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自1995年8月份起处理、上网GMS—5卫星云图,给各网络用户提供三个通道、二种投影共五类云图图产品,即红外兰勃脱图、红外麦考托图、可见光麦考托图、水汽兰勃脱图和未投影的可见光图.本文介绍了卫星图产品的特点、接收情况及各种云图的观测原理,供大家参考.1新卫星与GMS—4卫星的不同点及接收简况GMS—5卫星是1995年3月份日本发射的静止卫星,它与GMS—4相比作了一些改进,将GMS—4的红外探测通道波段10.5~12.5μm分割为两个通道,红外1:10.5~11.5μm,红外2:11.5~12.5μm并增加了红外3为水汽通道,波段为6.5~7.0μm,可见光波段从0.55~0.75μm改为0.55~0.90μm.

  • 标签: 卫星图象 产品简介 水汽图象 红外云图 红外探测 卫星云图
  • 简介:经过几年的观察、实践,我认为要获得玉米高产,应抓住下列关键环节:1耕作制度根据我省全年气候变化规律,以种植春玉米为宜.春玉米全生育期100—110天,需大于10度活动积温2600度,整个生育期间气候条件都较适宜,产量较高较稳,而且7月中旬收获后再载二晚杂优,可获全年两季高产丰收.2品种选择就春玉米来说,以采用中早熟品种为好,如紧凑型的掖单2号、4号、10号,松散型的丹玉13号、中单14号,这些品种产量高且稳定,耐湿早熟,抗病能力强,综合性状较好.3播种、移栽

  • 标签: 玉米高产 关键技术 春玉米 耕作制度 甲胺磷 中早熟品种
  • 简介:对锦州14a玉米各生育期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同品种玉米的物候期相近,变化在2d左右,而吐丝期到成熟期所需日数变化较大,为6d或以上;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因子不同,气温与湿度对玉米出苗期、三叶期和七叶期的影响显著,播种期到七叶期的积温占整个生育期积温的20%,并与同期的空气湿度累积量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0.91)。积温与空气湿度累积可较好地模拟玉米播种期至七叶期和玉米的总生育期。

  • 标签: 玉米 生育期 温度 空气湿度 物候模拟
  • 简介:玉米是喜温喜光的C4作物,也是武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对玉米实际单产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产量波动的基本特征,分析扰动气象因子,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实际价值。1资料来源资料时限为1981~1996年。玉米产量资料由武威地区统计局提供,气象资...

  • 标签: 气象因素 产量波动 气象因子 气候产量 旬平均气温 玉米产量
  • 简介:文章采用1967—2016年赤峰地区50a的降水和温度资料,运用信息熵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生长发育期的降水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玉米发育期的熵情差异较大。温度熵与降水熵的地域性比较强,高熵和低熵中心分别出现在巴林左旗和克什克腾旗;玉米发育期各阶段的熵情特征表现为:降水熵在花粒期较高,而温度熵的高值出现在穗期。分析表明,近年来赤峰地区玉米生产期内气候暖干化趋势加重,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防御措施,以减少农业损失。

  • 标签: 信息熵 玉米生育期 温度 降水 赤峰
  • 简介: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春玉米25%、35%、45%、55%、65%、75%、85%和95%共8种供水处理条件下的玉米出苗率及玉米根系和叶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旨在探索辽宁春玉米播种和出苗期间水分胁迫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玉米出苗率在中度到重度干旱条件下(〈45%),为不能播种指标;在轻度干旱条件下(55%),为非经济播种指标;在适宜土壤水分条件下(65%—75%),为适宜播种指标;在85%左右时也为适宜播种指标;在偏湿条件下(95%),为可播种指标。玉米出苗期间,水分胁迫对玉米植株和根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对根系影响比对植株的影响更显著。

  • 标签: 辽宁 春玉米 出苗期 水分胁迫 土壤含水量
  • 简介:应用1959—2009年松山区54218观测站的降水、温度资料,分析了玉米播种期水热气象条件分布特点。主要结论:⑴51a来松山区春播期≥10℃积温的初日分布特点是年际变率大,年代际变化不大。⑵随着气候变暖,≥10℃积温保证率提高。⑶春播期低温冷害的发生特点是越早播种后期发生冷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不易过早播种。⑷按照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热量又要减小发生低温冷害的可能性原则,确定了松山区玉米平均开播日期和适宜播种期。⑸春播期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表明春播期干旱发生频率大。

  • 标签: 玉米 适播期 热量 降水量
  • 简介:众所周知,图信息的数据量是相当庞大的,而气象上要依靠大量的气象图来进行气象预报。例如,一幅天气云图图就要512×512=256K(字节)的存储空间,每天要处理大量这样的图,如果不进行压缩而直接进行存储和传输是非常费时的。尤其在气象网站的建设中,大数据量的图信息会给服务器的存储器的存储容量、通信干线信道的带宽以及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增加极大的压力。

  • 标签: 图象转换 气象预报 网站建设 GIF 应用 图象信息
  • 简介:随着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农户往往将春播期盲目提早而受冻,或秋播期尽量推迟而受灾,最终得不偿失。本文根据平阳县历年气象资料和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进行理论的探索,确定春、秋玉米科学的适宜播期,供广大农户参考。

  • 标签: 播期 鲜食玉米 秋玉米 春播 生长发育规律 秋播
  • 简介:太白山区地处秦岭腹地,平均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热量资源不足,是限制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障碍因素.春季温度回升晚,玉米播种一出苗时间长,易造成烂种缺苗,密度稀,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期50%的年份降水不足,光照差,影响发苗.穗期高温日数少,适温期短,穗分化不充分,影响大穗形成.花期偶有卡脖早.灌浆期阴雨、寡照、低温,适灌期短,千粒重低.受气候条件限制,平均亩产徘徊在200公斤左右.这

  • 标签: 地膜玉米 玉米生长发育 主要障碍因素 出苗时间 气象效应 穗期
  • 简介:玉米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平罗县玉米播种面积已突破30万亩,总产已占全县粮食总产的50%以上。进一步稳定和增加玉米产量,促进流通和转化增值,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玉米生产 平罗县 资源优势 粮食作物 市场需求 播种面积
  • 简介:文章探究了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通辽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一出苗,出苗—七叶,七叶—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通辽 玉米 分期播种 适播期
  • 简介:根据实际观测资料以及田间试验资料,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量、时段末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实际蒸散量和预测蒸散量五要素,采用时域滚动预报法建立了春小麦农田灌溉期预报模式,确定了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得出其经验值.经过对土左旗、临河、通辽小麦及玉米农田的试用,各项参数的计算准确度较高;农田灌溉日期的预报结果十分可靠.

  • 标签: 春小麦 春玉米 时域滚动法 预报模式 农田灌溉期 降水量
  • 简介:湿地—大气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并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区域小气候特征,本文采用小气候梯度观测法对比分析了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与同纬度锦州地区玉米旱地的近地层(0—30m)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年平均气温为9.91℃,比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低0.58℃,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保温作用。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7.50—12.92℃、6.16—15.59℃,芦苇湿地平均气温振幅和层次间气温差小于玉米旱地,玉米旱地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芦苇湿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58%,比玉米旱地年平均相对湿度高7.97%,芦苇湿地月相对湿度主要受水文和植被蒸腾作用的综合影响,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平均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51.78%—74.38%、41.00%—73.00%,二者均存在逆湿现象但高度不同;芦苇湿地春季风速为玉米旱地的两倍以上,风速随高度升高呈指数增大,芦苇生长季湿地具有较高的粗糙度,随高度降低风速下降明显,挡风作用明显好于玉米旱地。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湍流是玉米旱地风速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芦苇湿地风速日变化体现了海陆热力差异的特点。芦苇湿地由于地表有水层覆盖,植被蒸散能力较强,叶面积指数较高,减小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速率,可有效降低风速,调节区域小气候的生态功能比玉米旱地强,本文研究可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对区域气候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芦苇湿地 玉米旱地 近地层 小气候
  • 简介: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宝鸡地区的眉县、风翔和麟游3个代表县1981--2010年30a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干旱和灌浆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夏玉米的影响程度塬区大于川道;春旱和初夏早是制约山区春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适时早播,利用前期的热量避免后期低温阴雨寡照,对宝鸡玉米生产尤为重要。通过改善品种,强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利气象因素对川塬夏玉米种植区生产的影响;发展地膜覆盖栽培将是解决不利气象条件对山区春玉米种植区影响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气候因素 玉米生产 宝鸡
  • 简介:文章采用逐步分析的方式对影响热量条件的少变因素(经度、纬度、海拔)与无霜期日数及稳定通过10°C积温进行分析,建立影响玉米生长的热量资源推算模型,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栅格计算分析功能进行空间分布计算得到要素空间分布图,实现对赤峰市热量资源分布趋势的直观体现。

  • 标签: 赤峰市 10°C积温 无霜期 逐步回归
  • 简介: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利用CMIP5中的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省2015—2044年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共有24年是低温冷害年,其中12年是严重低温冷害年。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及黑河南部是玉米一般低温冷害的多发区,同时该区暴露性较高,如有重度灾害发生,则对全省粮食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未来30年,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减少,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是一般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严重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

  • 标签: 黑龙江 玉米 低温冷害 危险性 预估
  • 简介:基于连续3年的涡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雨养玉米农田水热交换的环境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热量(辐射与温度)与水分(土壤含水量与大气水汽压亏缺)因子是控制农田水热交换的关键因子,但随着研究时间尺度变化,其作用强度显著不同。当研究时间尺度由小时-日-月-季-年逐渐增大时,热量因子对玉米农田水热交换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水分因子的影响却逐渐增强。因而,模拟玉米农田水热交换,以小时时间分辨率模拟时,能量输入应以辐射为主;以月为时间分辨率时,能量输入应以温度为主,可以提高模拟精度。另外,不同水文年型控制雨养农田水热交换的主要因子也有显著差异。湿润年,土壤水分充足,决定蒸发强度的可用能量是限制水分交换的关键因子;偏千年,农田水热交换受制于水分与能量的双重制约。因此,在估算半干旱地区水热交换时,同时还应关注不同水文年型的迥异环境控制机理,以提高不同时间尺度模型模拟精度。

  • 标签: 雨养农田 环境控制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 简介:为了掌握玉米适宜灌水量,以石羊河流域武威荒漠生态和农业气象试验站为试验地点,按照常规灌水方式设计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3750m3·hm-2、4500m3·hm-2、5250m3·hm-2、6000m3·hm-24种处理,并按1∶1.5∶1∶1比例分4次灌溉,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分析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年景下,不同灌水条件对玉米发育期影响不明显;在玉米生物耗水过程中,气温升高耗水量增加,气温升高1℃,耗水量增加124mm;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呈抛物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至抽雄期间,此期间也正是耗水量影响玉米产量最敏感的时期,期间耗水量每增加1mm,玉米产量增加0.33kg·hm-2;不同灌水处理情景下,水分利用率以灌水量为5250m3·hm-2最高,可达34.7kg·hm-2·mm-1,故该灌水量可视为当地适宜灌水量。

  • 标签: 玉米耗水 产量 灌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