期沉降(少年期)、始新世后期-渐新世再次张裂(青年期)、中新世早-中期冷却沉降(壮年期)、晚中新世-上新世早期挤压-收缩(老年期)、上新世后期-第四纪收缩-隆起(消亡期)其中,孕育期-青年期为陆缘裂谷阶段,壮年期为构造调整阶段,老年期-消亡期为全面收缩及台湾坳陷封闭隆起阶段。台湾坳陷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的典型实例。
简介:在研究泥岩盖层封气性的形成条件及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对3种类型泥岩盖层的封气性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既无生气能力又无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泥岩盖层,其演化不存在阶段性,仅有毛细管封闭;具生烃能力但不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泥岩盖层,其演化可分为毛细管封闭和毛细管+压力封闭两个阶段;既具生烃能力又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泥岩盖层,其演化可分为毛细管封闭、压力封闭+毛细管封闭+抑制封闭和毛细管封闭+替代封闭3个阶段.研究泥岩盖层封气性演化阶段,可以正确评价泥岩盖层的封气能力及其有效性.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和泉头组一、二段两套泥岩盖层为例,讨论了泥岩盖层封气性演化阶段的划分及其意义.
简介: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硕酸盐岩储层孔隙充填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证实,储层孔隙演化和油气运移、聚集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而孔隙充填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孔隙形成环境和发育阶段以及油气生成和运聚的直接标志。通过不同产状(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可确定储层孔隙的成因,并恢复储层孔隙演化历史及其与油气生成和运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发育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等七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中期深部深蚀孔洞缝和再埋藏晚期的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储层的聚烃期油气储集空间。油气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三叠纪早期(即再埋藏中期),而油气大量运聚则发生在三叠纪中-晚期和侏罗纪(再埋藏中晚期)。区内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印支-燕山斯构造运动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