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6~8月,对辽河三洲营口沿海的海水、海淡水和淡化等3种对虾养殖塘湿地水化学、生物学特征及化学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明水期虾塘水质基本良好,属中营养前期一中营养后期水平,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其透明度均值40~80cm,pH均值7.8~8.6,水温均值21~28℃,离子系数1~4,溶解氧丰富,属中性偏碱性水.水质阴、阳离子组成均分别以Cl-、K++Na+为主,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与天然海水相同.水层氮、磷含量较高,但比例不平衡.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值3.84×107~2.89×107细胞/L,浮游动物120.3~465.5个/L,其种类组成符合天然海水组成规律,细菌总数均值3.23×104~6.25×104个/L.石油类、挥发酚、铜、砷含量有一定程度超标.不同虾塘水体理化指标有所差异,但不明显.探讨了水质特征、主要理化指标、营养状况与对虾养殖业的相关性和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域养殖对虾的可能性.

  • 标签: 湿地水环境 地面水环境 石油类 水质特征 挥发酚 辽河三角洲
  • 简介:通过分析黄河三洲贝壳堤4处采样地0-80cm深度土壤pH、含盐量、含水量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垂直分布特征,研究黄河三洲贝壳堤土壤水的潜在水源,为该区植物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各采样地的土壤pH都偏碱性,滩脊采样地的土壤pH高于其它采样地;向陆侧采样地的土壤含盐量最高,滩涂采样地的次之,向海侧和滩脊采样地的较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采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都波动增大,滩涂和向陆侧采样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向海侧和滩脊处采样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滩涂、滩脊和向海侧采样地土壤水的δD值和δ^18O值波动减小。在向陆侧采样地,积水通过入渗补给了0-40cm深度的土壤水,而60-80cm的深层土壤水则受到海水补给;海水对滩涂、向海侧和滩脊采样地的60-80cm深度土壤水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 标签: 土壤水 盐土 贝壳砂 贝壳堤 氢、氧稳定同位素 黄河三角洲
  • 简介:根据植被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网格在黄河三洲滨海湿地布设采样点,并定期采样,研究滨海湿地土壤总硫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三洲滨海湿地0-30cm深土层的平均总硫质量比约为822.43mg/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研究区域内,土壤总硫分布差异较大,新生湿地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高,其次为退化湿地,稳定湿地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低;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无植被覆盖区的土壤总硫含量最高,自然植被覆盖区的土壤总硫含量次之,农田和防护林区的土壤总硫含量相对最低;空间上土壤总硫含量表现为由海岸到内陆呈递减趋势。在新生天然湿地内,土壤总硫含量水平分布从光滩到河滩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垂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冲淤积沉积物和海水是黄河三洲滨海湿地土壤硫的主要来源,而人类活动和植物作用是土壤硫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总硫含量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滨海湿地 黄河三角洲
  • 简介:以1976年8月、1985年11月、1990年10月、2000年10月、2010年10月和2015年10月的LandsatMSS/TM/E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黄河三洲滨海湿地信息;利用动态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方法,分析6个时期黄河三洲滨海湿地的变化速度、转移类型和景观格局等特征,结合其它辅助资料,分析滨海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1976年相比,2015年黄河三洲地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共减少了1627km~2,而人工湿地面积由1976年的163km~2增加到2015年的3054km~2,在逐时期不断增加;减少的天然湿地主要转化为旱地、养殖池和盐田;到2015年,研究区天然湿地破碎化程度增强、斑块形状复杂度增加,而人工湿地则表现为斑块平均面积增加;在潮水作用、淤积增长速率减慢和黄河断流等自然因素影响下,黄河三洲滩涂面积明显减小;围海养殖、油田开发、农业开垦等人类活动则是导致黄河三洲滨海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增加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滨海湿地 动态 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
  • 简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9月12日~14日,自然资源部部长陆吴在川省调研。川是我国地灾隐患最多、地灾防治任务最重的省份。陆吴一行来到德阳市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现场.

  • 标签: 四川省 调研 自然资源部 泥石流治理 防治任务 工程现场
  • 简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湿地水位变化,对湿地保护、恢复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C波段VV极化和L波段HH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结合同步野外测量和调查工作,在各季节不同时间间隔下,研究不同湿地类型的后向散射特性差异和干涉相干性差异;在对影响干涉相干性的因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差分干涉测量湿地水位变化监测的函数模型,利用获取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分析黄河三洲的天然湿地水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不仅可以获取湿地水位变化,而且还能提供水位变化的空间细节,这是本技术最突出的特色。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影像 差分干涉测量 天然湿地 水位变化 黄河三角洲
  • 简介:城市CBD是城市中最具活力最繁华的商务区,成为城市发展的品牌和形象,而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建设区域CBD,有助于凝聚区域发展优势,提高区域服务水平.文章着眼于整个珠江三洲的发展,在分析南沙开发的区域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区域CBD建设对珠江三洲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提出在南沙地区建设区域CBD的设想,分析了建设区域CBD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对建设南沙CBD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区域CBD 南沙开发 服务业 珠江三角洲
  • 简介:黄河三洲湿地是山东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可以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以山东省东营市6个代表性湿地旅游区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4方面,建立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对6个湿地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6个湿地旅游区都具有开发潜力,适合湿地旅游开发,其中,黄河三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研究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 标签: 黄河三角洲湿地 湿地生态旅游 开发潜力 评价
  • 简介:以1982-2015年期间的5期10景辽河三洲滨海湿地LandsatMSS/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景观指数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间的转移矩阵,对辽河三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个时期(1982年、1989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辽河三洲滨海湿地都以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淡水沼泽和水田为主要景观,芦苇淡水沼泽以大斑块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平原地带,水田以大斑块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湿地类型之间的转变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和人工景观转变。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优势度下降,趋于各斑块均匀分布。人类活动是导致辽河三洲滨海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辽河三角洲
  • 简介:根据南湖1987年、1991年、1999年和2007年的TM/ETM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结合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南湖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过程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7年以来南湖自然湿地面积锐减,其中挺水植物区面积减小了近538km^2,而台田—坑塘、人工养殖区等人工湿地以及农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71km^2、327km^2、86km^2。1991年之前,南湖湿地类型变化主要受湖泊水位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1988—1990年南湖几近干涸,使得挺水植物区的分布向湖心区迁移,而近岸地区挺水植物区面积大大减小;这一时期南湖水位的降低加剧了近岸湖区的围垦,农业用地面积增加。1991年以来,南湖湿地类型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大规模的围垦圈圩,台田-坑塘、人工养殖区的面积大幅增加。

  • 标签: 景观格局变化 自然环境条件 人类活动 南四湖
  • 简介:泥炭沼泽中的有壳阿米巴(testateamoebae)组合主要受水文变化的影响,由于环境指示意义明确常在泥炭古环境研究中作为古水文状况的代用指标。介绍了一种发现于哈尼泥炭地表层样品的有壳阿米巴虫小匣三嘴虫(Trigonopyxisarcula)壳体。更为重要的是它所指示的环境意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利用有壳阿米巴进行本区泥炭地古环境重建具有巨大潜力。

  • 标签: 小匣三角嘴虫 有壳阿米巴 哈尼泥炭地 古环境重建
  • 简介:为了研究南湖景观格局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时空变化规律,提取湖区1985年、2000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信息,在Fragstats4.2软件支持下,利用斑块类型面积、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凝聚度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指数、景观分割度指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析湖区总体景观格局特征;采用移动窗口方法,分析沿不同梯度采样带的景观格局细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2015年,南湖区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景观形状日趋规则,优势景观由1985年的湖泊明水面、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荡和荷(Nelumbonucifera)田变成养殖水面、水稻田和湖泊明水面。在纵向景观梯度上,各湖泊交界处和人类活动密集地带景观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异质性和多样性强,斑块破碎度高,研究区丰富的水资源和剧烈的人为干扰活动加快了土地开发利用速度;在横向景观梯度上,在景观过渡带及易受人为干扰的湖岸两侧、城镇地区,呈现出斑块分离度和多样性高、自然连通度和优势度低、景观形状复杂的格局特点。横、纵采样带各景观指数值随时间的变化与总体格局一致,即景观分离度增加、优势度下降,整体景观形状趋于简单。

  • 标签: 南四湖 景观格局 梯度 移动窗口
  • 简介:以1976年、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MSS/TM/OLI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形图及野外验证点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黄河三洲滨海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用地信息;利用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类型转移矩阵、人类干扰强度指数和景观质心模型等方法,分析6个时期研究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变化速度、转移类型与强度及时空演变等特征,并探讨研究区主要人类干扰活动用地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976-2015年期间,黄河三洲滨海地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天然生态用地和围而未用地面积减少且波动变化;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被大量侵占为渔业与养殖业、盐业及居工建设用地,面积减少的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围而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强度系数较高的盐业和居工建设用地,导致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加;渔业与养殖业和居工建设用地的增长极位于东营市和垦利区,农业用地空间格局变化没有明显的消长极,盐业用地的增长极位于寿光市,生态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围而未用地的消长极位于垦利区和昌邑市;受输沙量与径流量等自然因素影响,黄河三洲湿地萎缩,生态用地面积减少;在水产养殖、围海晒盐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人类干扰强度显著增强。

  • 标签: 人类干扰活动 土地利用 动态 遥感监测 滨海地区 黄河三角洲
  • 简介:根据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第纪冰期时没有冰川活动进行论证.首先从早、中、晚更新世的化石研究资料,阐明福建地层古生物资料不支持“冰川说”;然后根据福建从北到南各地大量现存的第三纪以至古生代的喜暖孑遗植物,说明第纪福建南北都没有冰川活动;再从福建的纬度和海拔2方面,证明福建第纪不具备形成冰川的温度条件;最后指出所谓的冰臼,实为河水冲刷侵蚀而成的壶穴.

  • 标签: 第四纪 古生物化石 孑遗植物 冰川形成条件 冰臼 壶穴
  • 简介:洲湿地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同时受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因子的作用.采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分析了黄河三洲湿地植被在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梯度下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由TWINSPAN划分而得到的8个植被类型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有各自的分布范围,界线明显.以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等水生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左上部,为黄河三洲湿地高水深、低盐分地区;以柽柳(Tamarixchinensis)、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等典型盐生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右下部,为黄河三洲的低水深、高盐分地区;其他以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荻(Triarrhenasacchariflora)、旱柳(Salixmatsudana)等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中部.利用Gini-Simpson指数,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水深、土壤含盐量梯度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高水深、低盐分和低水深、高盐分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均较低,而二者过渡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

  • 标签: 模糊数学排序 水深 土壤含盐量 黄河三角洲湿地
  • 简介:锰和锌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氮的代谢起到重要的影响;锌元素还与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息息相关,锰元素则能够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状况,是盐生植物适应环境不可缺少的元素。于2008年5~11月,在黄河三洲新生湿地不同生境下,对翅碱蓬(Suaedasalsa)的锰和锌含量与累积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和低潮滩翅碱蓬的锰和锌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中潮滩翅碱蓬不同器官的锌含量都大于低潮滩翅碱蓬,而低潮滩翅碱蓬除了根的锰含量小于中潮滩翅碱蓬外,其他器官的锰含量都大于中潮滩翅碱蓬;二者不同器官的锰和锌含量都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其变化模式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都表现为生长初期锰和锌含量较低,之后波动增加;二者枯落物的锰含量变化较为一致,但锌含量差异显著(p〈0.05);尽管中潮滩翅碱蓬与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的锰和锌含量间的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表现型植被间差异较大,原因可能与其生理生态结构以及对锰和锌元素吸收与利用程度的差异有关。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的锰和锌储量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且其变化模式大多符合Gauss曲线;在翅碱蓬生长阶段,根为中潮滩翅碱蓬锰和锌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分别为(26.23±5.43)%和(2.84±1.06)%;根也为低潮滩翅碱蓬锌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为(19.58±10.95)%;而茎为低潮滩翅碱蓬锰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为(42.09±4.08)%。二者枯落物中锰和锌储量,特别是锌储量,所占比例很高,这可能与翅碱蓬生长末期,其地上不同器官中残存的大量锰和锌元素,在其死亡前因移动性较差而无法大量转移有关。研究发现,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锰和锌含量和储量的变化及差异主要与其生

  • 标签: 潮滩 翅碱蓬 新生湿地 黄河口
  • 简介:对珠三地区30种风水林植物群落进行了标准地调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三地区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共698种,隶属于124个科399个属。说明该地区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而且是以樟科、茶科、桃金娘科、锦葵科、大戟科的植物为主。并在30种风水林类型植物群落全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调查研究的成果,特别是风水林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和植被类型信息,进一步分析了风水林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的参考价值,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可以借鉴的树种选择及混交组合。

  • 标签: 珠三角 风水林 植物群落 生态公益林建设
  • 简介:从武夷山崖墓的自然环境探讨其葬甘本根(江西省抚州师范专科)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风景区大、小藏峰一带,碧水丹岩,奇峰邃洞,丹霞地貌十分发育。在那陡峭的山崖之上,散布着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对于崖墓的葬,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洪水说、地...

  • 标签: 众说纷坛 春秋战国时期 丹霞地貌 水丹 船棺 墓群
  • 简介:因素分析在粮食增长量分析中的运用李永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一、问题的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中国人口众多,“吃饭”的大事历来受各级政府所重视,曾在多种重大会议上都强调了加强粮食生产的战略意义并制定出相应的粮食生产方针。从笼观调...

  • 标签: 增长量 因素分析法 粮食生产 播种面积 生产方针 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