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在云南省西部保山地区开展的入户问卷调查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探讨在发生旱灾,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以弥补旱灾给家庭和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这一特定背景下,对比外出务工农户和非外出务工农户在收入来源、应对旱灾措施和家庭收入分配上的差异,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给留守家庭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让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出现劳动力缺乏、农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等潜在问题。建议在未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口开展的职业培训中增加诸如家庭财务管理、气候变化等相关内容来加强农村地区和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议政府推广气候智能农业,采取本地化/本土化的适应措施。
简介:在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中,高山蔬菜、山地瓜果的发展,已成为振兴山区经济、农民致富的一条路子。海岛具有特殊自然条件的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开发“一优两高”的海岛农业,是一项兴岛、利民发展海岛经济的重要措施。海岛生产西瓜,经济效益远低于渔业,所以无人问津栽培,历来靠大陆供应。本试验就是在海岛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索海岛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海岛具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引种西瓜,关键是气候是否适应,水土条件是否利于种植?而气候因素中尤以早期台风灾害是栽培的成败关键。西瓜试验旨在探索合理的栽培季节,趋利避害,争取早播、早熟、早市。本文对西瓜种植的适应性进行分析。
简介:适应气候变化在国际公约谈判及国内适应实践中成为重要的关注内容,明晰适应相关的术语含义具有科学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比较适应相关术语认为,适应是行为方式或对策措施的界定,可不需量化数据支持;适应能力需有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并最终产生量化性评价结果;适应性更偏重于能力属性,其基本结论是有或无、强或弱的判断,在适应性有量化结论支持或明确强弱确定时则等同于适应能力。脆弱性评价中,暴露度体现主体对象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处境概况,敏感性表明气候变化对主体对象的影响,适应能力则是经济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社会保障四大要素的综合评价,各要素涵盖的具体指标需要酌情依据适应主体属性予以判别和遴选。适应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管理在主体范畴、驱动因子、行动目的上有所区别,但两者共同关注提高对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风险的抵御、承受、恢复能力,以降低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
简介: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几年来随着经济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深入,我市烟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1993年开始试种至1998年止全市种植烤烟达5484,亩,总产量16066.49斤,总产值达6384392.78元。单产,质量、效益三项指标均名列南平市前茅。烟农刨平均亩产值1661元,当年烟、粮比较效益翻了一翻,每亩创特产税220元,成为一项高税率的农业开发项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力,增加复种指数,利用单季晚稻收割后的农闲田,发展一季烟叶生产,烟稻轮作,促进烟叶协调发展,以烟叶生产与开发扶贫奔小康相结合,实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不影响粮食生产。近年来,烟叶在我市生产效益增长幅度大,发展速度快,产业优势明显,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十大支柱产业的一项新兴产业。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烟草种植与气候的关系,分析烟草在建瓯的适应性是很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其强度和范围都不断增大,这不但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诸多深远的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干旱监测、预测、评估和决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以气象干旱为对象,对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标在中国的时空适应性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从指数的计算原理及考虑要素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常用干旱指数及其特点,这些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考虑单一因子的干旱指标,另一类是考虑多要素的干旱指标。其次,系统归纳了这些干旱指数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适应性,阐述了对现有干旱指数的进一步修正、改进及其应用效果,并对影响干旱指数适应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目前干旱研究领域存在争议的问题,探讨今后在气象干旱监测指标及其适应性研究中应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