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以卤虫无节幼体(36h)和成虫(16d)为例,在温度为15±3℃、盐度为3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Cu2+、Mn2+和Zn2+对卤虫的无节幼体和成虫的单一毒性效应;在此基础上,以卤虫卤虫无节幼体(36h)为例,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通过等毒性溶液法,研究了Cu2+、Mn2+和Zn2+对卤虫的联合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对三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均高于成虫,Cu2+﹑Mn2+和Zn2+的48hLC50分别是4.0、27.19和115.95mg/L,而成虫Cu2+﹑Mn2+和Zn2+的48hLC50仅为1.31、6.86和34.23mg/L;且对两个时期的卤虫,三种金属离子毒性由强至弱均为Cu2+>Mn2+>Zn2+;三种重金属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是0.4、2.72、11.6、0.13、0.69和3.42mg/L。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Mn、Cu-Zn和Mn-Zn均对卤虫无节幼体表现为拮抗作用。

  • 标签: 卤虫 重金属离子 单一和联合毒性 急性毒性
  • 简介:温度是水生生物尤其是贝类生存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温度对岩扇贝无水保活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进行了温度对不同干露条件下岩扇贝存活率、半致死时间(LTd的影响以及温度胁迫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两项不同的试验。为了探明温度对岩扇贝存活率和半致死时间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的岩扇贝(壳长为(397±50)mm)在不同温度(5℃、15℃)、湿度(保湿组、不保湿组)和氧气(充氧组、不充氧组)环境下的生存分析、影响半致死时间的因素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低温、保湿、充氧均可以显著提高岩扇叽存活率、半致死时间(P〈0.05),其中温度变化对岩扇贝的半致死时间影响最显著,其次时氧气,最后是湿度。在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氧气交互作用显著(P〉0.05),湿度和氧气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这为确定岩扇贝苗种运输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探究温度变化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5℃、10℃、15℃、20℃、25℃),检测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过氧酶活力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显示,岩扇贝幼贝SOD活力在5℃时显著低于其余组SOD活力(P〈0.05),在10℃至25℃间,SOD活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力在5℃至20℃间变化不显著(P〉0.05),在25℃时显著高于其余组CAT活力(P〈0.05);T-AOC水平在15℃时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温度从15℃升高或降低T-AOC活力都会显著下降(P〈0.05),降温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升温(P〈0.05)。这表明高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液中CAT活力有着明显的诱导作用、对T-AOC活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液中SOD、T-AOC活力有着明显的抑制

  • 标签: 岩扇贝 幼贝 温度 无水保活 抗氧化酶活力
  • 简介:三疣梭子蟹作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其常见色为茶绿色。近年来在我国东部沿海海域海捕三疣梭子蟹中开始出现色为紫色的一类梭子蟹,除色不同外,二者表型特征并无显著差异。为确定两种色三疣梭子蟹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两种色三疣梭子蟹不同个体的线粒体COl和16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判定色的差异是否由于种属的差异引起的。通过对以上两个基因部分序列的SSCP和相关序列测定分析,发现在紫色和茶绿色群体中这两个线粒体保守序列基因的SSCP电泳条带图谱相似,序列分析表明COl和16srRNA基因在两种色三疣梭子蟹群体中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81%和99.91%。以上结果表明,紫色三疣梭子蟹并未发生亚种的分化,即紫色和茶绿色群体属于同一个种。此外,紫色梭子蟹群体的线粒体DNA序列在进化关系上较茶绿色群体更为保守。

  • 标签: 16srRNA 体色 COI PCR 三疣梭子蟹 SS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