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贮存库.采用平均标准木法与收获法估算福州市南江滨公园内的3种(南洋杉、番石榴、黄花槐)片林及其毗邻草坪的生物与碳贮,结果表明:南洋杉平均单株生物为27.52kg,番石榴为48.60k,黄花槐为15.08kg;其中树干是主体,占整株生物的58.0%~69.4%;3种林木的根系生物也较高,占整株生物比例达25%以上,其中黄花槐最高,达到33%;3块草坪生物分别为31.11t·hm^-2(南洋杉毗邻草坪)、21.00t·hm^-2(番石榴毗邻草坪)、33.07t·hm以(黄花槐毗邻草坪);片林各器官的碳含量比较接近(除叶在41%左右外),波动范围为45.8%-47.2%,草坪各器官碳含量较低,波动范围为36.5%~41.3%;3种片林的植被碳贮分别为24.69t·hm^-2(南洋杉)、38.19t·hm^-2(番石榴)、17.71t·hm^-2(黄花槐);3块草坪的植被碳贮分别为12.47t·hm^-2(南洋杉毗邻草坪)、8.48t·hm^2(番石榴毗邻草坪)、13.21t·hm^-2(黄花槐毗邻草坪).

  • 标签: 城市片林 草坪 生物量 碳贮量 福州
  • 简介:2010年11月q011年10月,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区江滨公园内番石榴、南洋杉和黄花槐3种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及其归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石榴、南洋杉凋落物在4月和9月出现凋落高峰,而黄花槐凋落物在4月和8月出现凋落高峰;亚热带城市森林凋落高峰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人为因子共同影响;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年凋落物分别为6030.11±422.17、9701.21±657.30和8662.58±291.12kg·hm^-2·a^-1,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凋落物碳含量在40.9—41.5%,凋落物c归还分别为2466.31±175.20、4026.00±270.81和3568.98±119.07kg·hm^-2;树种和林分密度是各林分凋落物年归还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单株凋落物年归还主要受林分密度的影响.

  • 标签: 亚热带 城市森林 凋落物 季节动态
  • 简介:福建省2000年耕地人口承载初探刘东星,陈健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九○级)(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土地是面积有限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耕地是上地的精华,它提供了人类生命活动80%以上的热量和75%以上的蛋白质。某...

  • 标签: 福建师范大学 自然资源研究 承载量 刘东星 陈健飞 人口自然增长率
  • 简介:细根在城市绿地地下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采用土芯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对福建省福州市区内城市绿地的细根现存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片林的细根生物在1.15~2.60t/hm^2之间,低于草坪的细根生物(1.34~4.45t/hm^2),总体上也低于多数亚热带天然森林的细根生物.2)细根垂直分布总体规律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城市草坪上层细根生物与下层细根生物量差异大于城市片林.城市草坪土壤中79%的细根集中于表层土壤(0—10cm),10~40cm土层中的细根生物仅占20%,而各城市片林中仅有50%左右的细根集中于土壤表层0~10cm,10~30cm深度的土层中的细根生物占30%,40~60cm的土层都仍有20%的细根存在.3)采用细根长度、直径建立双因素模型,对城市绿地细根生物均有较好的拟合结果,但城市片林的模型拟合效果(R^2〉0.85)优于城市草坪(R^2为0.59~0.79).鉴于草坪具有可观的细根生物,其对城市土壤地下碳过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引入其他变量优化其细根拟合模型.

  • 标签: 城市草坪 城市片林 细根生物量 细根直径 细根长度
  • 简介:系统评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磷的测定方法、含量、周转、C/P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生物磷周转速度快,是植物有效磷的重要来源,但是易受外界影响,在土壤中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熏蒸提取法是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磷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具通用性.新鲜土样经氯仿蒸汽熏蒸24h,提取效果比较好;不同类型的土壤选择的浸提剂不同,酸性土壤宜用Bray-1提取剂,而碱性土壤宜用Olsen提取剂;转换系数K,亦需根据土壤类型进行校正.未来研究应侧重在几个方面:完善测定方法;土壤微生物生物磷与土壤供磷能力、土壤磷素转化的关系;形态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磷与土壤质量的内在关系.

  • 标签: 土壤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熏蒸提取法 研究进展
  • 简介:在收集相关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纬度对红树林植物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以及生物分配格局(地下与地上生物之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物和树高都与纬度相关,红树林植物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变矮,其植物生物也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小;植物地下与地上生物之比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红树林植物地上生物、地下生物和总生物都与树高呈幂函数关系,生物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当研究过程中加入代表内在控制因素树高时,生物与纬度之间具有的线性相关系数更高,说明以纬度为代表的外在环境条件和以树高为代表的红树林内在控制因素能够真实地反映综合因素对地上生物的影响;不同树种间的地下与地上生物之比差异较大,但都大于陆地森林地下与地上生物的比值;红树林优势树种的差异也是影响红树林植物生物及其分配格局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红树林 植物生物量 地下与地下生物量比值 纬度
  • 简介:蒸发是水循环中受下垫面状况和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气候因子,同时也是地面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青藏高原蒸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及热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分析青藏高原西藏地区蒸发皿蒸发时间与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蒸发的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蒸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即在气温升高的背景下(0.03℃/a),蒸发皿蒸发呈下降趋势(-1.98mm/a).西藏地区年平均蒸发及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性比较大,年平均蒸发潜力变化范围从1400~2600mm、变化趋势从-16~20mm/a不等;整个西藏地区蒸发与气温的相关关系显著,气温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不显著.在月尺度上气温是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决定因素,但从年尺度分析结果看,风速和日照时数对于蒸发皿蒸发的影响是导致蒸发皿蒸发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下垫面条件及区域气候条件的不同,各因素对蒸发皿蒸发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很大.西藏地区蒸发皿蒸发的减少意味着区域水循环速度的变慢,由此对于全球水气循环造成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蒸发量 气温 风速 日照时数 冻土 青藏高原
  • 简介:对福建南平顺昌县不同林龄米槠(Castanopsiscarlesii)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和主要营养元素现存量进行测定,探究其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米槠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为3.94~4.95t·hm-2,其中49a生人促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小,31a生的最大。不同林龄枯枝落叶层C、N、P、K的浓度分别为44.09%~47.46%,11.9~13.8g·kg-1,0.5~0.9g·kg-1,1.4~5.1g·kg-1。21a生和49a生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C浓度明显高于31a生林分。49a生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N和P浓度均高于21a生和31a生林分,但该林分枯枝落叶层K浓度却最低。21a生米槠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C贮分别是31a生和49a生林分的1.03倍和1.23倍,49a生米槠人促更新林K贮远低于21a生和31a生。不同林龄枯枝落叶层碳和养分贮量差异与林分特征、各林分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及养分浓度等有关。

  • 标签: 米槠人促更新林 枯枝落叶层 现存量 养分
  • 简介: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增温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物的影响,对于理解林木养分吸收、生产力和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内设置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双因子试验,研究杉木幼树不同月份细根生物的变化,结果发现:1)土壤增温、氮沉降分别对总细根生物有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土壤增温与氮沉降的交互作用对总细根生物则无显著影响。2)增温对4月、7月、11月份细根总生物均有极显著影响,增温对细根总生物的抑制效应以7月最大;氮沉降对7月和11月细根总生物有显著影响,7月份的促进作用大于11月份。3)土壤增温对0~1mm细根生物的抑制作用大于1~2mm细根,表明0~1mm根系对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4)土壤增温对表层0~10cm细根生物的抑制作用大于较深层的细根生物;而氮沉降只对表层土壤细根生物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和氮沉降均能显著改变细根的垂直分布。结论表明,土壤增温显著抑制细根生物,而氮沉降显著促进细根生物,并引起细根生物在不同径级、不同土层分配格局的变化,从而可能对杉木适应性和生长产生影响。

  • 标签: 土壤增温 氮沉降 杉木 细根生物量 垂直分布
  • 简介:对福州市国家森林公园木荷马尾松群落凋落物养分归还年变化格局进行了分析.群落通过枯枝落叶形式每年向林地归还养分(N、P、K、Ca、Mg、Fe、Mn、Cu、Zn)总量为217.310kg·hm^-2.其中5种大量元素年归还顺序为N〉Ca〉K〉Mg〉P,4种微量元素的为Fe〉Mn〉Zn〉Cu.群落通过落叶归还于林地的养分量占总量的80.49%,并以木荷叶为主,它主导了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年凋落及养分归还.9种营养元素归还在不同月份间的变化很大,在4月N、P、K、Mg、Mn达到第一个归还高峰,8月N、P、K、Ca、Mg、Fe、Mn又出现第二个归还高峰;Ca、Fe、Cu、Zn的第一个归还高峰在5月,Cu和zn的第二个归还高峰在7月,在11月除Cu外各养分元素又有一个小归还峰.凋落物的C/N年变化在27.38~40.29之间,C/P年变化值在1045~1703之间.在4种组分中,以落叶对N、K、Mg、Mn年归还的贡献最大,落枝对Ca、Cu、Zn年归还的贡献最大,落果对P的年归还贡献最大,而花及杂物对Fe的年归还贡献最大,养分利用效率以P和4种微量元素的较大,它们(特别是P)较易成为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生长的限制因子.

  • 标签: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木荷 马尾松 变化格局
  • 简介:通过对34年生木英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季节动态与垂直分布进行为期3年(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荚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为(3.01±0.47)t/hm^2,其中活细根生物为(1.70±0.77)t/hm^2,死细根生物为(1.31±0.52)t/hm^2.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不同季节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年际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活细根生物一般在3月份出现极大值,11月份出现极小值.死细根生物峰值出现在9~11月份间,最低值一般出现在3月份.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

  • 标签: 木荚红豆 细根 季节动态 垂直分布
  • 简介: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气候变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干旱频繁,强降雨增多,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格局改变,高纬度地区降雨增加而亚热带地区降雨将减少。温度和水分是驱动生态系统过程最关键的2个因素,全球变暖及降雨格局的改变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功能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水土涵养、持续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森林演替和发展、森林碳汇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 标签: 强降雨 植被生物量 杉木幼林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
  • 简介: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碳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60〈0.05);其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微生物碳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0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cm深土层的微生物碳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物碳含量最高,为940.00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mg/kg,草甸最低,为359.78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物碳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碳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碳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 标签: 高原湿地 纳帕海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诱因
  • 简介:通过对闽江河口湿地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群落特征和生物的调查,结果表明:2种植物株高和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芦苇地上部各构件生物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值为1524.8±78.85g·m^-2;互花米草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其值为3037.2±248.78g·m^-2互花米草地上生物显著大于芦苇(P〈0.05),但立枯无显著差异(P〉0.05)。2种植物地下生物均为0-15cm〉15-30cm〉30-60cm;芦苇夏季各层生物极显著大于其他季节(P〈0.05),互花米草地下各层生物在冬季达到最大,生长季节逐渐下降,夏季最小。芦苇和互花米草总生物积累动态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总生物互花米草高于芦苇,但二者差异不显著。随着入侵时间推移,互花米草总生物还要持续增长。

  • 标签: 芦苇 互花米草 生物量 闽江河口湿地
  • 简介:选取武夷山甜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进行了碳贮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表现为:C皮〉C叶〉C干〉C枝〉根,灌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表现为:C干〉C枝〉C根〉C叶,草本层是地上部分含碳率大于地下部分,枯枝落叶层的含碳率表现为:C叶〉C枝〉C果,土壤层的含碳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cm和10—20cm土层之间土壤含碳率的差异性最显著.甜槠天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为315.13t·hm~,碳贮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和土壤层中.甜槠天然林年净生产力是13.05t·hm^-2.a^-1,年固碳是6.18t.hm^-2.a^-1.

  • 标签: 武夷山 甜槠天然林 含碳率 碳贮量
  • 简介: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1]。由此,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但是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在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的草原、农田、冻原和森林生态系统[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野外增温实验很少见[4-6]。

  • 标签: 控制实验 CO2通量 全球平均温度 森林生态系统 全球变暖 中高纬度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亚热带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在气候变暖的同时还会伴随干旱,但对于增温和隔离降雨的研究多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对亚热带等低纬度地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照、增温、隔离降雨和增温+隔离降雨4种处理,探讨增温和隔离降雨对杉木幼林表层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和隔离降雨均可使土壤养分有效性发生变化,增温使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有效磷浓度有所增加,而隔离降雨主要影响了N有效性,表现为土壤铵态氮浓度显著下降(P〈0.05)。增温后微生物生物碳、氮均显著下降(P〈0.05),增温和隔离降雨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生物磷影响显著。在亚热带地区,氮磷养分有效性有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的重要因素,未来还需结合野外原位实验做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增温 隔离降雨 杉木幼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 简介:通过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3a生格氏栲人工林生物与生产力及其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33a生格氏栲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林分蓄积分别为18.9m、24.2cm和412.43m^3·hm^-2,林分生物和乔木层生物则分别达421.74t·hm^-2和413.11t·hm^-2,大大高于邻近的同龄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干与皮(58.32%)〉枝(17.59%)〉根(17.22%)〉叶(3.06%);与杉木相比,格氏栲与同龄杉木生长过程有所不同,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早期较慢,但速生持续期长,材积数量成熟龄较长.

  • 标签: 格氏栲 人工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生长动态
  • 简介:了解森林生物碳分配特征,对于森林碳贮和碳汇估算、森林碳汇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青年(约47a生)和老龄(约120a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和生物异速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碳贮,并分析其高度级、径级和树种间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青年林碳贮为115.03t.hm-2,老龄林碳贮为224.43t.hm-2;2)青年林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Ⅶ级(15~17m),为23.17t.hm-2,而老年林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Ⅷ级(17~19m),为62.96t.hm-2;3)青年林中Ⅵ级(15cm≤DBH〈17cm)的碳贮最高,为34.25t.hm-2,占总碳贮的29.77%;在老龄林中最高碳贮集中在XIX级(DBH≥41cm),为60.03t.hm-2,占总碳贮的26.78%;4)2个林分绝大部分碳贮都集中在少数树种,大多数物种对碳贮的贡献很微小.

  • 标签: 乔木碳贮量 碳分配 常绿阔叶林 多度 丰富度
  • 简介:尝试用不同方法构建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乌拉苔草(Carexmeyeriana)的高光谱植被指数,建立水上鲜/干生物高光谱估算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模型的反演精度。通过实测不同覆盖度和水深状况下乌拉苔草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与水上生物的数据,采用高光谱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及其微分光谱波段(350—1050nm)逐波段构建FNDVI、FRVI、FDVI、FDNDVI、FDRVI、FDDVI植被指数,分别找出与水上鲜生物和干生物量具有最佳相关性波段组合的植被指数,建立乌拉苔草水上生物的最佳估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反射率光谱植被指数(FNDVI、FRVI、FDVI)模型和微分光谱植被指数(FDNDVI、FDRVI、FDDVI)模型的反演精度。结果显示,微分光谱与乌拉苔草水上生物的相关性比反射率光谱好;微分光谱植被指数与乌拉苔草水上生物的相关性比反射率光谱植被指数好,尤其以微分光谱植被指数FDRVI与FDNDVI建立的二次函数模型反演乌拉苔草的水上鲜生物和干生物的效果最好,精度分别达74.9%、71.4%,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744和0.0262,通过了P〈0.01极显著验证。这表明,采用微分光谱植被指数FDRVI、FDNDVI对乌拉苔草水上鲜生物和干生物的估算可以取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 标签: 高光谱 乌拉苔草 生物量 植被指数 洪河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