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由于井下地质情况复杂,储集层纵向、横向上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对川渝地区地层卡层、取心、储集层优劣判定及钻井轨迹优化调整带来很大困难,施工现场采用了随钻镜下岩石薄片鉴定技术及矿物元素含量分析技术。以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为例,通过及时分析所钻地层矿物元素含量特征,观察鉴定薄片中古生物种类、晶粒晶形发育特征、孔洞缝发育特征等,准确识别了雷口坡组风化壳和飞仙关组与长兴组地层界面。实钻证实,随钻薄片鉴定及元素分析为实钻地层划分、特征岩性识别、储集层发育优劣情况初步判别、现场轨迹优化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对储集层识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随钻 薄片鉴定 元素分析 特征岩性识别 地层划分 储集层
  • 简介:为解决岩石密度计算中考虑的因素比较单一问题,对Gardner经验公式进行了优化,以减小声波时差单一变量的误差对岩石密度的影响。通过电阻率RD和自然伽马GR以及声波时差△t数据建立密度(ρ)的计算模型,如YC1井的优化密度计算式为ρ=1.608160(1000000/△t)^0.012353RD-0.023617GR0.077736,该式密度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复测定系数(r2)为0.73,相关性很好,且其平均误差仅为-0.00013g/cm2,而Gardner经验公式计算的密度值平均误差为-0.11274g/cm3,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值。实例分析证明该模型较Gardner公式有更好的地区适用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岩石密度 计算模型 回归分析 Gardner公式 Faust公式
  • 简介:钻井过程中溢流的及时发现,将为排除溢流、重建压力平衡赢得宝贵时间,从而降低二次井控的难度.及时判断溢流建立在精准的钻井参数和正确的溢流预警模型基础之上.为建立溢流预警模型,首先对溢流发生过程进行分析,建立溢流过程的物理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溢流监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录井参数的数学重构并导入数学模型,建立了多工况下溢流发生的贝叶斯预警模型.现场应用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录井参数的二次应用和钻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溢流 监测 贝叶斯模型 预警 录井 钻井安全
  • 简介:钻时是地质录井现场地层岩性划分和层位卡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为增强钻时的可比性,提出一种新的钻时变换方法,该方法以dc指数公式所蕴含的钻井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作为钻时变换的理论依据,根据dc指数公式推导出钻时变换公式,对钻时进行变换.胜利油田是典型的断块油气田,地质条件复杂,因而选取该油田较为典型的KDX414井作为例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同实际钻时相比,不同深度或不同岩性之间的变换钻时差异性明显,与录井岩屑剖面和测井曲线的符合性更高,尤其对砂、泥岩地层岩性的划分和对油气储集层深度与厚度的确定更加准确,且变换钻时与dc指数的相关性有明显提高.

  • 标签: DC指数 实际钻时 钻时变换 地质录井 岩性划分 层位卡取
  • 简介: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岩屑样品变得细碎,传统的岩屑描述与分析越来越困难,因而探索元素分析技术并应用于钻井过程中岩屑或其他样品的检测分析,在石油勘探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分析元素,具有检测元素全、可分析各种形态样品、能实时在线检测等优点,其应用正逐渐在各行业展开.在分析LIBS技术工作原理和优势的基础上,介绍采用LIBS技术的元素分析仪的优化工作参数和元素含量标定方法.利用该技术针对固体样品进行分析,可通过定量检测岩石矿物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含量实现岩性的精确辨别,而针对液体样品进行相应分析,可实现以液体为分析对象的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LIBS技术可以在石油勘探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元素分析 矿物识别 液体分析 LIBS 石油勘探
  • 简介:钻遇潜山的作业风险决定了潜山界面识别技术在录井中的重要地位。为解决渤中油田某构造花岗岩潜山与上覆砂砾岩岩性难以区分的难题,引入X射线元素录井和X射线全岩衍射录井技术,利用岩屑元素和矿物含量变化确定地层界面和岩性的变化,但其应用中存在各种元素和矿物分异度不够、潜山界面的变化不明显等问题。在此条件下,引入ReliefF算法、PCA降维、支持向量机等数学方法及思维,用于处理现场成果数据并构建新图板,提高潜山界面识别的分异度。通过数学方法与地质录井的结合,提出了潜山界面识别的新思路,对渤中油田某构造后续作业以及渤海地区其他潜山构造的界面识别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潜山界面 识别方法 RELIEFF算法 PCA 支持向量机
  • 简介:层位预测精度是制约现场作业质量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满足海上油气田在勘探开发高成本压力下对层位预测精度的更高要求,在参考地质层位预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渤海油田丛式井开发的特点,利用防碰扫描原理分井段选择参考井,利用油田勘探开发阶段获取的钻、录、测井资料数据绘制单层顶、底界等深线图和单层等厚度图等地质图,根据新井井轨迹在构造图上投影等手段,形成了一套基于钻、录、测井资料的层位预测的新方法,并在应用中获得成功。该方法不但提高了层位预测精度和作业质量,而且降低了作业风险和成本,对当前低油价形势下海上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钻井 录井 测井 层位预测 海上油气田 丛式井
  • 简介:定量荧光样品分析时,需要确定油层及刻度曲线,这需要分析人员具备地层识别能力,而且对于区域地层构造了解不清晰或地层复杂时,其确定难度较大。通过兮析待测样品与原油谱图形态相似程度,实现智能判断原油层位及进行刻度曲线选择,提高了定量荧光兮析的准确性。该方法实现了油层的智能识别,不需要人工判断原油层位及进行刻度曲线选择,便于在油田现场录井作业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定量荧光 谱图形态 油层识别 刻度曲线识别
  • 简介:通过分析GDl绘图技术的啄理,阐述了矢量格式综合录井图的实现方法。整个系统采用Microsoft.NET平台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式,以面向对象的角度将综台录井图划分为图头表格、数据曲线、图例填充、文本等形式。针对各种不同的综合录井图格式,系统采用模板驱动的方式装载格式和数据,通过ADO.NET、按照加栽求班内的对象格式读取数据,并根据不同的对象禹性进行图形输出。并结合Microsoft.NET开发平台和XMI。技术,通过矢量图例编辑、自定义录井图格式和成图打印,实现了矢量综合录井图绘制糸统。该系统为后期油气勘探、精确解释提供了直观准确的电子图件成果资料。

  • 标签: 电子绘图系统 GDI+ 矢量图形 综合录井图 MICROSOFT.NET XML
  • 简介:河流相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往往导致水平井砂岩钻遇率较低而降低水平井的产能优势,因此需要利用地质导向技术并结合地震资料对水平井实施过程中钻遇砂体发育模式进行解析。对于河流相储集层而言,不同成因类型在随钻过程中所表现出砂泥剖面的测井曲线特征存在差异:“砂体拼接”型模式钻遇砂泥岩界面往往表现为砂泥“突变”的电性特征;“微构造”型模式钻遇砂泥岩界面表现为“渐变”的电性特征;“浅着陆”型模式钻遇泥岩界面可以表现出多种电性特征。通过不同的电性特征可以进一步识别河流相储集层的边界面发育模式及储集层内部砂体拼接状况。基于对地质模式的识别,采用相应的随钻调整策略,可有效提高河流相储集层水平段砂体钻遇率。

  • 标签: 河流相储集层 水平井 砂体钻遇率 地质导向 地质模式
  • 简介: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油田地质条件复杂,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储集岩普含凝灰质,孔隙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凹陷内南屯组目的层总体属于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型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较大,传统的气测录井图板解释符合率较低。为了探讨南贝尔油田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有效方法,收集研究区26个已获试油验证的储集层流体8项气测录井参数的原始数据,将通过降维得到的3个主成分作为新变量,求取经主成分计算后的新样本及其均值间欧氏距离与偏离距,进而构建欧氏距离排序法气测录井解释图板,基于新样本之间相异相离、相似相聚原理,实现不同流体性质解释层的空间定位与划分。应用该图板对输入样本的解释符合率为92.31%,对待识别样本解释符合率为86.67%,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气测录井解释图板识别能力较强,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 标签: 塔木察格盆地 南贝尔凹陷 主成分分析 欧氏距离 气测录井 流体性质
  • 简介: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油田构造条件复杂,孔隙结构特征差异性大,非均质性强,区内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较大,测井、录井解释符合率均不理想。为了探讨南贝尔油田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有效方法,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别法引用到流体性质解释过程中,取该区22口探井、评价井已获试油验证的储集层流体10项参数的原始样本数据,以其通过降维得到的3个主成分作为判别因子,并求取经主成分计算后新样本的均值向量和样本协方差矩阵。在假设油层、干层、油水同层、水层4个不同类属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前提下,构建该区储集层流体性质的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并依据判别函数值最大准则确定判别结果。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马氏距离判别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为93.33%,预测正确率约为80%,可为该油田南屯组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南贝尔油田 主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流体性质 判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