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北京市通州区现代潮白河白庙沉积体为例,通过对深挖探槽、探坑和野外剖面的详细解剖,结合密集采样的分析结果,详细研究了现代潮白河白庙沉积体内部的沉积相类型。研究表明,现代潮白河白庙沉积体是一个曲流河沉积体。在现代潮白河白庙沉积体内部,共识别出8种岩相,即块状层理细砾岩相(泥砾为主)、大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小型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同沉积变形层理细砂岩相、平行层理细砂岩相、板状和波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薄层块状层理粉砂质泥岩与细砂岩相及块状层理泥质粉砂岩相;主要发育了2种沉积亚相和5种沉积微相,即河道和河漫滩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微相。潮白河白庙沉积体在垂向上共发育了3期沉积旋回,其形成主要受沉积物供给、气候和河岸性质的控制。现代潮白河岩相和沉积相的研究,对于寻找古代曲流河岩性油气藏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对潮白河今后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划分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以及识别其内部的沉积旋回类型是层序地层分析的重要基础。测井信号是不同周期的地层旋回信息的叠合,通过时频分析方法可将测井数据内隐藏的地层旋回性信息拓展到不同的频带内,进而进行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划分以及旋回类型的判别。利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EMD)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不同频带的本征模态分量,结合Hilbert变换获取各分量的频率特征。最后根据各分量的周期性波动和频率变化特征与不同沉积旋回类型以及各级层序界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划分地层层序。在东营凹陷沙三段的应用中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短期、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提供了新思路。
简介:伴随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寒武系地层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该文主要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生物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寒武系地层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SSQ1对应下寒武统,SSQ2对应中寒武统,SSQ3对应上寒武统。其中,巴楚地区3个二级层序发育完整,塔中地区塔参1井为基底隆起高部位,只发育SSQ2和SSQ3。二级层序的形成受控于构造演化的周期性,反映了寒武系3次大的海进—海退,在沉积演化上经历了3个阶段,即早寒武世的潮坪—局限台地—蒸发台地、中寒武世的开阔台地—蒸发台地、晚寒武世的局限台地的沉积序列。
简介:Jabung区块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区内的构造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岩性油气藏虽有多处发现,但缺乏整体研究和规律性认识。为了进一步挖潜Jabung区块内的剩余勘探潜力,落实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和重点区带,在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地震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识别出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古近系和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依据层序地层格架控制岩性油气藏及其疏导体系这一理论,研究了区内层序地层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abung区块古近系和新近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SQ1—SQ7等7个三级层序,层序演化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生储盖的组合方式和发育位置;SQ1(断陷发育期)控制主力烃源岩的分布,SQ2和SQ3(断坳转换期)控制近岸水下扇等岩性体的发育,SQ4(坳陷发育早期)形成了一套浅海相的灰岩储层,SQ5(坳陷发育期)多为浅海相沉积,SQ6和SQ7(坳陷晚期)以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指出了4个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为Jabung区块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介:通过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古生物、物源区及测并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长9油层组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可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4个短期旋回层序.以古盐度的定量计算和盐度分区为依据.进一步确定了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期的古湖岸线位置.在此基础上,以物源区、沉积相和层序分析等资料为基础,选取中期旋回层序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作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各时期层序一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各时期古地理面貌和砂体展布格局主要受湖平面升降和物源区方向控制.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水上和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出现在各中期旋回的湖侵相域,砂体的延伸方向与西南部的主物源方向相平行该研究成果对陇东地区长9油藏的后续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通过大量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部分地震资料,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辽东湾盆地古近系划分为2个超长期、6个长期、18个中期和数10个短期旋回层序。在综合长期层序界面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长期旋回的上升和下降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得出了长期旋回的古地理演化规律为:在LSC2和LSC3时期,以发育浅湖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LSC4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到LSC5和LSC6时期以发育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形成浅湖→湖底扇→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和砂体展布规律。从而为有利储集砂体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简介:为了研究湘中坳陷二叠系龙潭组和大隆组黑色页岩的吸附能力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全岩矿物含量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储层物性分析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主要为硅质页岩,石英质量分数平均为34.4%,且多为生物成因硅,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平均为24.4%,矿物组分特征与美国Barnett页岩和四川盆地古生界优质海相页岩类似。②页岩中干酪根类型以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为2.63%,有机质孔发育,主要为微孔和中孔。③页岩吸附能力较强,饱和吸附质量体积为0.75~8.60m3/t,平均为4.51m3/t,具有良好的甲烷吸附能力。④页岩吸附能力主要受控于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总烃、石英含量、岩石密度和孔隙结构。其中,有机碳含量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湘中坳陷海陆过渡相页岩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简介:已有的钻井资料表明,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测井曲线、薄片鉴定等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延安组经历了下切河谷充填、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沉积的演化过程,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旋回。低位体系域主要为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其分布受早侏罗世古地貌的控制,优先堆积在古地貌较低的区域;水进体系域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最大湖泛面处于前三角洲的黑色泥岩中;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沉积组成。最大湖泛面的存在将延安组油藏分为源外组合和远源组合。源外组合,特别是低位体系域的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具有砂体厚、储集物性好、离烃源岩近、圈闭类型丰富等成藏条件,利于油气的聚集;而远源组合只是源外组合破坏后,油气运移至高位体系中形成次生油藏。
简介: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界面特征),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的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强振幅高连续楔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和前积反射地震相等.其中,楔状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前积反射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西侧的缓坡带.文昌组地震相在平面上具有不对称性,在垂向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东沙隆起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在番禺4洼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大规模粗粒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西侧和南侧缓坡也均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并形成中小规模的多类型较粗粒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