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节约集约用地话题不新。不过,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的浙江,不断深化节约集约用地,新途径、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今再现节地新模式。今年9月,浙江省政府在湖州市召开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暨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现场会,并发布推广先进节地模式“七法”。

  • 标签: 节约集约用地 浙江 武艺 土地处置 资源紧缺 资源节约
  • 简介:为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切实提高城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评价工作,现已形成包括2015年度区域初始评价、2016年度区域更新评价、2017年度区域更新评价在内的3轮评价成果,评价时点为评价年度上一年年底。评价以城市为单元,以各参评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0余个城市。

  • 标签: 利用评价 城市区域 建设用地 集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通报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开发区提升土地供给质量,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共有520个国家级开发区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现将全国参评国家级开发区评价结果通报如下。

  • 标签: 国家级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工作 通报 自然资源部 供给质量
  • 简介:邗江区地处江苏省扬州市主城区,因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而得名,与扬州城同年同根,现辖7个镇、6个街道,区域面积55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5万,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分别为1.48亩、0.48亩,低于省、市平均水平。面对人多地少的区情实际,邗江区以“亩产效益”为核心,通过多年来的精细精致用地,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邗江区在新增建设用地同比下降超过15%的情况下,GDP同比增长稳定在8%以上。

  • 标签: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邗江区 扬州市 江苏省 效益 建设用地
  • 简介: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始终坚持“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的思路,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五未”土地处置为抓手,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通过城市优化更新、农村全域整治,以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响了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企业提档升级的攻坚战,大力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实践出了具有吴兴特色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 标签: 集约利用 建设用地 湖州市 浙江省 有限资源 质量
  • 简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导学教学法初探李钢(三明市第一中学)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缺乏兴趣,学习被动;其二,只注重灌输知识.不注重能力培养。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是由学习动机决定的,而学习兴趣是动机产生的...

  • 标签: 导学式教学法 初中地理教学 学习活动 学习能力 李钢 地理课
  • 简介:有害植物治理是生态学面临的重要难题.为控制危害广州市龙眼洞林场的大型木质藤本金钟藤(MerremiaboisianavanOoststr),本研究进行了治理技术的探索.通过比较大面积化学除莠、人工清除和隔离带化学控制3种方法对金钟藤及环境的影响,阐明了各种方法的利与弊.大面积化学除莠和人工清除虽能清除金钟藤,但都造成了地表长期大面积裸露,从而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前者还引起环境污染.隔离带化学控制既能在较长时期内有效遏制金钟藤的扩散,为林地由外到内恢复创造条件,又避免了水土流失.隔离带化学控制试用了斩荒(草甘膦.乙羧氟草醚混剂)、国产草甘膦、农达、2-甲-4-氯4种农药,综合控制效果以斩荒最优,有效控制时间180d以上,第180d对地上部分、绿枝条和老茎鲜重的抑制率分别为85.8%、99.7%和70.0%,明显高于单一使用草甘膦.国产草甘膦与进口农达无显著差异.金钟藤老茎占地上部分近一半的鲜重,老茎受抑制率低、抗药性强,是金钟藤抗除草剂能力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金钟藤 隔离带式化学控制 草甘膦-乙羧氟草醚混剂
  • 简介:介绍了开顶气室在模拟未来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如CO2和O3浓度增加、污染加剧等)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指出应用开顶气室进行研究必须注意由于气室结构本身无法避免的缺陷导致的试验误差,并对该技术在生态学领域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开顶式气室 生态学 模拟环境变化
  • 简介: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的选择及确定方法。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一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人工湿地设计 基质 植物 水流方式
  • 简介:反馈型教学设计在地理课中的运用李文(福州市第二中学)反馈型教学设计是按照系统教学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由教师、学科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开放系统;并以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

  • 标签: 教学设计 反馈型 反气旋 教学过程 地理课 天气特点
  • 简介:位于青秀山风景区的蜡烛湖是南宁市建设"中国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论证蜡烛湖形态及相关设计的科学性,根据不同入水口流速、出水口数量、位置和湖泊形态设置了5组实验,运用二维流场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蜡烛湖入水口的流速对于改善蜡烛湖整体流场影响不大,无法解决蜡烛湖大面积水体的"死水"问题;不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对蜡烛湖流场和流速影响较大,其中出水口2、出水口4和出水口5对蜡烛湖流场流速影响最大,能够较好解决蜡烛湖整体流场流速;蜡烛湖的岸线形状对于整个湖泊的流场有较大影响,优化的呈祥岛岸线形态能够改善附近区域静水流场,加快蜡烛湖水流流动;在优化了呈祥岛岸线形态的基础上,增设出水口4和出水口5,能够有效解决蜡烛湖原有的大面积流场流速过慢问题,促进了蜡烛湖水流循环。

  • 标签: 景观水体 湿地工程 水动力 数值模拟 蜡烛湖
  • 简介:针对具有一定内热源的庭院建筑,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了热压自然通风量与庭院内热源和室外风向、风速的关系.结果表明房间的通风量随室外风速、风向的变化而变化,且热压对通风的相对影响作用随室外风速的增大而减弱.在对庭院建筑进行自然通风系统设计时,这一结论可作为理论设计依据之一.

  • 标签: 庭院建筑 热压通风 热源 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北京市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的状况,在北京市杨镇一中,建立了经济且简便易行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由地埋一体化预处理、多级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单元实验,对人工湿地的填料结构、植物选择、布水设计、水位调节、湿地防堵系统设计、预处理系统设计进行了创新,研究了1d、2d和3d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有机物处理效应的影响,并开展了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实验、冬季保温措施研究以及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比较而言,1d和3d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2d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人工湿地0~10m的水平距离内,0~5cm、30~35cm、60~65cm深度的基质的堵塞差异显著(n=10,p〈0.05),从水平上看,在0m、2m、4m处基质的堵塞最为明显,因此,在更换人工湿地基质时,只需更换0~4m内的基质;棚膜+蒲席覆盖系统去除污水中总氮的效果要优于结冰盖系统,更适宜于北方使用;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共同处理污水,优势互补,能使处理后的出水符合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一级B限值。

  • 标签: 农村生活污水 地埋式预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 景观湿地 污水处理效应
  • 简介:闽东北木拱廊桥建筑群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建筑,很好的诠释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同存共息关系.闽东北木拱廊桥建筑在技术应用上,结合人文的、生态的、经济的、地区的等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推动新的桥梁建筑艺术的创造,是特殊自然条件的建筑拓展空间、延伸空间的典型.闽东北木拱廊桥建筑群在闽东北得以出现和保留与闽东北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有密切的关系,从地理学视角解读闽东北木拱廊桥建筑群是闽东北木拱廊桥研究的一个全新命题.

  • 标签: 闽东北木拱廊桥建筑群 地理空间 地理学视角 解读
  • 简介:本研究从中等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如LandsatTM影像)的地物光谱响应曲线入手,介绍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建筑用地提取指数构建原理.然后选取LandsatTM影像进行建筑用地提取实验,并用QuickBird和GoogleEarth的同期影像辅以验证.实验得出,比值居民地指数RRI,由于其作者构建时并没有对影像进行辐射校正,从而影响了提取精度和模型适用性;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和差值建筑覆盖指数DBI,提取精度相对较高,但是会混有裸土、污染水体等信息;指数型建筑用地指数IBI和增强的指数型建筑用地指数EIBI,提取精度最高,达到92%.虽然EIBI期望改进IBI未能很好抑制裸土信息的问题,但实际上所构建指数并没有较好的去除裸土信息,可能是其权重选择没有普适性,所以建议建筑信息提取优先使用IBI.

  • 标签: 建筑用地指数 遥感 中等空间分辨率 IBI EIBI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的毛薹草(Carexlasiocarpa)沼泽中,建成了水位增温协同控制样地。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沼泽湿地中的原位水位控制,在保持微气候与天然湿地一致的同时,可以对水位进行精确的控制。同时,为了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水位与气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选择了4种水位(-20cm、-10cm、0cm和10cm),采用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被动增温方法,进行水位增温协同控制。在该控制样地中,设置了包括水位与增温交互控制在内的6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布设5个样方,共计30个样方,每个样方的水位独立控制。该控制样地的建成将为湿地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 标签: 水位增温协同控制 水位自动控制设备 开顶箱 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