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深入研究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储集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与流体赋存关系,明确储集层油水比例及其流体在微观孔隙结构中的赋存状态,提高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符合率,在简述岩心显微荧光薄片数字化应用系统功能以及量化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础上,以该盆地25口井共90个试油层为统计分析对象,应用显微荧光量化数据,结合常规荧光描述,首先确定了碎屑岩储集层显微荧光解释评价标准;然后针对量化数据中的荧光发光面积和颜值与储集层流体性质的研究,建立了利用荧光发光面积与颜值划分不同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图板。将该标准与图板相结合不但可实现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体现储集层是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2016年在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其腹地的20余口井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简介:渤海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地层内粘度高于350mPa·s的稠油冷采开发产能低、采收率低,难以满足海上高效开发要求。为探索海上规模化高效热采技术,以LD油田明化镇组稠油为靶区,开辟首个海上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区。与陆地不同,试验区具有以下特点:天然能量开发有一定产能(20m^3/d)、井距大(400m)、井控大(45×104m^3)、水平井开发等。根据开发难易程度,进行了储量品质分类研究,建立了底水和边水油藏均质模型,研究了蒸汽吞吐的布井界限,设计了12口热采井整体方案,并从2014年分步实施。目前有两口井已分别进入第二轮和第三轮吞吐。由于海上开发的经济性要求、开采特点等与陆地不同,在现行蒸汽吞吐效果评价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热采有效期等具有海上特色的评价指标,总结了海上多轮次蒸汽吞吐开发规律,并积累了降低稠油乳化风险的经验。试验区取得的认识及成果对海上稠油后续规模化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录井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机制,具有继往开来的指导意义。在总结录井“手工化”、“多元化”、“定量化”、“信息化”4个发展阶段和“快”、“准”、“信”、“广”四宇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录井采集技术的创新机制主要为“移植”和“耦合”。“移植”的主要方式是小型化和在线化,“耦合”机制可分为激发系统耦合与检测系统耦合两种,检测系统耦合又分为联用式与一体式。录井方法的创新包括图谱转换、图谱分割、参数派生、数据耦合、图板建立、应用延伸6种机制。通过分析发现,录井技术的原始创新不足,在耦合创新方面,国内以激发系统耦合为主,国外以检测系统耦合为主;在录井方法创新方面,国内具有一定特色,但跟国外相比,整体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