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三角洲湿地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同时受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因子的作用.采用模糊数学排序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在水深、土壤含盐量两个环境梯度下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由TWINSPAN划分而得到的8个植被类型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有各自的分布范围,界线明显.以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等水生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左上部,为黄河三角洲湿地高水深、低盐分地区;以柽柳(Tamarixchinensis)、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等典型盐生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右下部,为黄河三角洲的低水深、高盐分地区;其他以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荻(Triarrhenasacchariflora)、旱柳(Salixmatsudana)等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在排序图的中部.利用Gini-Simpson指数,在模糊数学排序图中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水深、土壤含盐量梯度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高水深、低盐分和低水深、高盐分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均较低,而二者过渡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
简介:[1]AiNanshan,1999.Makingforfractalphysiognomy.GeographyandTerritorialRes.,15(1):92-96.(inChinese)[2]AiNanshan,1993.FromMandelbrotlandscapetofractalphysiognomy.NatureJ.,16(1):13-17.(inChinese)[3]AiNanshan,ZhuZhijunetal.,1998.OnthestochasticnatureofexogenicprocessandthestabilityoffractionalBrownianlandscape.GeographicalResearch,17(1):23-29.(inChinese)[4]BBMandelbrot,1967.HowlongisthecoastofBritain?Statisticalself-similarityandfractaldimension.Science,150(3775):636-638.[5]ChenHui,GuoShichang,1997.ThemultifractalstudyofchangesofclimateinKunmingarea.ClimaticandEnvironmentResearch,2(4):261-268.(inChinese)[6]ChenYanguang,1999.Geography:thefailureofcomputionmotionandthegrowingupoffractalstudies.JournalofXinya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12(3):310-314.(inChinese)[7]ChenYanguang,1997.Onfractalsandtouristlandscape.HumanGeography,12(1):62-66.(inChinese)[8]ChenYanguang,WangYimin,1999.Fractal,1/ffluctuationandtheaestheticessenceoftouristresorts.ExplorationofNature,18(3):51-54.(inChinese)[9]ChenYanguang,LiBaolin,2003.StudiesofthefractalnetworkcompositionofriversinJilinprovince,China.AdvanceinEarthSciences,18(2):178-184.(inChinese)[10]DingYizhong,LouYong,1998.Applicationoffractaltheoryintheevaluationontransportationnetwork.JournalofShanghaiMaritimeUniversity,19(4):7-12.(inChinese)[11]DingWenfeng,DingDengshan,2002.ThefractalfeaturesofsoilgranulestructurebeforeandaftervegetationdestructiononLoessPlateau.GeographicalResearch,21(6):700-706.(inChinese)[12]FengJinliang,ZhengLi,1997.Thesimpleanalysisofgeographicsignificanceoffractaldimensionofcoastline.MarineGeologyandQuaternaryGeology,17(1):35-51.(inChinese)[13]HuangGuilan,ZhengZhaobao,1995.Theapplicationoffuzzyclusteranalysisinimagetexturebasedonfractal.JournalofWuha
简介: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地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和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的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数据为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和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的草地高度镶嵌的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必要.
简介:基于1992、2001和2013年沙溪河谷地带TM影像解译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基础上,应用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网格分析、空间插值和梯度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多维度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比重达80%以上,21年间城镇化快速发展,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增幅高达85.61%和398.05%;2)河谷沿岸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其中500m缓冲区为高值区,21年间扩张至3000m,随着远离河谷土地利用程度降低,500-1500m缓冲区为下降剧烈区,大于1500m下降速度降低。河流梯度上峰值经过永安、三明、沙县建成区及沿岸乡镇,其中沙县地区最高;3)垂直梯度上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低海拔(〈150m)和平坦坡(〈5°)地带,低丘(150-300m)及缓坡(5-15°)地带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随着海拔和坡度提升土地利用程度不断下降且降幅减小,海拔〉450m及坡度〉25°地带土地利用程度较低且保持稳定;4)21年间土地利用程度整体上升,且后期上升速度较快,各维度土地利用程度高值区不断扩张,低值区不断萎缩,主要由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扩张造成。
简介:在构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而简单的评价指标,对1997—2006年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指数正在快速提高,但整体水平还很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域集中于西部;近2/3的省域存在发散趋异,收敛趋同的省域不到1/3;向上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东、中部,向下发散趋异的省域主要位于西部,空间差异有可能继续扩大.反映单个人文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互动关系的方程显示: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与人文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了综合人文驱动因子与人口文化素质指数之间的复合线性关系模型.
简介:通过对盐城湿地土壤盐度的监测,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研究盐城湿地土壤盐度空间异质性及其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4月,在相对干的春季,盐城湿地土壤盐度为0.198%-2.389%;2012年4月,在相对湿的春季,土壤盐度为0.290%-1.620%,其存在中等程度的变异;在由陆向海方向,从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盐地碱蓬(Suaedasalsa)沼泽到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沼泽,土壤盐度逐渐增大,光滩土壤盐度较小。土壤盐度空间异质性具有沿海岸方向延伸、沿海向陆方向更替的带状分布特征;在南北方向上,土壤盐度缓慢增大;土壤盐度为Ⅱ级(盐度0.315%-0.535%)和Ⅶ级(盐度〉1.262%)的分布面积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24.990%和24.949%;芦苇沼泽土壤盐度阈值小于0.533%,盐地碱蓬沼泽土壤盐度阈值为0.533%-0.886%,互花米草沼泽土壤盐度阈值大于0.886%;光滩土壤盐度阈值小于0.886%。光滩—互花米草沼泽交错带土壤盐度变化年平均值为0.241%,盐地碱蓬—互花米草沼泽交错带土壤盐度变化年平均值为0.135%,盐地碱蓬—芦苇沼泽交错带土壤盐度变化年平均值为-0.038%。
简介:建立了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作为吸附剂填充微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试Cu^2+,Cd^2+,Pb^2+和Ni^2+离子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pH值、洗脱液浓度、样品流速、体积和外源干扰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8~10范围内待测离子可被TiO2定量吸附,2.0molL^-1HNO3可将吸附在微柱上的待测物完全洗脱,优化条件下本方法对溶液中Cu^2+,Cd^2+,Ph^2+和M^2+离子检出限分别为:0.02,0.01,0.01,0.02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7),富集系数50倍.对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0)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一致,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优点,可满足河口水体与沉积物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的要求.
简介:在地质因子、气候因子和人为干扰因子等的共同作用下,三江平原形成大量的孤立湿地。新构造运动的沉降或隆起间接地影响到孤立湿地的形成和发育,质地黏重的第四纪沉积物为孤立湿地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古冰丘融化和古河道变迁直接导致孤立湿地的形成。气候变化(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和水文条件的改变(水位降低)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和退化,湿地退化后以“孤立湿地”形式残存下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三江平原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活动,导致大面积连片湿地的破碎化,在农田中的地势较低处残留下来的沼泽,形成大量的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形成和发育的地貌部位,将孤立湿地划分为阶地碟型洼地型、古河道型、河漫滩型、湖滨型和山前倾斜平原型孤立湿地。其中,分布在河流阶地地貌中的孤立湿地数量最多;按孤立湿地的形态可以分为碟型、线型和不规则型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自然湿地中的孤立湿地、林地中的孤立湿地、居民用地中的孤立湿地、水田中的孤立湿地和旱田中的孤立湿地,其中,旱田中的孤立湿地数量最多。孤立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多样,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应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规划。
简介:为了研究南四湖景观格局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时空变化规律,提取湖区1985年、2000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信息,在Fragstats4.2软件支持下,利用斑块类型面积、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凝聚度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指数、景观分割度指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析湖区总体景观格局特征;采用移动窗口方法,分析沿不同梯度采样带的景观格局细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2015年,南四湖区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景观形状日趋规则,优势景观由1985年的湖泊明水面、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荡和荷(Nelumbonucifera)田变成养殖水面、水稻田和湖泊明水面。在纵向景观梯度上,各湖泊交界处和人类活动密集地带景观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异质性和多样性强,斑块破碎度高,研究区丰富的水资源和剧烈的人为干扰活动加快了土地开发利用速度;在横向景观梯度上,在景观过渡带及易受人为干扰的湖岸两侧、城镇地区,呈现出斑块分离度和多样性高、自然连通度和优势度低、景观形状复杂的格局特点。横、纵采样带各景观指数值随时间的变化与总体格局一致,即景观分离度增加、优势度下降,整体景观形状趋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