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穆棱河2010~2014年的水质指标数据,选择水体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含量、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氟化物含量、砷含量、石油类含量和pH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穆棱河水体质量。结果表明,穆棱河上游的水质总体好于中、下游,其水质基本属于Ⅱ~Ⅲ类水;中、下游的水质指标变化较小,但水质较差,基本属于IV类水。穆棱河水质季节变化较大,春季的水质优于夏季和秋季;在夏季,水质恶化明显,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增加。2010~2014年期间,在各监测站水质指标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
简介:在人口分发和密度学习变化能为地区性的开发提供重要基础并且计划。空间模式和在在中国的人口密度的变化的开车因素还不是清楚的。用在2000和2010的人口普查数据,因此,这研究第一在中国分析了人口密度的变化并且在所有2353个县把变化划分了成4种类型,由快速的增加,慢增加,慢减少和快速的减少组成。随后,基于部分最少的平方(请)回归方法,我们认出了重要因素(在11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因素之中)为有人口变化的不同类型的整个国家和县的影响人口密度变化。结果显示出那:(1)在2010,与在2000的人口密度相比,在大多数县(超过60%)的人口密度每km由21个人增加了2平均,当在另外的县的人口密度每km由13个人减少了时2。所有2353个县,当458和446个县分别地在人口密度显示出慢、快速的减少时,860和589个县分别地在人口密度显示出快速、慢的增加。(2)在11个因素之中,社会经济的因素比自然因素更显著地影响了人口密度变化。更高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好医药的条件和更强壮的通讯能力是人口增加的主要的拉因素。稠密的人口密度是人口减少的主要的推因素。这些结论在过去的10年在中国澄清了人口变化和它的影响因素的空间模式并且能为计划的未来人口提供有用参考。
简介:基于2000和2010国家普查的府级的数据,瓷器半都市化的空间进化在这研究被分析。都市化的阶段是由考虑半都市化的re-examined。城市的开发的九种类型根据在半都市化和都市化之间的关系被介绍,并且也就是,瓷器都市化高被划分成五个阶段不同格,不同格,低协作,协作,和高度协作。结果证明那瓷器半都市化率从一个区域显著地变化到另外一个;它在2010的顺序从对最低价值最高如下:东方,中间,西方,和东北。内陆城市里的都市化和半都市化率在沿海的城市里比那些快增加大部分。另外,半都市化越过中国显示类似于都市化的一个空间模式,与东北区域的唯一的异常。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半都市化的空间集中决心正在增加。高值的集中区域在沿海的东方正在膨胀,而低值的集中区域在东北正在成长。最后,瓷器都市化模型的进化在学习十年建议在都市化和半都市化之间的协作的一个变弱的趋势。半都市化能被看作瓷器hukou系统的特殊生产,它在城市里限制候鸟的永久解决。因此,当都市化和citizenization发展,瓷器半都市化趋势被期望展出一个颠倒的U字形的模式。
简介:利用ThomsonDataAnlyzer(TDA)软件,对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1899~2010年间的湿地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作者关键词词频次数在100次以上的关键词,以及高频词出现的年代,并将百年湿地研究划分为5个时间段,分析各个时间段内在研究中出现最多的10个关键词,以及百年湿地研究文献平均年发文量最多的10个关键词及其共词关联度,以期发现国际湿地研究的内容及热点。结果表明,湿地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大量研究始于1990年;湿地的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等是湿地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建模是其研究的主要方法;美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研究湿地科学的第二大国。
简介:在黄河的上面的集水在有气候因素的植被和他们的关联理解变化,中国,从2000~2010的规范的差别植被索引(NDVI)时间系列数据基于MOD13Q1产品被收集。变化,Theil参议员中部的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测试的系数被联合调查轻快特征和植被的趋势特征。气候数据集合然后被用来在植被和气候变化分析在变化之间的关联。以时间的变化,在这个学习区域的植被从2000~2010稍微改善了,尽管轻快特征比在20062010在20002005是更大的。以空间变化,相对稳定并且有一个显著地增加的趋势的植被说明学习区域的最大的部分。它的空间分发高度与高度被相关,它在这个区域从大约2000~3000m。显示出一个显著地减少的趋势的高度波动的植被和植被主要与水力发出的电力开发在水库附近并且在河的活动范围被散布。有一个相对稳定、显著地减少的趋势的植被和有高度波动和显著地增加的趋势的植被广泛地被驱散。关于到气候变化的植被的反应,大约2030%植被与气候的因素有重要关联,在大多数区域的关联是积极的:有降水的区域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占超过10%区域;有温度的区域作为关键影响因素占不到10%区域;并且有降水和温度的区域作为一起影响因素的钥匙占大约5%全部的区域。超过70%植被与气候的因素有不足道的关联。
简介:对加速河建水坝和灌溉的Yangtze三角洲反应是全球担心的一个话题。这研究分析了沉没三角洲前面,在不同分区的时间空间的变化模式,在典型剖面图的geomorphological变化,和四个主要分区的geomorphological原因的一般侵蚀生长(Chongming厘米的东方潮汐的沼泽地,Hengshashoal-HS,Jiuduanshawetland-JDS,并且Nanhui-NH的东方潮汐的沼泽地)。数据来源包括测量在的地志的数据高分辨率,在Datong车站的沉积负担,和相应河口构造信息。主要调查结果是:(1)一般来说,学习区域稍微侵蚀了(侵蚀区域比率是51.83%,生长区域比率是48.17%)从1982~2010,并且它经历了erosion-accretion-erosion的移动。地形学的时间空间的变化在八个分区也是重要的,排除在北方隧道的经常的侵蚀;(2)在在NH的5m深线以内的东方、北的厘米和HS,北JDS,和这个区域的进化被垂直免职统治,它在南部的厘米和HS是那的反面,并且在东方、南部的JDS的5m深线以内的区域;(3)总体上,2m的包含的表面区域(ESA)和5m,深线不停地增加,并且年度生长率在19822010期间分别地到达了10.42km2/yr和7.99km2/yr(然而,四个分区展出了争论),并且在整个区域和所有分区,10m深线的ESA减少了,当15m深线的ESA在时期期间稍微变化了并且仍然保持稳定时;(4)是更少由设计的河口影响了,厘米是深线的ESA根据沉积负担的衰落减少了的唯一的分区。主要结论是河口工程工程在对沉积负担,ESA的变化和深线的分发的减小的宏背景影响沉没三角洲起一个日益重要的作用。与国际发货中心和开垦投射的上海的加速的构造一起,沉没三角洲的geomorphological进化将变得更复杂并且因此值得以后的经常的监视。
简介:为探明城市化进程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福建省CO2排放分解为CO2强度效应(△CF)、能源结构效应(△CN)、经济规模效应(△CY)、能源强度效应(△Cl)和人口规模效应(△Cp)5个影响因素,探讨福建省1978--2010年期间CO2排放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0年期间,福建省C02排放增加了5817.10×10^4t,年均增长率为8.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福建省CO2排放增加的核心因素是经济规模扩张和人口增加,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能源强度的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强度变化不是福建省CO2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比较不同城市化阶段发现,经济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能源强度抑制CO2排放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
简介:以16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用根系图像分析软件(winRHIZOTRON2005a)和CN元素分析仪(ElementarVarioELⅢ)测定4个径级(0-2mm、2-5mm、5-10mm、10-20mm)根的形态参数和C、N含量,用土壤呼吸测定系统LI-8100(LI-COR,USA)测定各径级离体根呼吸速率,分析不同径级根参数特点及其与根呼吸的相关性,并对根系离体后呼吸速率变化和测定时间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径级之间的根参数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根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细根(〈2mm径级)的呼吸速率和〉2mm径级根的平均呼吸速率分别为1.145±0.249nmolCO2gDM^-1s^-1和0.350±0.040nmolCO2gDM^-1s^-1,前者显著大于后者;离体根呼吸速率与根N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根C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与比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细根离体后呼吸速率应立即测定,而〉2mm的根测定时间可以适当延后。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插值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距平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区1961~2010年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0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区年平均气温累计上升1.85℃,倾向率为0.037℃/a;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研究区进入显著升温期;研究区年降水量累计下降121.42mm,占同期年降水量的19.9%,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强降水日数和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显著减少,但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总体上保持稳定。1961~2010年期间,黄河三角洲湿地区气候以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为主要特征;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下垫面变化是其重要的驱动因素;暖干化气候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