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天津地区1959~2012年太阳辐射年、月总量资料、日照百分率及其台站元数据,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和顺序算法对太阳辐射资料的均一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辐射观测仪器的变更造成了太阳辐射序列产生不连续,突变年代主要发生在1968年、1972年、1990年3次仪器变更年份或其附近年份,而迁站没有造成显著影响。同时,顺序算法检验发现,天津地区太阳辐射序列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前后)出现了趋势减少的渐变,并且在月总量序列的检验中,仪器变更的非均一性影响也体现在其中。因此,在太阳辐射的研究工作中,尊重原始观测数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均一性,剔除非均一性因素,以此确保气候变化分析结果的相对真实。

  • 标签: 天津地区 太阳总辐射资料 均一性分析
  • 简介:利用重庆市污染源和浓度的监测资料,分析并阐明了大气悬浮颗粒物(TSP)的来源、各类尘源的贡献率及悬浮颗粒物的物理特征,得到了悬浮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日变化规律,为发展城市大气污染模式和控制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总悬浮颗粒物 城市大气污染 污染源 TSP 空间分布特征 尘源
  • 简介:利用阿拉善高原近40a(1971-2010年)观测年及四季平均云量,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Hurst指数,并对云量与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阿拉善高原近40a平均云量在38.3%~45.8%之间;北部地区年平均云量减少趋势显著,南部地区呈不明显的减少趋势.(2)年平均云量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相关不显著.春季、秋季和冬季云量与降水、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气温相关性不显著.夏季云量和降水量相关不显著,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3)Hurst指数分析显示,阿拉善高原北部地区年平均云量、南部地区春季云量、东北地区夏季云量未来将显著减少,其余地区年及四季云量的减少趋势不显著.

  • 标签: 阿拉善高原 时空变化特征 平均气温 HURST指数 相对湿度 日照时数
  • 简介:利用1971—2008年西藏地区22个台站观测的云量资料,初步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藏大部分区域年云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其中那曲中西部的减幅最大,达2.32%/10a,而南部边缘年云量减少的趋势不显著。云量与降水、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呈负相关。云量的Hurst指数表明,西藏大部分地区云量呈减少的趋势,未来这种减少的趋势将持续,短时期内不会发生逆转。

  • 标签: 西藏 总云量 重标极差分析法(R/S分析)
  • 简介:根据1961-2010年环渤海地区4个辐射站太阳辐射资料和56个台站日照百分率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同时利用1991-2010年太阳辐射数据初步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年内太阳辐射呈单峰型,5月最高,4-8月是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时期;1961-2010年太阳辐射在1990年之前呈显著下降,之后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太阳辐射趋势变化在环渤海地区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下降幅度最大的集中于京津塘周边地区以及山东中南部地区;四季辐射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春、夏两季降幅略高,秋,冬两季降幅略低;1991-2010年环渤海地区太阳辐射呈西北部高,向东、南方向递减的分布特征.

  • 标签: 环渤海地区 太阳总辐射 时空变化
  • 简介:利用1961-2000年赣州站、南昌站的年太阳辐射与相关气象要素资料,结合Penman公式,运用6种计算净长波辐射的方法估算了两站的年太阳辐射;建立了估算该地区年太阳辐射的绝对误差权重法(MethodofAbsoluteErrors,MAE),并给出了适用于江西省的绝对误差权重系数,以此方法计算了江西省其他76站的年太阳辐射;并分析了该地区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发现:(1)1961~2000年间,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在3800-4400MJ·m-2·a-1;南部偏东地区较大,且存在有一大值中心;西部地区为江西省太阳辐射最小的地区;(2)40年间,江西省年太阳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143.70MJ·m-2。78站中,有63站的太阳辐射的下降趋势通过了a=0.05的显著性检验,8站表现为上升趋势;江西省北部及南部地区太阳辐射下降较大;中部地区下降相对较小,且在鄱阳湖东侧有一低值中心。

  • 标签: Penman公式 小皿蒸发 太阳总辐射 江西省
  • 简介:对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北方1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大型城市(北京除外)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发生频数在70%~100%之间。(2)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Ⅱ级的发生频数均在夏、秋季高,春、冬季低。局地因素(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貌状况、植被分布以及人们的活动状况)是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3)空气质量为Ⅲ级的发生频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季节性。除局地因素的影响外,邻近城市之间的相互输送是一个主要原因。(4)各大城市空气质量IV级的发生频数均在春、冬季高,夏、秋季低。春、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或强风天气引起西北干旱区沙、尘的长距离输送是产生这种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说明西北干旱区的绿化、固沙工作迫切需要加强。

  • 标签: 北方 冬季 秋季 发生 季节变化 固沙
  • 简介: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应用EOF分解、曲线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地区云量的变化趋势和周期。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云量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减少,但年平均云量标准差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与中国雨带的分布形势相似。1985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各地区年平均云量一致减少,华北地区减少最快,四川盆地减少较慢,华北地区和四川盆地云量在1990年前后由平稳变化开始加速减少,中东部不同地区云量变化的周期不同。

  • 标签: 总云量 变化趋势 突变 周期
  • 简介:8月3日一早,邵武市气象局范明福副局长接到来自大埠岗镇党委书记缪建平的电话,电话那头是掩饰不住的焦虑:“你们今天一定要把增雨车拉来,就算来50个人我们也热烈欢迎!要是半夜才有条件作业,我们书记和乡长也一定全程陪同!”朴实的话语,流露出对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热切盼望。缪书记说,由于人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镇里的水库已基本没水,万余亩水稻田受旱,严重点的连秧苗都插不下去了。

  • 标签: 气象局 邵武市 “三农” 服务 人工增雨 党委书记
  • 简介:植被初级生产力(GrossPrimaryProductivity,GPP)决定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物质和能量,是陆地碳循环与大气碳库的重要联系纽带.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CN(CommunityLandModelversion4withCarbon-Nitrogeninteractions)模拟和分析中国区域1982~2004年GPP(CLM4_GPP)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与基于观测数据升尺度所得到的MTE_GPP(ModelTreeEnsemble,MTE)进行比较,评估CLM4在中国区域GPP的模拟能力,同时探讨了不同土地覆盖资料对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CLM4-CN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区域GPP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在量值上大部分区域尤其是30°N以南地区存在高估,CLM4-CN模拟的GPP多年平均值为13.7PgCa^-1,而MTE_GPP仅为6.9PgCa^-1;(2)CLM4-CN可以合理模拟GPP的季节变化(与MTE_GPP相关系数大于0.9),在量值上对温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灌木、C3极地草地、C3非极地草地和农作物模拟较好(均方根偏差RMSD〈100gCm^-2month^-1);(3)不同植物功能型CLM4_GPP表现出的年际变率均大于MTE_GPP,仅热带针叶常绿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和C3极地草地的CLM4_GPP与MTE_GPP变化趋势一致;(4)降水是研究时段内控制整个中国区域GPP的主要气候因子,但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5)两种不同土地覆盖资料GPP模拟结果的显著差异表明,精确的土地覆盖是准确模拟GPP的重要基础.

  • 标签: 陆面过程模式 CLM4模式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MTE_GPP数据
  •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太阳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给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最佳计算公式。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地区24个太阳辐射观测站历年各月的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公式中的经验系数,并在分区基础上通过内插将日、b系数推广到内蒙古自治区108个气象站点上,从而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而且不同区域的减小速率差异明显。年变化则表现为单峰型变化趋势,以5月辐射量最大,6月和7月次之,12月最小。全年和各月辐射的空间分布形态一致,的分布趋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全区年辐射为4633---6616MJ·m-2之间,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均在丰富级别以上,而且大部分地区属于资源最丰富区和很丰富区,太阳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 标签: 太阳总辐射 气候学计算 最小二乘法