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格点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1日河南省中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中南部地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中低层切变线及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从四川盆地东移过来的对流云团和江淮地区低层切变线上形成的云团在河南中南部地区合并,发展成新的对流云团,使降水量偏高;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特征较明显,造成此次短时强降水和短时大风的对流单体具有明显的出流边界、回波悬垂、弱回波区及有界弱回波等特征。中尺度演变特征表明,一系列中尺度暴雨雨团发生、发展和合并加强成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且中尺度对流雨团在CAPE密集带和地面辐合线附近区域生成,并有向CAPE大值区及地面辐合线移动发展的趋势。强降水发生前,高层低能舌叠加在低层高能舌上的能量水平分布的垂直配置,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建立;低层正涡度的发展和水平风的切变导致垂直涡度发展,使垂直涡度增大,上升运动增强;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产生次级环流,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了强对流天气。

  • 标签: 强对流 对流云团 回波 中尺度特征
  • 简介:基于NCEP/NCAR1968~200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长期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存在10a左右的时间尺度变化周期;(2)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偏强时,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多雨,气温偏低;当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偏弱时,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容易发生高温干旱;(3)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通过直接影响垂直上升运动场的异常,同时影响周围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强迫500hPa副热带高压,进而影响到四川盆地东部及重庆地区的夏季气候。

  • 标签: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气候特征
  • 简介:通过定点试验和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对冀蒙毗邻旱作区的农业、牧业、林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针对这些地区的气候资源、生产水平及经济状况,分析了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并且提出此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优化种养业结构.同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作物的生产潜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种养业结构的具体方案及对策.

  • 标签: 气候资源 旱作区 农业 牧业 林业 产业结构
  • 简介:过去数十年北极地区冰量的减少成倍加剧了亚欧地区寒冬的出现,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上述结论。不过,这种寒冬高频率出现的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减少,因为到21世纪末期,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超过海冰减少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北极地区 寒冬 冰量 地球科学 高频率 气候变
  • 简介:简要介绍了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的基本方法,概述了东亚和中国地区关于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预估研究的进展。针对极端事件变化预估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如高分辨率、长时间尺度的区域气候变化模拟和预估,高时空分辨率的网格化观测资料,除温室效应外的土地利用和气溶胶的作用,使用合理方法进行多模式结果的集合,以及统计降尺度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模式 极端事件 预估 中国地区
  • 简介:应用Hysplit传输扩散模式计算2008—2009年大连地区酸雨和非酸雨期间的后向气流轨迹,利用条件概率和轨迹聚类法分析气流轨迹,探讨大连地区酸雨外来源。结果表明:外来源通过大气输送对大连地区酸沉降的贡献较大。大连地区酸雨主要受中国华东沿海至山东半岛经黄海中北部或经渤海及其西岸的近地面大气污染输送影响,中国华东和华南等南方内陆地区和日本海周边东亚国家对大连地区酸雨均有贡献。海洋性气团或北方大陆气团一般为大连地区非酸雨来源。

  • 标签: 酸雨 外源 轨迹模式 云中致酸
  • 简介:文章利用通辽地区10个站点1971-2007年37a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的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通辽地区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震荡周期性等结果.

  • 标签: 雷暴 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通过对天峻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分析,结合雷电的产生条件、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雷暴的移动和发展,总结出了该地区雷暴天气的基本特征,并具体阐述了观测该地区雷电天气的注意事项。

  • 标签: 雷电 天气 观测 浅析
  • 简介:对锡盟地区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所使用的干旱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一种新的干旱分析工具一干旱曲线分析法。此方法简单、直观、快捷,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逐日跟踪动态监测,为决策服务中的旱情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干旱 干旱指标 干旱曲线分析法
  • 简介:本文利用农业缺水率对西宁地区的干旱及其变化作了评价,得出3—11月农业缺水量约85mm。其中春旱最为严重,秋旱次之,夏旱以初夏6月比较明显,7、8月基本不旱。

  • 标签: 农业缺水率 干旱 干旱频率
  • 简介:对甘肃河东地区降雨强度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6-9月雨量是年降水量的主要来源。降雨强度以≤2mm/h为主,>10mm/h雨强对雨季雨量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河东地区东南部6-9月各级雨强的雨量为正距平,河东地区北部6-9月各级雨强的雨量为负距平。各级雨强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与雨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 标签: 甘肃河东地区 降雨强度
  • 简介:风能是地球表面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也是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重要能源.文在第三次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对包头地区近40a(1971-2010)风及风能资源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 标签: 风速 风能资源
  • 简介: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气象事业的加速发展刻不容缓程廷江(陕西省气象局西安·710015)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气象事业的加快发展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研究解决的紧迫问题。这是个对整个气象事业发展带有战略性的问题。1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气象事业加...

  • 标签: 贫困地区 中西部地区 气象事业 加速发展 经济发达地区 气象部门
  • 简介:本文根据高空500hPa、700hPa天气形势,配合卫星云图和地面要素及能量场等,对海南地区1995年1月18日的大一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出了海南地区冬季出现大降水天气的基本特点和预报思路。

  • 标签: 大-暴雪 天气形势 分析
  • 简介:利用近3a的鲅鱼圈地区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和2005年3~4月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鲅鱼圈地区各类型风速廓线出现频率比较均匀,而且由于地面粗糙度较大,因此风速廓线指数比平原地区稍大。

  • 标签: 污染气象 风向 风速 低空探测
  • 简介:根据西安丰富的历史旱涝史料,建立了近1500年旱涝序列,并采用滑动滤波、功率谱分析、谐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安地区旱涝气候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

  • 标签: 旱涝气候 长期变化
  • 简介: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是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解决小样本条件下的非线性问题非常有效。利用2004~2007年南京站的逐日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南京市环境质量监测点的逐日污染物浓度资料,使用SVM分类和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南京地区霾日分类预报模型和有霾日14时(北京时间,下同)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南京地区霾日的SVM分类预报结果,Ts(Threatscores)评分均在0.4以上;而有霾日14时能见度的SVM回归预报结果,按能见度误差范围为±3km算,准确率均达到了86%以上;加入当天08时新资料的订正预报模型,其预报结果优于起始预报模型。二者的预报结果较为满意,可以给实际业务预测提供参考。

  • 标签: 支持向量机 回归分析和预测
  • 简介: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 标签: 子午岭林区 降水分布 气象台站 林业站 降水资源 森林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