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单细胞淡水绿藻-雨生红球藻能够在一定条件积累一种次生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因而在生长后期藻体变为深红色。其中,IPP异构酶在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步移克隆到了雨生红球藻中IPP异构酶基因的两个不同5’上游侧翼序列,大小分别是1.8kb和2.5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这两个不同5’上游侧翼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具有某些相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如可能的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box,GAG-motif,I-boxand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水杨酸反应元件(TCA-element)、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缺氧特异反应中的增强子类似元件(GC-motif)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但是二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IPP异构酶基因转录调控方式的多样化。
简介:单细胞淡水绿藻—雨生红球藻能够在一定条件积累一种次生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因而在生长后期藻体变为深红色。其中,IPP异构酶在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步移克隆到了雨生红球藻中IPP异构酶基因的两个不同5’上游侧翼序列,大小分别是1.8kb和2.5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这两个不同5′上游侧翼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具有某些相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如可能的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box,GAG-motif,I-boxand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水杨酸反应元件(TCA-element)、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缺氧特异反应中的增强子类似元件(GC-motif)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但是二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IPP异构酶基因转录调控方式的多样化。更多还原
简介: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是基于能值理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区域能值密度将各项消费项目转换为可以直接相加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并以此来反映区域发展对区域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衡量和评价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应用到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海洋能值-生态足迹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海洋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以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总能值-生态足迹为1.74×106hm^2,海洋生态系统总能值-生态承载力为1.60×107hm^2,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反映出山东海洋经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简介: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是基于能值理论基础,结合生态足迹模型,运用区域能值密度将各项消费项目转换为可以直接相加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并以此来反映区域发展对区域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衡量和评价区域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应用到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海洋能值-生态足迹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海洋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以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山东省海洋生态系统总能值-生态足迹为1.74×106hm~2,海洋生态系统总能值-生态承载力为1.60×107hm~2,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反映出山东海洋经济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更多还原
简介:2004年9月到10月间在南海北部海区对微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同期运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监测对象,估计了该海区内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和摄食压力的水平。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区纤毛虫群体中以多膜纲寡毛日为主,有16种,其中寡毛亚目纤毛虫4种,砂壳亚目纤毛虫11种。各站纤毛虫丰度比较低,在9~102ind/m^3之间。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k)在0.03/d-2.13/d之间;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在0.01/d~1.06/d之间。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只)在0.089%-65.23%之间,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Pp)在33.63%~86.04%之间。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水平主要受其丰度的影响,同时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显示,在南海北部海区微型浮游动物在初级生产力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简介:在水温为16~20℃、盐度28.2±2.1、溶解氧为(7.5±0.7)mg/L、pH为8.0±0.3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规格多棘海盘车(Asteriasamurensis)对4种规格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的摄食量、摄食选择性和摄食昼夜差异。研究表明: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随魁蚶底播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不同规格多棘海盘车对同一规格魁蚶摄食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最小壳长组的摄食数量最大;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软体部摄食量与魁蚶规格呈成显著正相关;多棘海盘车对不同规格魁蚶摄食数量均存在一定的昼夜差异且夜间的摄食数量大于昼间,魁蚶规格越大,多棘海盘车对魁蚶最大摄食数量时间出现的越晚。结果表明:魁蚶适宜底播密度在30ind/m2左右,底播规格越大越能有效防御敌害。根据多棘海盘车对贝类捕食特点,可采用浅水低值贝类作为诱捕生物对多棘海盘车进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