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云带电的方向部位,与云的运动方向有密切的关系。在对流层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压降低,体积渐渐膨胀,消耗了本身的热量,所以就边上升边降温,当上升空气的水汽压高于饱和水汽压时,就会有一部分水汽以空中烟粒、微尘为核而凝结成为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可以看做是导电性较好的导体。这些小水滴在自然界力的作用下产

  • 标签: 饱和水汽压 云带 微尘 上升过程
  • 简介:现用的地面常规仪器中,接风担负着昼夜监测、记录风向、风速的任务。由于该仪器插头多,触点多,且其感应器,电缆常年露天工作,风吹沙打、日晒雨淋,使接风故障率较高。在各种介绍检修接风仪器故障的材料中,都有电路部分故障的检修方法和机械部分的调整方法,对电缆故障也有少量介绍.但对于一些远离盟市的艰苦台站来说,学过电接风仪器故障排除的维修人员很少,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就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在实践中也走了许多弯路,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点滴体会进行总结、交流。

  • 标签: 故障检测 电接风 修理经验 仪器故障 检修方法 电缆故障
  • 简介:无线掩星探测技术可以生成有关电离层电子密度、平流层温度、对流层温度和水气垂直结构的独立资料。借助电离层的电子廓线对全球电子密度的分析,有助于改进对空间天气的分析与预报,同时对减少影响社会的大量问题也非常重要,这些问题包括卫星故障和难点、对宇航员和飞机乘客的辐射威胁、通讯中断和无线干扰、管线腐蚀和电力问题等。

  • 标签: 掩星探测技术 无线电掩星 GPS 电子密度 无线电干扰 垂直结构
  • 简介:当前气象台站使用的接风向风速计指示部分仍用传统的白炽灯泡作为16个方位的指示灯。这种指示灯的缺点是使用寿命短(几百小时),由于耗电大(工作电流85mA以上)。感应部分8个方位块容易烧焦氧化.针对白炽灯泡的缺点,本人想出利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白炽灯泡作为指示灯.就可以取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 标签: 电接风向风速计 指示器 白炽灯泡 发光二极管 指示灯 气象台站
  • 简介:笔者在下站验收“百班”的工作中,发现一些站对自记风向风速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存有偏差,或理解偏面,处理不准确、不统一;或未按规定精神办,违犯了原则。现就接风不正常记录处理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对有关规定的理解介绍给大家,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 标签: 批评指正 风向风速 迹线 最大风速 处理方法 陕西气象
  • 简介:涌保护器(SPD)是电气设备防雷击电磁脉冲和其他瞬态或暂态过电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们对涌保护器(SPD)的了解有些模糊。通过对涌保护器(SPD)在防雷中的重要性、作用、分类和原理,以及在电源、信号和天馈线路中的应用做一简单阐述,以提高人们对涌保护器的认识和了解。

  • 标签: 电涌保护器 认识 应用
  • 简介:接风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3部分组成.感应器安装在室外、指示器和记录器安装在室内,感应器用一根12芯长电缆和指示器连接,指示器与记录器之间用一根12芯短电缆连接.

  • 标签: 型电 接风风速计 检修调试
  • 简介:谈高空大气无线探测的技术体系赵义勇(内蒙古气候中心)从1930年原苏联巴甫洛夫斯克高空观象台莫尔恰诺夫教授施放世界上第一个时间间隔式遥测无线探空仪到现在已整整65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无线探空仪已发展到能够探测并描述从低空几百米到高空30多公...

  • 标签: 无线电探测 探空仪 高空探测 数据处理
  • 简介: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和卫星云图估计降水的原理.从GMS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中抽取12个降水云图特征量,构造了网络结构为12-98-7的降水估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用1993年的小时地面雨量资料和GMS数字云图资料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用1992和1994年资料对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进行测试.在日面降水估计试验中,地面雨量计值和卫星估计降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7,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2%.

  • 标签: 卫星云图 降水估计 人工神经网络 地面降水
  • 简介:文章主要分析了低压配电系统中利用电涌保护器对雷电涌的防护及安装涌保护器时遇到的级问能量配合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浪涌保护器 通流容量 能量配合 退耦器
  • 简介:目前,气象台站地面观测所使用的EL型测风仪器的电源供电有3种情况,一是单独使用交流220V市电供电,二是单独使用直流电(干电池)供电,三是两者同时使用供电。其存在问题是,单独使用交流220V市电供电,由于用电高峰期经常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不能保证不间断...

  • 标签: 电接风电源 交直流转换控制器 电源 地面观测仪器 测风仪器
  • 简介:到目前为止,EL型风向风速计仍为气象台、站普遍使用的仪器,且使用的年限都较长,容易出故障。本人搞维修工作多年,现将碰到的风速部分的典型故障及处理情况作如下交流。1一套新安装的EL型接仪,指示器风速表头有指示,但记录拉平线。用替换法换指示器、记录器后,故障依旧,说明故障在感应器的风速表内。风速表提供记录部分的工作原理是:当风杯转动时,风杯轴带动蜗轮,并通过拨钩推动凸轮一起转动,风速接簧片沿着凸轮表面滑动,风杯转过80圈后,上簧片先从凸轮上最高点跌下来与下簧片接触,紧跟着下簧片又从凸轮上最高点落下,使上下簧片又分开,完成一次接。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使上下簧片不接触或无效接触,造成此故障现象。以此分析该风速表,用手快速拨动风杯,风速接簧片接触正常。慢速拨动风杯就发现风轴在转而蜗轮不转。原来是厂家出厂前安装失误,使风轴齿与蜗轮齿似联非联。风速快,能勉强带动蜗轮转;风速慢,蜗轮就与风轴齿离开不转,致使接簧片不接触。调整风轴与蜗轮两齿的间隙后,故障消除。

  • 标签: 风向风速计 典型故障 瞬时风速 风速表 中间继电器 簧片接触
  • 简介:根据山东省24个风电场2013年全年每15min的风输出功率实测数据以及相应的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气象预测数据和FNL(FinalOperationalGlobalAnalysis)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区域大规模风爬坡现象与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联系。结果显示,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阻塞高压系统,是诱发山东地区大规模风爬坡的重要因素;爬坡事件的预测应当考虑天气演变的因素。进一步结合旋转门(TheSwingingDoor,TSD)算法重新讨论了爬坡事件的定义与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爬坡事件的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并指出风电功率上报、考核制度应当重点考虑爬坡时间段的预测水平,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 标签: 风功率爬坡 天气系统演变 TSD算法 可预报性
  • 简介:基于T213L31、T106L19和欧洲中期预报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850hPa高度区域温度集成预报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预报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中冷中心及温度槽脊的位置和强度,预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明显小于3个子模式,预报场与实况场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3个子模式,预报误差在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较小,在蒙新高地和帕米尔高原地区误差较大。模型实现了多模式产品的最优综合。

  • 标签: 人工神经网络 温度场预报 多模式集成
  • 简介:1概况2013年6月10-14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涌保护器分委会(SC37A)第4工作组(WG4)和SC37B分委会在日本札幌市召开会议。6月10日至12H上午为SC37A分委会WG4工作组会议,出席会议人员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的代表共13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各国提出的IEC61643—22标准草案稿文件的修改意见进行讨论。在会议召集人RalfHausmann先生的主持下,

  • 标签: 国际电工委员会 电涌保护器 分委会 会议简介 修改意见 标准草案
  • 简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2017年12月11日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将对全球风能资源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下一世纪北半球许多地区的风能资源可能会减少,南半球一些地区的风能资源会急剧增加。而风能利用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风能资源 资源分布 风电 科罗拉多大学 地球科学
  • 简介:利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冬季水域结冰厚度观测资料和张掖观象台的气温、地温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结冰厚度预报方程。通过对不同的预报方法进行预报效果验证,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比较理想的预报效果,流动水域结冰厚度预报历史拟合率分别为:80.6%(多元回归)、74.6%(逐步回归)、100%(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2.7%(多元回归)、72.7%(逐步回归)、81.8%(BP神经网络)。静止水域结冰厚度预测历史拟合率分别为:76.9%(多元回归)、71.8%(逐步回归)、93.5%(BP神经网络);模型试报准确率分别为:76.0%(多元回归)、72.0%(逐步回归)、84.0%(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法优于逐步回归方法,而BP神经网络又明显优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数据显示该结冰厚度的预报模型能够对结冰厚度有较好的预报效果,预报模型能够对水域结冰厚度进行有效的短期预报,其性能指标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水域 BP神经网络 统计预报 模型 结冰厚度
  • 简介:将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到奥运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中,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搭建运行平台,将高时效性的观测结果与多模式集成实时预报系统的模式输出结果相结合,做出BP神经网络拟合预报结果。在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站点2008年7月7日到8月26日模式模拟结果、观测结果以及BP神经网络拟合结果的对比研究中发现:BP神经网络能大大提高模式预报效果,平均误差率减少34.7%,相关系数提高39%,特别是在模式模拟效果较差的情况下,对提高预报效果更明显。对BP神经网络样本问题进行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样本数目多少并不是决定拟合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应选取具有稳定映射关系的样本,才是提高拟合预报效果的关键。

  • 标签: BP神经网络 空气质量预报 北京奥运会
  • 简介:利用1961-2002年ERA-40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江淮流域56个台站逐日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Maps,简称SOM)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夏季(6-8月)逐日降水量进行统计建模与验证,以考察SOM对中国东部季风降水和极端降水的统计降尺度模拟能力。结果表明,SOM通过建立主要天气型与局地降水的条件转换关系,能够再现与观测一致的日降水量概率分布特征,所有台站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的Brier评分(BrierScore)均近似为0,显著性评分(SignificanceScore)全部在0.8以上;模拟的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中雨日数、夏季总降水量、日降水强度、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区域平均的偏差都低于11%;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时间变率。进一步将SOM降尺度模型应用到BCCCSM1.1(m)模式当前气候情景下,评估其对耦合模式模拟结果的改善能力。发现降尺度显著改善了模式对极端降水模拟偏弱的缺陷,对不同降水指数的模拟较BCC-CSM1.1(m)模式显著提高,降尺度后所有台站6个降水指数的相对误差百分率基本在20%以内,偏差比降尺度前减小了40%-60%;降尺度后6个降水指数气候场的空间相关系数提高到0.9,相对标准差均接近1.0,并且均方根误差在0.5以下。表明SOM降尺度方法显著提高日降水概率分布,特别是概率分布曲线尾部特征的模拟能力,极大改善了模式对极端降水场的模拟能力,为提高未来预估能力提供了基础。

  • 标签: 统计降尺度 SOM(Self-Organizing Maps) 江淮流域 极端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